4月24日,河北邯郸的76岁老人张仁连,带着75岁的老伴和13岁的孙子,驾驶一辆被戏称为“小蚂蚱”的三轮摩托车,开启了一段万里旅程。他们历时四个月,行经河北、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穿越南疆与北疆,再经内蒙古、山西,赶在8月底开学前回到河北邯郸。
“赶回来有点慌张,就是怕耽误孩子开学。”8月26日,张仁连告诉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原计划旅行到8月底才结束,但途中突然接到孙子开学通知,他和老伴便立刻调整行程,加快返程速度,最终于8月22日顺利回到邯郸家中。
张仁连祖孙三人回到家中
“这趟旅行瘦了21斤,我的背挨了不少罪”
“这趟旅行下来,我瘦了21斤,这倒是一个减肥的好机会。”张仁连笑着说。出发前,他的体重一度飙到162斤,而回到家时,已降到140斤左右。老伴在旅途中也轻了3斤,倒是13岁的孙子,体重几乎没有变化。
四个月的长途跋涉,对张仁连而言,不仅是心灵上的放松,更是一场身体上的“大锻炼”。“我一天常常要走一两万步,最多的时候两三万步。如果一步算一米,那就是十几公里,甚至二三十公里。”他说,有时翻山越岭,还得随身带着制氧机,要靠制氧机才能喘上气。但让他意外的是,尽管旅途中掉了二十多斤,却觉得身体更有劲儿了。
四年前,张仁连被诊断为肺癌,当时医生的预估是“或许只剩三个月”。“医生说我只能活三个月,我已经活了四年了。我想趁还活着,带着老伴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没想到靠吃药活到现在,一时半会儿死不了。癌症根治不了,但可以控制。与其窝在家里等病来,不如出去走走,让自己心情好一点。”他说。
如今,患癌四年后,张仁连依旧骑着三轮摩托走南闯北,身体硬朗。“在平遥古城,我还和几个老头比过掰手腕呢,他们都没掰过我。”张仁连笑着回忆。平日里,他常常拉拉力器、练练腿部力量,“人一老,最先衰退的是肌肉。腿脚要是站不稳,摔一跤就麻烦了。”
不过,长时间驾驶三轮摩托,颠簸在坑洼的砂石路上,也让他的背部时常酸痛。“这趟旅行,我的背跟着挨了不少罪。”他说。
“最大花销是油费,一路下来总共花一万多块”
谈到这次长达四个月的旅行,张仁连笑着用“寒酸”两个字来形容:“在营地,别人都是房车、越野车,就我骑的是个摩托车,网友们还给起了个外号,叫‘小蚂蚱’。我们走骑行路线,不上高速公路,多走乡间小道,偶尔走走省道。我们不玩命,年龄大了,不能冒险。”
陪伴旅行四个月的三轮摩托车“小蚂蚱”
在张仁连眼中,三轮摩托车就是“流动的家”,被子、锅碗瓢盆全都绑在车顶。吃饭时,常常就地取材,“我们这属于穷游,路上买点菜,到了营地,支起桌子和锅就能开伙,比上饭店还有意思。”他说,他们的餐食简单,最常见的就是面条,简单管饱。
夜晚,大多数时候他们就在营地扎下帐篷,老两口挤在帐篷里,13岁的张建则睡在三轮车上。条件虽简陋,但在张仁连看来,“寒酸”并不代表苦,“能一家人一起走过这么多地方,带着孙子看看世界长长见识,就是最大的满足。”
谈到旅行的费用,张仁连表示:“我们年纪大了,很多景点门票都免了,吃饭也很简单,几块钱的面条能吃好几顿。最大的花销就是油费,这一路下来总共花了一万多块。”他补充道,“我和老伴都是农民,没有退休金,花的都是平时省吃俭用攒下来的积蓄。”
旅行回来后,张仁连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给那辆“功臣”摩托三轮车做个全面检查。“这车陪我们走了上万公里,回来后得修一修。仪表不管用了,还有几个地方也得修修。”他说。
谈及教育心得:成绩固然重要,品德和心智更为关键
8月24日,13岁的张建去了学校报到,开启了初中生活。这两年,他跟着爷爷奶奶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去年暑假前,他请了一个月假,和爷爷奶奶出发旅行,整整走了三个月。今年更是请了两个月假,旅行了四个月。
已经上初中的张建
“我始终认为,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一样重要。”张仁连说。他觉得,旅行中的见识和体验,是课本上学不到的。“去年,我们去了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然后又转到海南。今年,我们带他看雪山戈壁,看草原沙漠,看古道驼铃,他学了很多地理知识。我年纪大了,有啥记不清的就问他,他记忆力好,反而成了我的小助手。”
张仁连表示,在旅途中,他看到孙子一点点长大,变得懂得体谅他人。虽然只有13岁,他总是尽力帮忙。他说:“他年纪虽小,但每次露营都会主动打水。营地里要有开水,他就去把壶灌满;凉水也准备好,三个壶都装得满满的。有蚊子了,还会给我们点蚊香。”
张仁连表示,旅行让孙子的视野更开阔,也锻炼了他的交际能力和独立性。孙子原本有些内向,为了鼓励他勇于表达自己,他会让张建将游记念出来,再发布到抖音上。他说:“刚开始他念得磕磕绊绊,现在也能说得顺当了。每到一处名胜古迹,我们会让孩子先查查资料。进景区前看一遍地图,让他当导游带我俩逛,讲错了也没关系,主要是培养他说话的勇气,也是练胆。慢慢地,他变得越来越外向,走到哪里都能交到朋友,与同龄的小朋友说说笑笑。”
“他现在很勇敢,在乌兰察布旅行时,他主动上台去唱歌,唱得南腔北调的,不是很好听,他还挺自信,一点不害怕,我让他赶紧下来了。”张仁连笑着说,“看着他成长,胸怀都开阔了,对学习和生活态度也都有积极影响。这些经历远比单纯的书本知识更有价值。”
谈及教育心得,张仁连认为,成绩固然重要,但品德和心智更为关键。“一个人要做事成就事业,道德修养非常重要。学校里的知识都是基本认知,真正能让孩子成长的,是见识和实践。道德修养如果不行,即便能力再强,也做不了事业。”
新疆是印象最深一站 还带着老伴“出了趟国”
当被问到旅行中印象最深的一站,张仁连毫不犹豫地说是新疆:“这是我第三次去新疆,新疆给我的感觉特别好。新疆的公路修得非常好,而且每个城市、甚至县城都有专门的旅游营地,配备电、水和基本生活设施,并有人负责打扫卫生。”
祖孙三人途经延安歇息时的帐篷和三轮摩托车
让张仁连印象尤为深刻的是,“新疆的警察非常负责,经常在路上巡逻。有一次,我把帐篷搭在楼下,警察提醒说不能住,担心下大雨或楼上有人扔东西。他们把我带到一个安全的地点,那儿有水有电,临走时还送了一大袋吃的,简直太感到了。还有一次,我的车坏了,求助警察后,他们帮我把车拖了三十公里,才找到一个能修的地方,还说如果修不好再打电话,他们会继续帮忙。”
谈到旅途中遇到的意外情况,张仁连回忆道:“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别好,但也有挑战。有一次,我们行驶在沙漠和戈壁上,遇到六级以上的大风。我的三轮车比四轮车轻,帐篷和车棚都被吹得几乎要飞起来,情况非常危险。那时路上有巡逻人员,他们看到情况后,把我和车带到一辆大车中间慢慢前行,确保安全。风太大站都站不稳,他们又把我们带到附近的房子里避风。这一路,巡逻人员全程护送,让我们得以安全通过。”
张仁连回忆,整个旅途中,最让他开心的一刻是在新疆的霍尔果斯国门。那天,他们办了临时通行证,坐车在中哈贸易合作区里转了一圈。“也算是到过哈萨克斯坦了。”他说,对老伴来说,这是第一次“出国”,当时她高兴得笑得合不拢嘴,连连拍照留念。
张仁连说,这次旅途的最后一站是延安。“孩子课本里有延安的故事,所以我们特意去了。”一路上,他们还看了黄河壶口瀑布、平遥古城等著名景点,不过这些地方他之前也去过,所以更像是“带孙子重温课本里的风景”。
祖孙三人途经延安
就在延安时,他们突然接到通知:孙子要提前开学。“一听到消息,心里就慌了,怕耽误孩子上学。”张仁连说。于是他们便匆忙调整路线,从延安直奔黄帝陵,又赶到山西临汾的洪洞大槐树,随后一路到长治,探望了许久未见的妹妹一家,又开了三四个小时到了家。
张仁连说,这一路走下来,不仅看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更让他感动的,是在旅途中不断遇到的善意与帮助。“很多越野车、摩托车从我们身边经过时,都会停下来,叫住我们,把吃的、喝的往车里塞。他们看我年纪大了,还带着孩子,车子又不体面,就想搭把手,硬要帮我们。”张仁连回忆,有一次在沙漠深处,水已经快见底了,他心里正发愁,一位广东游客远远地追了上来,手里提着一整箱矿泉水,“硬塞给我们,还嘱咐我们路上要多喝水。”
给同龄人建议:凡事要想开,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今年6月底,祖孙三人“摩旅中国”的视频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张仁连笑称自己也成了“网红”。他们骑着三轮摩托车走到哪里,都会引来围观。
谈到突然走红是否适应,张仁连坦言,自己并不觉得不舒服,反而有些骄傲:“有些营地不让摩托车进,但保安看到我,说刷到过我的视频,就让我进去了。到了营地,大家都来围观,我就该干啥干啥,还会跟围观的人聊会儿,讲讲这一路上的见闻。老伴脸皮比较薄,看到人多就不太干活了,所以后来我们选择住在偏一点的营地里。”
张仁连表示,村里的老人也刷到了他的视频,都知道他“出名”。这些老人大多数人没有条件旅游,即使有钱,也不太懂得如何规划行程。“刚开始几年,我们出去旅游,村里人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在抖音上刷到我的视频,才慢慢开始关注,他们既好奇,又有些羡慕。”
对于同龄老人,张仁连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一定非要去旅游。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去做。喜欢钓鱼就去钓鱼,喜欢唱歌跳舞就尽情唱跳。谁也绕不过死,能活一天就要开心一天。凡事要想开,只要心情好,有病也会好得更快。”
如果身体还能支撑 明年计划带大孙子再出发
谈到未来的旅行计划,张仁连表示,明年暑假他打算继续出发,但这一次会带上22岁的大孙子张磊。张磊目前在日本留学,这是他主动提出的,希望也能跟随爷爷奶奶旅行。
张仁连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邯郸开工厂,小儿子在北京工作。22岁的张磊是大儿子的儿子,13岁的张建是小儿子的儿子。张建的父母离婚了,他从小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现在还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对于明年的路线,张仁连已经有了初步规划:“明年,我们打算去内蒙古,先从北京出发,然后沿草原天路,走锡林郭勒大草原,再到呼伦贝尔大草原,顺着边界一路走,最后到黑龙江漠河北极村。我依然会以帐篷露营为主,旅游很辛苦,但大孙子说他可以接受。如果中途实在吃不消,他也可以选择提前坐火车返回。”
关于出行工具,张仁连表示,他仍打算骑自己的三轮摩托车出行:“我是农村人,经济条件有限,买不起小汽车。”不过,他也坦言了对身体的担忧:“明年,如果身体还能支撑,我肯定会再次出发。”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袁金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