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未曾前往龙门石一探究竟了。前不久,我再度前往,一睹那神奇的龙门石风采,顺便游览了古老的余家大院。
龙门石,坐落于安徽省金寨县青山镇与燕子河镇的交界处。在群山峻岭之间,姜河之水悠悠流淌,一侧是青山镇,另一侧则是燕子河。此处山环水抱,风景秀丽,同时也是金寨余姓家族的聚居地之一,现存有一处余家大院,据说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河谷边的悬崖峭壁之上,有一个几丈高的石窟,一半隐匿于水中,宛如一扇巨门镶嵌在绝壁之上,这便是传说中的大龙门。在石窟的右上角,绝壁光滑之处,雕刻着繁体的“龙门”二字,具体是何人何时所作,现已无从考证。
在大龙门不远处,还有一个小龙门。不过,两处龙门因常年泥沙淤积,已难以让人感受到那种雄伟壮观的气魄。
关于龙门石,当地流传着一个饶有趣味的传说。传说龙门石里曾住着一位善良的老龙,一直庇佑着此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龙性情温顺、乐善好施,他的龙宫藏有众多宝贝。往昔,附近百姓若谁家要办喜酒,只需在龙门前许愿,便能借得一副金碗筷使用,只要事后按时归还即可。后来,当地的余老爷贪心作祟,归还金碗筷时偷偷留下了一副,从而得罪了龙王。自那以后,老龙便带着龙宫与所有宝贝悄然离去,再未露面。没了老龙的庇佑,当地一度灾祸频发,百姓们懊悔不已,只能对着空荡荡的龙门石窟长叹。如今,站在龙门石前,遥望着石壁上那模糊的“龙门”二字,聆听当地老人讲述这段古老传说,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年老龙离去时那无声的叹息。岁月不仅磨平了石窟的棱角,也将这段因贪婪而起的遗憾深深镌刻在这片山水之间,成为龙门石上一道难以磨灭的岁月印记。
而龙门石旁的余家老宅,当地人称之为余家院子,建于清雍正年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相传,当时房子的主人从南京请来设计师,打算按照皇宫布局修建九进九重房型。然而在古代,唯有皇家才能使用九的倍数,于是这座古宅便建成了明七暗九式,表面上是七进,暗地里加上两层院门实则为九进,巧妙地避开了皇家的禁忌,由此也可窥见当时房主家族势力的庞大。
据说,当年设计者设计此房的房型时,呈一个大写的“囍”字形,书房、佛堂、庭院、假山楼阁一应俱全,曾在当地引起轰动。
余家老宅有幸躲过了战火的洗礼,却未能逃脱岁月的侵蚀。如今,仅剩下几间破败不堪的房间。那破败的马头墙已然斑驳,墙面上布满了深浅不一的裂痕,宛如老人脸上纵横的皱纹,无声地诉说着百年沧桑。墙头上的瓦片大多碎裂残缺,露出底下灰黑色的椽子,有些椽子已被虫蛀得千疮百孔,在风雨中摇摇欲坠,苦苦支撑。曾经精致的木雕也早已模糊不清,龙凤呈祥的图案只剩下依稀可辨的轮廓,唯有那依稀的线条还能让人想象出当年的精美绝伦。
岁月催人老去,也在这世间留下了深深的痕迹,而有些历史也将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消逝。(原创首发文章,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