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去哈萨克斯坦时,发现那里的变化特别大。三年前刚免签的时候,街上中国人还不多,现在到处都是中资公司的工地,公交车、出租车基本都是比亚迪和金龙造的。手机店里摆的全是小米华为,连阿拉木图的绿巴扎集市,卖坚果的老板都能用中文砍价:“朋友,便宜点呗!”但有意思的是,当地人对中国的态度特别复杂。
我在绿巴扎门口和一位老奶奶聊天,她第一反应以为我是韩国人。我说是中国人后,她突然问:“你在北京过得好吗?”这让我有点懵。后来才知道,很多哈萨克人觉得中国人来他们国家是因为“在中国过不下去了”。一个在哈国做了20年生意的华商朋友也说,当地人嘴上不说,但私下总拿异样的眼神看中国人,甚至有人直接抱怨:“中国人太多,占了我们的机会。”
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隔壁吉尔吉斯斯坦人还自称是汉朝后裔,觉得和中国特别亲近,可哈萨克斯坦人却对中国充满排斥?我翻了翻他们的历史书,发现原因很复杂。
首先是“突厥认同”这事儿。哈萨克斯坦人觉得自己祖先是从西突厥汗国来的。西突厥是谁赶过去的?中国唐朝啊。他们国家博物馆里有个镇馆之宝——唐朝将军的金盔,但介绍词里完全不提这是从哪来的。当地人觉得,要不是中国把突厥人赶到西边,他们说不定还能留在中原。所以在哈萨克斯坦的历史叙事里,中国就是那个“赶走祖先的人”。
然后是“游牧民族认同”。他们拍电影特别爱拍成吉思汗和蒙古历史,可哈萨克人其实和蒙古人关系不大。他们觉得游牧民族应该团结,把农耕民族当敌人。为啥?因为游牧民族要跟着水草走,农耕民族总想圈地定居,历史上老是抢他们的地盘。哈萨克人觉得中国就是农耕文明的代表,自然就成了“他者”。
最让人意外的是他们对俄罗斯的态度。俄罗斯历史上欺负过他们,搞过大饥荒,还强迫他们说俄语。但哈萨克人反而对俄罗斯挺恭敬,对中国人却很冷淡。因为他们有个规矩:谁打过你,谁赢了你,你就认谁当老大。清朝时候,准噶尔汗国被清军灭了,但清朝没继续打哈萨克人,所以他们反而觉得清朝是“坏人”。现在阿拉木图广场的浮雕里,清朝士兵被画得凶神恶煞,俄罗斯人倒是被美化了。
这些年中资在哈萨克斯坦投了那么多钱,为啥反而激起排华情绪?可能是因为当地人把中国当成了新的“清朝”。他们习惯了被俄罗斯镇压,现在看到中国影响力大了,潜意识里就觉得这是历史的重演。
其实哈萨克斯坦人也有自己的难处。游牧民族本来就不爱记历史,他们祖先没文字,好多历史都是用汉字记录的。比如匈奴这个词,用拼音写成“xiongnu”,完全靠汉族人帮忙记下来的。这让他们对农耕民族既依赖又排斥。
最近听说中国和哈萨克斯坦边境又在搞免税区,可能更多中国人要过去做生意。但说实话,光靠钱砸进去可能不管用。我认识一个开餐馆的哈萨克老板,他家墙上挂的全是俄罗斯明星海报,连中文菜单都写着俄语拼音。他说:“我们这儿的历史和文化,和中国差得远着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