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9月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怡蒙 记者 姜蕾)9月2日,百望山“路县寻迹·百望观鹰”主题文化周活动正式亮相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为公众提供近距离了解猛禽生态的窗口,助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图景。
文化周展览。首都绿色文化碑林管理处供图
本次文化周展览聚焦猛禽迁徙与保护,系统地展示了北京百望山地区作为候鸟迁徙重要节点的生态价值。展览将带领观众了解百望山森林公园92.34%的森林覆盖率及其太行山余脉独特地理优势,解析其成为“猛禽迁徙高速公路”上一个站点的原因。
作为太行山最东端的山峰,百望山是支撑超5000万只候鸟往返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的其中一站,因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候鸟迁徙关键驿站。每年春秋两季,百望山都会有大量猛禽停留,是北京观测猛禽的最佳地点之一。北京也成为少数能观赏猛禽迁徙的大城市,可观测猛禽达50余种,占全国总量的一半。
在“路县寻迹·百望观鹰”活动现场,观众能通过标本、图文了解猛禽共同的生理结构特征:它们拥有锋利的钩状喙、尖锐的趾爪、极佳的视力、发达的听觉、宽大或尖长的翅膀以及强壮的肌肉与骨骼。场内还有鸟类声音互动体验,让观众聆听猛禽划过苍穹的叫声。
首都绿色文化碑林管理处主任孙熙介绍,百望山森林公园自1992年开园以来,持续推进生态保护,2005年设立国家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2022年全年,观测到的猛禽迁徙数量突破两万只。展览同时展示《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实施以来的保护成果,呼吁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展览现场。首都绿色文化碑林管理处供图
此次活动将持续至9月7日,活动由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主办,首都绿色文化碑林管理处和北京市路县故城遗址公园管理处协办,中国青年报社提供支持。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