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南海之滨的魅力之城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地理区位
广东茂名,这座坐落于南海之畔的城市,正以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闪耀在粤西大地。它地处广东省西南部,一面拥抱蔚蓝南海,一面背靠广袤的祖国大西南,形成了“向海而兴、腹地为基”的天然格局。这种**“海陆双门户”**的地理特质,让茂名在区域发展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双重区位优势解析
南海之滨的海洋基因:漫长海岸线不仅孕育了浪漫海岸、中国第一滩等滨海旅游资源,更构建了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与北部湾经济区的海上通道。大西南腹地的陆上门户:作为广东对接大西南的前沿阵地,茂名成为西南地区货物出海、沿海资源内输的关键枢纽,物流通道优势显著。
便捷的交通网络更强化了这份区位价值。最近的湛江机场仅65公里,驱车3小时即可抵达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立体交通体系让“海岸风光”与“腹地市场”实现无缝衔接。这种地理馈赠,既为茂名的滨海旅游注入了天然吸引力,也为物流、临港工业等经济产业的崛起铺设了黄金赛道,让这座南海之城在粤西发展蓝图中愈发亮眼。
行政区划
茂名市的行政区划以清晰的“一市两区三代管”框架构建,为这座南海城市的发展奠定了空间基础。作为广东省地级市,茂名市下辖茂南区、电白区两个市辖区,并代管高州市、化州市、信宜市三个县级市,形成了层次分明的区域结构。
这一布局不仅体现了城市空间的科学规划,更赋予了各区域独特的功能定位:茂南区作为中心城区,是茂名的政治、经济、文化核心;电白区依托滨海优势,正全力打造充满活力的滨海新区;而高州、化州、信宜三个县级市则构成了县域经济的主体,各自承载着特色产业发展与区域辐射的重要角色。这种“核心引领—滨海拓展—县域支撑”的空间格局,为后续深入探索各区域的文化底蕴与产业特色埋下了伏笔。
“一市两区三代管”行政区划框架
市辖区:茂南区(中心城区)、电白区(滨海新区)代管县级市:高州市、化州市、信宜市(县域经济主体)
通过这样的行政区划设置,茂名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区域功能的互补,既强化了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也激活了滨海与县域的发展潜力,共同勾勒出这座城市多元共生的发展蓝图。
历史文化底蕴
历史沿革
茂名的历史脉络如同南海的潮汐,在时光长河中沉淀出厚重的文明印记。自秦汉时期起,这片土地便已纳入中原政权的行政版图,开启了与华夏文明深度交融的历程。据史载,秦朝时此地分属象郡和南海郡,成为岭南地区早期开发的重要节点,为后续的文化融合与行政建制奠定了基础4。
隋朝建制里程碑:公元601年(隋仁寿元年),茂名县正式设立,这一行政建制的确立不仅标志着此地从地域概念走向成熟的行政区划,更与冼夫人等岭南杰出历史人物的经略事迹紧密相连。冼夫人"和辑百越"的政治智慧与爱国精神,为茂名注入了独特的人文基因,使其成为岭南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进入近现代,茂名的历史书页上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红色篇章。作为广东南路革命的红色热土,这里曾孕育无数革命先烈,他们用热血浇灌理想,使茂名成为一座承载国家使命的光荣城市。从秦汉古郡的行政雏形,到隋朝建制的历史定格,再到红色革命的精神传承,茂名的历史沿革不仅是行政区域的演变史,更是一部融合中原文明与岭南特色、交织古代智慧与现代使命的立体史诗。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南海之滨的茂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流淌的江河,既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厚重,又浸润着市井生活的烟火气。这里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项、省级22项、市级142项,从古老的傩舞到鲜活的民俗,从精湛的技艺到虔诚的信仰,共同编织出一幅“活态传承”的文化长卷56。
国家级非遗:千年文脉的守护者
高州木偶戏堪称“指尖上的史诗”。始于明朝万历年间的杖头木偶,以拳头大小的精巧造型、眼口手皆能动的机关设计,演绎着“千军万马一张手,九腔十调一张嘴”的传奇。艺人们以高州白话唱诵七字诗体唱词,一人包揽生旦净末丑十大行当的唱、念、做、打,锣鼓木鱼伴奏间,历史故事与民间传说在方寸舞台上栩栩如生。2006年,这项融合雕刻、服装、音乐的综合艺术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今仍是乡村庙会、学校美育的“文化使者”56。
化州跳花棚则是岭南傩舞的“活化石”。每年农历十月,道士主祭康皇神像后,戴着青面獠牙面具的舞者便踏歌起舞,十八科(场)的固定“科本”中,既有驱邪纳福的庄严仪式,也有农耕生活的诙谐演绎。打击乐与唢呐声中,古老的祈福智慧穿越时空,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精神纽带。2011年,这项始于明末的民俗舞蹈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57。
冼夫人信俗更是融入血脉的文化基因。作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爱国爱民”的精神通过官方祭祀与民间信仰代代相传:高州冼太庙的“冼太诞庆典”万人空巷,电白“冼夫人诞辰节”的巡游队伍绵延数里,庙宇中的碑刻、传说中的故事,让这位南北朝巾帼英雄成为跨越千年的“精神图腾”。2014年,这一信俗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成为凝聚族群认同的文化符号5。
省级非遗:市井烟火中的文化密码
在省级非遗名录中,茂名年例无疑是最具“参与感”的民俗盛宴。每年农历正月至二月底,各村镇按祖传日期“做年例”:清晨的游神队伍抬着神像穿街过巷,午后的飘色表演让孩童化身“空中仙子”,夜幕降临时,家家户户摆开流水宴席,无论亲疏“随到随吃”。这场集祭祀、娱乐、社交于一体的狂欢,2012年入选省级非遗后,更成为“文化惠民”的载体——如今的年例常融入现代歌舞、非遗市集,让传统民俗焕发新活力78。
信宜镇隆飘色则是“魔术与艺术的结合体”。表演者站在仅30厘米宽的“色柜”上,通过隐藏的钢枝凌空而立,仿佛“飘”于空中。《穆桂英挂帅》《嫦娥奔月》等传统板色与《好年景》等新创作品交替上演,2009年入选省级非遗后,这项融戏剧、杂技于一体的技艺,已成为茂名文旅的“流量密码”68。
而电白高脚狮堪称“南狮中的杂技高手”。比普通南狮小巧的狮身,通过木棍高举至3米空中,舞者以“马步”“三角步”配合狮头的腾跃、扑闪,演绎“人狮共舞”的惊险与灵动。这项明末清初始创的民间艺术,2007年入选省级非遗后,常出现在校园、庆典中,成为传承武术精神的活教材8。
活态传承:从“老技艺”到“新国潮”
茂名非遗的生命力,更体现在与日常生活的深度融合。在2023年新增的市级非遗中,“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的传统技艺占据半壁江山:高州的龙眼肉传统制作技艺让桂圆成为“甜蜜名片”,化州香油鸡烹饪技艺让宴席飘出“非遗香”,电白墨鱼饼制作技艺将海鲜化为舌尖上的艺术9。如今,这些技艺通过“非遗工坊”“美食节”走向大众,连“化州隔水蒸鸡制作技艺”都成了网红美食的“文化背书”10。
从跳花棚的现代化改编到木偶戏的校园巡演,从年例的文旅融合到美食技艺的产业化,茂名非遗正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姿态,让古老文化在当代生活中绽放光彩。正如那高州木偶戏的锣声,既敲响了历史的回响,也奏出了文化惠民的新乐章。
非遗小贴士
想体验最地道的年例?可关注电白、茂南等地农历正月的村落公告,“游神”“飘色”“宴客”三大环节不容错过!高州木偶戏传承人常在周末于市文化馆演出,“一人一台戏”的绝技适合带孩子感受传统艺术魅力。化州香油鸡、电白猫屎糖等非遗美食,在当地老字号餐馆均可品尝,部分店铺还能观看制作过程。
经济产业发展
传统支柱产业
作为中国华南地区最大的石化基地、广东省能源基地,茂名这座“南方油城”正以“老树发新芽”的姿态,推动传统石化产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跨越。石化行业占当地规上工业比重超七成,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而总投资300.4亿元的茂名石化升级改造项目,正是这场转型的“关键一跃”1112。
千亿级项目撬动产业升级
这个被业内称为“再造一个茂石化”的超级工程,预计2027年中期建成投产后,每年将新增200多万吨化工产品,可直接拉动下游石化产业生产总值增加超1500亿元——相当于当前茂名化工产业总产值的近半1213。项目聚焦“炼油向化工转型、油品迈向洁净、化工品迈向高端”,通过炼油转型升级及乙烯提质改造,打破传统“燃料型”炼油路径依赖,推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的化工新材料延伸12。
技术创新破解发展瓶颈
转型的核心驱动力来自技术突破。茂名石化引入RTC技术替代传统重油催化裂解工艺,不仅提升了原油转化效率,还降低了能耗与污染物排放,为产业绿色化发展按下“加速键”。这种技术迭代带来的成效已逐步显现:2025年1-7月,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同比激增63.5%,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14。
结构优化释放增长潜力
尽管2024年茂名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6%,但石化产业内部已呈现“新旧动能转换”的积极态势: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逆势增长7.9%1516。2025年以来,这种结构优化趋势持续强化:1-7月石油加工业增加值增长2.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业增长4.7%,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更是实现14.3%的高增速,印证了从“规模扩张”到“价值提升”的转型路径正在见效1417。
转型亮点速览
投资规模:300亿元升级改造项目,2027年投产后拉动下游产值1500亿元技术突破:RTC技术替代传统工艺,推动绿色高效生产结构优化:2025年1-7月化工新材料相关产业增速超4.7%,技改投资增长63.5%
如今的茂名,正通过“老树发新芽”的系统性变革,让这座拥有数十年历史的“南方油城”在绿色石化产业集群的赛道上焕发新生,为传统工业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生动样本。
现代农业
作为**“广东农业第一市”**,茂名的现代农业版图正以荔枝产业为核心向全链条拓展。202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208.86亿元,连续4年突破千亿大关,2025年上半年增速进一步提升至4.4%,蔬菜、水果总产量分别增长3.7%和8.4%,为区域经济筑牢“压舱石”。
荔枝产业:从“世界果园”到“价值高地”
茂名荔枝以140多万亩种植面积、占全国四分之一产量的规模,稳坐全球荔枝产业的“头把交椅”。2023年,全市荔枝产业实现销售收入约90亿元,其中柏桥村单村销售额近1.2亿元,带动农户增收20%;2025年出口量更同比激增163%,远销19个国家和地区,“茂名荔枝”“高州荔枝”双双入选中国果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声誉300强。
产业升级的背后是全链条技术创新的支撑:冻眠锁鲜技术突破荔枝保鲜瓶颈,让“岭南珍果”跨越山海;荔枝酒、荔枝蜜等深加工产品延伸价值链,而柏桥荔博园则以2210亩核心区为枢纽,串联根子、分界、泗水三镇的万亩荔园,形成“种植+加工+旅游”的产业生态闭环20。
荔枝产业核心数据
全球地位:产量占全国1/4、全球1/52025年出口增长:163%(覆盖19国)柏桥村效益:带动户均增收20%
文旅融合与品牌矩阵
在根子镇古荔园的千年荔枝树下,中国荔枝博览馆与柏桥荔博园共同构建起“农业+文化”的沉浸式体验场景。游客既能亲手采摘妃子笑、白糖罂等名品荔枝,也能通过数字展厅追溯“大唐荔乡”的千年文脉,这种“果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的转型,让农业产值从“一季收”向“四季赚”延伸。
除荔枝外,茂名正打造10个百亿级农业产业集群,蔬菜、生猪、水产品等优势品类齐头并进。2025年上半年,全市猪肉产量增长4.0%,水产品增长3.4%,电白沉香、化州橘红等特色林产品也形成品牌效应,共同勾勒出“中国水果第一市”的多元图景721。从田间到餐桌,从果园到展馆,茂名现代农业正以“全链条思维”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样本。
新兴产业布局
在南海之滨的茂名,一场传统石化产业的“绿色蜕变”正在上演。这座以石油化工为支柱的城市,正依托深厚的产业基础,向氢能、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赛道全速进发,用“链长制”思维编织起一条从传统化工到高端制造的升级之路。
从“黑色石油”到“绿色氢能”:产业链延伸的茂名逻辑
作为华南重要的石化基地,茂名没有止步于原油加工的传统路径,而是以“减碳”和“增值”为双引擎,推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其中,东华能源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堪称转型标杆——项目全面投产后,不仅每年能产出约50万吨氢气产能,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绿氢需求提供稳定供给,更通过丙烷脱氢技术构建起“原料-中间品-新材料”的完整链条1213。这种“以化促氢、以氢带新”的模式,让茂名从能源消耗城市转身为新能源输出者。
项目矩阵撑起新增长极:从实验室到产业园的跨越
在新材料领域,茂名正加速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矩阵。总投资约115亿元的丙烯酸产业园已于2024年12月破土动工,采用全球领先的丙烷一步氧化法技术,预计2025年底前完成一期建设;清荷光刻胶新材料项目即将建成,填补了华南地区高端光刻胶生产的空白;而备受关注的东华能源碳纤维项目,首条千吨线预计2025年正式投产,产品将重点应用于低空飞行器、新能源汽车等轻量化领域1322。
与此同时,电子信息产业异军突起。欣旺达汽车电子电白基地项目一期已于2023年投产,二期正谋划推进,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约60亿元;欣捷安汽车电子、东科电解液溶剂等项目则聚焦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形成“上游材料-中游部件-下游应用”的产业集群13。
增长引擎数据透视
2025年以来,茂名新兴产业投资持续“狂飙”:先进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80.3%,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7.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更是飙升71.3%。从季度数据看,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甚至达到136.7%,彰显出产业转型的强劲动能1423。
零碳园区+多链协同:构建经济韧性的底层密码
在滨海新区吉达港区,茂名正探索“绿色化工与氢能产业园”的零碳模式——以第四代核电技术高温气冷堆为能源核心,结合东华能源的绿氢产能,打造从能源供给到产业应用的闭环体系22。这种“能源-产业-园区”的协同设计,让茂名在2025年重点工作中提出的“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低空经济”四大新赛道有了坚实依托24。
从烷烃到碳纤维,从原油到光刻胶,茂名用一个个具体项目书写着传统工业城市的转型答卷。当东华能源总部搬迁加速、马店河新型储能产业园统筹建设,这座城市正以“链式思维”打破路径依赖,在万亿级新兴产业蓝海中,勾勒出“南海新质生产力策源地”的清晰轮廓。
旅游资源禀赋
滨海旅游资源
在南海之滨的茂名,绵延的海岸线串联起各具特色的度假天堂。这里既有适合全家共享的休闲沙滩,也有承载浪漫誓言的爱情圣地,更有满足探险欲望的潜水秘境,共同勾勒出“阳光、沙滩、海浪”的经典滨海画卷。
中国第一滩:大众共享的“绿色长城”
作为茂名滨海旅游的“门面担当”,中国第一滩以12公里长的碧海银滩和全国第一条成功营造的沿海防护林带闻名。沙滩宽阔平缓,海水清澈碧蓝,内侧连绵的防护林带不仅是天然氧吧,更是岭南派画家关山月创作名画《绿色长城》的灵感来源,这幅作品如今悬挂在人民大会堂广东厅20。这里无需门票,游客可以带着孩子堆沙堡、捡贝壳,或是体验冲浪、骑摩托艇的刺激,轻松实现“人均一片海”的休闲自由25。
核心体验:12公里免费银滩、《绿色长城》原型海防林、亲子堆沙/水上运动
独特优势:同时容纳10万人畅游,适合全年龄段休闲
浪漫海岸:爱情主题的度假秘境
如果说中国第一滩是全家共享的滨海乐园,浪漫海岸则为追求高品质体验的游客打造了爱情主题的度假秘境。5.3公里的原生态海岸线上,东南亚异域建筑与椰林、礁岛相映成趣,“潮来一排雪,潮去一片金”的潮汐美景为浪漫氛围加分不少20。景区内,水上教堂、网红秋千、老爷车等打卡点遍布,直升机低空游览可将碧海蓝天尽收眼底,夜间灯光秀更让海岸化身梦幻剧场。2025年新增的康养旅居、婚庆旅拍业态,让这里成为广东唯一以“爱与浪漫”为主题的滨海度假标杆24。
核心体验:东南亚风情建筑、水上教堂打卡、直升机游览、星空观测(端午限定)
独特优势:省内唯一爱情主题滨海景区,满足情侣度假与旅拍需求
放鸡岛:潜水爱好者的海底花园
往南海深处延伸8海里,放鸡岛以17.8米的海水能见度和广东最大潜水胜地的身份,成为探险者的乐园。这座面积近2平方公里的小岛,因渔民出海前放鸡祈福的传统得名,银色沙滩与清澈海水构成天然画卷20。2025年新增的生态保护区内,游客可潜入海底探秘五彩珊瑚礁与鱼群,退潮时还能徒步至每日限时开放的龟背石,感受海洋地质的鬼斧神工26。
核心体验:17.8米高能见度潜水、珊瑚礁生态观测、退潮龟背石徒步
独特优势:广东最大潜水胜地,适合深海探索与生态研学
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防护林的叶尖,到傍晚的海浪轻拍浪漫海岸的礁石,再到放鸡岛海底闪烁的鱼群光斑,茂名的滨海旅游资源以多元姿态,让每一位游客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南海记忆。
生态与文化旅游景点
在南海之滨的茂名,生态的绿意与文化的厚重交织成独特的旅游画卷。这里既有废弃矿坑蝶变的生态奇迹,也有千年荔乡的文化传承,更有非遗技艺与自然景观的深度融合,让每一段旅程都成为“自然与人文共生”的沉浸式体验。
从“城市伤疤”到“生态明珠”:露天矿的绿色蜕变
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的故事,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注脚。这里曾是1962年至1992年间开采留下的巨大矿坑,污水横流、尘土飞扬的“城市伤疤”,如今已蜕变为湖水呈蓝绿色的“小洱海”,因矿物质沉淀形成的独特色彩,成为市民野餐、露营的热门打卡地。2025年新增的工业主题光影秀,将矿坑的历史与生态修复的成果通过灯光艺术呈现,游客还可参与矿湖写生、矿石颜料DIY(需预约)等活动,在自然中触摸工业记忆的温度。公园内的露天矿博物馆,则通过实物、图片、多媒体等手段,详细展示茂名矿业的发展历程,实现了工业遗址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千年荔乡的文化密码:从博览馆到万亩荔海
以中国荔枝博览馆为核心的柏桥荔博园,是串联荔枝文化与产业的绝佳载体。作为全球首个荔枝主题博览馆,这里设有7大展厅,通过声光电科技及VR体验,全方位展示荔枝的历史、文化与技术。漫步空中廊道及玻璃栈道,可近距离感受1380年树龄的“荔枝王”古荔园的沧桑,夏季还能亲手采摘新鲜荔枝,在红荔阁俯瞰万亩荔海翻涌的壮观景象。整个荔博园核心区达2210亩,拓展区1.3万亩,横跨高州根子、分界、泗水三镇,融合了婚纱摄影基地、房车营地、非遗工坊等多元业态,让“大唐荔乡”的风情从历史走向生活。而包茂高速高州根子段的柏桥服务区,以“剥开的荔枝”为建筑造型,通过人行天桥与荔枝主题公园相连,成为高速路上的“文化驿站”。
非遗与古建的活态传承:在山水间遇见人文
茂名的文化魅力,还藏在非遗技艺与古建群落中。冼夫人信俗作为国家级非遗,在冼太夫人故里文化旅游景区得到集中展现,这里并存冼墓、冼庙、冼府“三冼”文物,文化价值全国独一无二;有福城景区(冼夫人影视基地)则化身“一步跨越千年”的古风街区,可体验古琴坊、古蓝植染等传统业态。信宜市窦州里文化创意街仿窦州古城风格而建,夜游文创市集时,能亲手体验信宜南玉雕刻技艺;疍家墟·塘霞俚街则复原疍家文化场景,红墙泥瓦间,咸水歌非遗展演与水东鸭粥、墨鱼饼的香气交织,勾勒出鲜活的渔家生活画卷。此外,中国牙雕艺术馆·信宜的猛犸牙雕作品、忠良沉香步行街的南洋骑楼风情,都让文化体验在自然与人文的碰撞中愈发深刻。
核心体验推荐
生态修复之旅:在露天矿生态公园参与矿石颜料DIY,傍晚观赏工业主题光影秀,感受“伤疤”变“明珠”的震撼。荔枝文化沉浸:柏桥荔博园免门票开放,建议上午参观中国荔枝博览馆VR展厅,下午到古荔园采摘荔枝,傍晚登红荔阁赏荔海日落。非遗技艺互动:窦州里文创街体验南玉雕刻,疍家墟观看咸水歌展演,在冼夫人影视基地尝试古风摄影,让文化“可触摸、可参与”。
无论是在御水古温泉82℃的泉水中疗愈身心,还是在仙人洞自然景区的瀑布彩虹下收集植物标本,茂名总能以“生态为底、文化为魂”的独特方式,让游客在山水间读懂历史,在行走中感受传承。
特色美食文化
经典美食品类
茂名的美食版图如同其地理风貌般丰富多元,循着“一县一味”的线索,便能解锁藏在山海间的饮食密码。从鉴江平原的米香到博贺渔港的咸鲜,每道佳肴都是当地人用时光与智慧酿就的味觉记忆。
化州·糖水:舌尖上的清润诗篇
在化州,糖水不仅是甜品,更是刻在基因里的生活方式。以“招牌下火王”为例,其制作暗藏玄机:新鲜马蹄需经“去皮切块→沸水焯烫→冷水激凉”三步锁鲜,与慢熬的绿豆共入糖水;黑凉粉则要经历“凉水化开→糖水煮沸→持续搅拌→放凉凝固”的耐心等待,最后以海底椰点缀,成就一碗甜蜜清润的养生良方。无论是饭后解腻还是夜宵暖胃,这碗糖水都以“清甜不齁、滋补不燥”的特质,诠释着粤西人对平衡饮食的理解27。
电白·马鲛鱼丸:渔港边的非遗弹牙
博贺港的晨雾中,马鲛鱼丸的制作是疍家渔民延续数百年的手艺。选取当日出水的马鲛鱼,去皮去内脏后用刀脊反复剁碎,与白板肉、生粉、海盐按黄金比例混合,加少许清水手工搅拌至起胶,直至鱼糜能在指间形成紧实的圆球。待水温升至70℃时下锅,丸子在沸水中缓缓浮起,成就“弹牙爽口、鲜而不腥”的味觉奇迹。这道明末清初便家喻户晓的小吃,如今已成为国家级非遗,每一颗都藏着南海的慷慨馈赠27。
制作秘诀:鱼糜搅拌时需顺着一个方向,直至出现粘性拉丝,这样煮出的鱼丸才能保持Q弹口感;水温控制是关键,70℃慢煮可避免外熟内生,锁住鱼肉原香。
信宜·柴枪粉:米浆蒸出的山水形意
信宜北界镇的温泉村,因一碗形似柴枪的米粉声名远扬。选用当地优质大米,经石磨研磨成幼嫩米浆,入圆笼蒸制时需把握“薄如蝉翼、匀若宣纸”的火候,出锅后卷入花生、沙姜等香料,捏成“两头尖尖中间圆”的柴枪造型,再以花生油热锅煎至表皮金黄。入口先是米香的清甜,继而感受到薄韧不粘牙的质地,最后以微微焦香收尾,恰似信宜山水的刚柔并济27。
高州·薯包籺:百年传承的薯香密码
高州中山路的老档口里,薯包籺的香气能勾动几代人的回忆。这道始于清朝的小吃,以本地番薯为魂:新鲜红薯磨粉后加水揉搓,制成半透明“啫喱”状籺皮,包裹着花生、瑶柱、虾仁与香猪肉粒的丰富馅料,再以粽叶包裹蒸熟。咬开时,外皮滑嫩如脂,内馅咸香爆汁,最后蘸上秘制香醋,酸香与薯甜在舌尖碰撞,百年风味浓而不腻27。
从街头小摊到百年老店,这些美食串联起茂名的烟火人间。每道工序的较真,每种风味的平衡,都是当地人对“食”的敬畏——毕竟,能让时光慢下来的,除了故事,还有舌尖的回甘。
美食文化传承
在茂名,美食从来不是简单的果腹之物,而是承载着千年山海记忆的文化密码。从年例宴席上的觥筹交错,到非遗工坊里的匠心坚守,再到街头巷尾的烟火升腾,这座城市的美食文化正以“节庆—技艺—场景”为脉络,完成着从舌尖到心间的传承。
节庆里的美食社交:以味传情的文化纽带
年例,作为茂名最盛大的民俗活动,席间的美食堪称一场流动的文化盛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电城鱼炸便成为年例宴客的“重头戏”,金黄酥脆的外皮包裹着鲜嫩鱼肉,既是对宾客的尊重,更是邻里情感的粘合剂28。而在疍家文化中,姜乸晏则有着严格的“出场仪式”——新生儿落地时滋补产妇、婚嫁之日宴请亲朋,平日里难得一见的姜香与海鲜的碰撞,藏着渔家对生命的敬畏28。
节庆之外,籺更是渗透在茂名人生老病死的每个重要节点:婚嫁时的印籺象征圆满,春节的糖环寓意甜蜜,祭祀用的寿桃籺寄托祝福。这些用糯米粉捏就的“舌尖图腾”,不仅是离乡人的乡愁符号,更是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10。
非遗技艺:千年匠心的活态延续
茂名美食的生命力,根植于代代相传的手工技艺。在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高州薯包籺的制作堪称“古法教科书”——将红薯粉反复捶打至柔韧,包裹花生、虾米等馅料,蘸上香醋或泡入热汤,百年滋味从清朝延续至今927。而电白墨鱼饼则坚守着600年的渔家智慧,选用新鲜墨鱼手工捶打成浆,炭火慢煎出Q弹口感,明朝神电卫时期的风味至今未变28。
非遗美食地图
山海之味:电白澳内海虾皮(冬至佐味珍品)、博贺墨鱼饼(明代渔家技艺)市井烟火:茂南鳌头印籺(节庆必备)、信宜食惯嘴粉皮(古法米香)甜蜜传承:化州糖水(节气养生智慧)、茂名荔枝酒(千年果酒工艺)928
这些技艺的传承者中,既有坚守祖辈配方的老匠人,也有创新传播的年轻一代。如化州隔水蒸鸡,通过严格控制火候与蒸汽循环,让鸡肉保持原汁原味,如今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更成为茂名美食文化的“金字招牌”29。
当代场景:从街头巷尾到数字云端
传统美食正以新姿态融入现代生活。在茂名的街头巷尾,化州糖水铺是永不打烊的“治愈所”——清热解暑的海带绿豆沙、润肺止咳的川贝雪梨,20多种糖水对应二十四节气,将养生智慧融入日常27。而水东鸭粥的摊主们则延续着“凌晨熬粥、清晨出摊”的传统,用慢火熬出的绵密米粥,搭配香酥鸭件,成为电白最鲜活的市井符号9。
数字化浪潮下,茂名美食更突破地域限制。2023年“十万电商卖茂名月饼”活动,将传统月饼与定制化、电商销售结合,延续荔枝产业的“互联网基因”,让千年味道通过直播间走向全国11。从街头小摊到电商平台,从年例宴席到非遗工坊,茂名美食正完成着“从餐桌到文化”的升华,让每一口滋味都成为读懂这座城市的钥匙。
城市荣誉与发展规划
城市荣誉
茂名的城市荣誉墙,是一幅立体的城市实力画卷。按“文明软实力—生态硬实力—社会凝聚力”三维度,这些荣誉不仅是城市名片,更是茂名综合竞争力的生动注脚。
文明软实力:治理效能的生动注脚
2025年5月23日,茂名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被正式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一荣誉标志着城市治理水平与市民文明素养的全面提升3031。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表彰中茂名并非“孤军奋战”——全市共有18个村镇、单位、家庭及校园同步斩获“全国文明”系列称号,包括高州市根子镇(全国文明镇)、茂南区公馆镇十万七村等7个全国文明村,以及茂名市消防救援支队等5个全国文明单位32。从城市主干道到乡村小巷,从政务服务窗口到社区邻里互动,文明已成为茂名最鲜明的气质之一。
生态硬实力:绿色发展的硬核答卷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是茂名市民的日常体验,这背后是**“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坚实支撑。2022年11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式授予茂名这一城市生态建设的最高荣誉33。最新数据显示,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5.70%,城区绿化覆盖率44.27%,道路绿化率更是高达96.6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16平方米**33。优良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2021年茂名空气优良天数达标率位居全省第二,“茂名蓝”已成为市民朋友圈里的常客。
社会凝聚力:军民同心的温暖篇章
2025年4月,茂名首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为这座有着深厚拥军传统的城市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34。自1991年以来,茂名已9次蝉联省级双拥模范城,此次升级为“国字号”,既是对过往军民鱼水情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军政军民团结的期许。从节日里的拥军慰问到日常的军属帮扶,从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支持到军营开放日活动,“双拥”已融入城市血脉,成为茂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
荣誉背后的城市密码:文明软实力塑造城市气质,生态硬实力筑牢发展根基,社会凝聚力凝聚前行力量。当“全国文明城市”的牌匾、“国家森林城市”的绿肺与“双拥模范城”的红心交相辉映,茂名正以多维荣誉为笔,书写着南海之滨的魅力新篇。
发展战略规划
茂名正以“产业—交通—城乡—文旅”四大领域为战略框架,系统性勾勒现代化滨海城市的发展蓝图。通过精准施策与重大项目驱动,这座南海之滨的城市正从“南方油城”向“滨海绿城”加速转型,奋力在粤东粤西粤北县域振兴中走在前列。
产业集群:“五链共建”激活制造新动能
作为战略核心,茂名以“五链共建”工程为抓手,推动产业聚链成群。具体通过石化升链(茂名石化300.4亿元升级改造项目)、零碳产业园建链、欣旺达电白基地延链、马店河新型储能产业园拓链、华南钛谷壮链五大路径,重点发展绿色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赛道。其中,东华能源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将打造世界级绿色化工与氢能产业基地,目标形成千亿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梁八柱”。2025年“项目落地年”部署中,更明确要推动“五链共建”项目投产,并向“多链共建”拓展,增强高质量发展硬实力。
交通枢纽:立体网络构建区域门户
交通建设遵循“适度超前、优先补白、加密成网”原则,全力打造粤西综合性枢纽。在“公铁海空管”立体交通网络中,广湛高铁将于2025年开通,届时茂名至广州通行时间将大幅缩短;公路方面,正完善第一圈层“一环八纵十横”、一二圈层间“一环八射”路网体系,实现城乡快速通达。同步推进的奥体中心(2026年省运会场馆)等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强化城市功能承载力,为产业发展与人口集聚提供支撑。
城乡融合:空间重构推动全域振兴
空间布局上实施“向东向南靠海发展”战略,构建“两轴—两个圈层”城市格局,推动北中南“三大组团”一体化发展。通过“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统筹城乡资源,重点建设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茂名新城,提升县域经济活力。在生态建设层面,累计投入超36亿元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84922.85公顷,新建环城林带144.42公里,让“绿美茂名”成为城乡发展的鲜明底色。
文旅繁荣:新业态点亮滨海魅力
文旅领域以“全域旅游”为指引,推动生态资源与文化体验深度融合。浪漫海岸等景区正培育“乡村旅游+生态”新业态,森林小镇、森林乡村建设将自然景观转化为旅游资本。同时,奥体中心等文体设施的落地,将进一步丰富城市公共文化供给,形成“观海、登山、品荔、寻古”的特色文旅矩阵,让“滨海绿城”的魅力可感可及。
战略亮点:
时间节点:广湛高铁2025年开通、奥体中心2026年投用,重大项目密集落地空间布局:“两轴—两个圈层”城市结构,北中南三大组团融合发展目标定位:2025年GDP预计达4400亿元,打造世界级绿色化工基地与粤西交通枢纽
从产业升级到交通蝶变,从城乡统筹到文旅融合,茂名正以系统性规划破解发展难题,用一个个具体项目将“产业兴旺、交通便捷、城乡融合、文旅繁荣”的蓝图转化为生动实践。这座南海城市的二次创业,正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实践的鲜活样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