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崖“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传奇故事——作者:仙小康
中国甘肃在线讯(赵小春报道)
仙人崖南峰“千手观音殿”
和合二仙肩并肩,从今之后得安然
放心大胆向前走,管教名利胜从前

在天水惊奇发现,秦州十大景观之一的仙人崖,堪与被誉于“世界第八大奇观”的西澳波浪岩相媲美。从麦积山石窟景区出来,我问滴滴师傅,除了麦积山、伏羲庙、南郭寺等景点外,天水还有什么地方好玩?师傅说仙人崖的景区也不错,距这里只有十几公里,要不要我现在送你过去?当时我心里在嘀咕,是不是司机师傅想绕道多挣我的钱,故意给我推荐的这个地方。过去没听说过,用手机在网上一搜果然有,距离只有十几公里,我告诫自己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万一是真的要去,就要走回头路,于是我就给司机师傅说去。经过一段山路,不到20分钟,我就来到了仙人崖景区,原来这里是国家的5A级景区,于是我笑了自己的孤陋寡闻。进入景区,我才惊奇的发现,这里堪比澳大利亚的波浪岩。两个顶点的相同点:同为岩石上的壁画,记录了岁月的沧桑。不同点:一个淡抹,一个浓妆。波浪岩在海平面上,由岩石的风化和海水的长期作用而形成,属于一种自然景观。仙人崖在半山腰上,由岩石的风化和雨水地侵蚀所形成,伴有大量的神奇传说及寺院人文景观。波浪岩与最近的城市珀斯500多公里。仙人崖与天水市仅有65公里,便于游客游玩。这里非常感谢滴滴师傅的推荐,让我有了这一发现,给我留下这美好的记忆。下面我用两张图做比较,看看我说没说假话?
来自“百度网”。

仙人崖南峰“千佛崖”与佛有
“缘”

仙人崖大殿《靈應寺》
仙人崖大佛殿进门的右手碑文是明朝“永乐皇帝的一道圣旨”,永乐皇帝是朱棣。有他仙人崖避难后,当上皇帝仙人崖还愿的故事传说。《靈應寺》三个字是朱棣亲口封的。一道圣旨保存了几百年后,烧毁于文革时代积极分子手中,寺内僧人释正德和尚几十年独守仙人崖文物宝库“功德无量”九十年代中往生“极乐世界”。仙人崖山下以北小村庄叫“朱家后川”。 朱家人占百分之90%,相传是永乐皇帝朱棣的后代子孙。下图是仙人崖大殿《靈應寺》

十八年前的往事
中共大典五十九,炎黄儿女手拉手。
又是国庆黄金期,仙人湖畔莺歌舞。
作於2008年岁次戊子年国庆节
人生如梦似水流,
半世劳碌空白头。
隐居仙境学黄老,
愿为缘人解疑愁。
记得我在仙人崖搞预测编写《轩辕历书》时,使人感到是我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2008年农历四月初八日(公历5.12日)的一天。天色晴朗风和日丽,仙人崖景区遊人络绎不绝,中午炎阳似火。仙人台右边石桌旁一棵参天古松,像一把大伞似的遮住了火辣辣的太阳。仙人台面积不到两平米,石桌前面摆放着一条石凳和两个石鼓,我坐在石桌后面的的石凳上,面南背北,石桌左手向上30米之处,又是一平台。靠后雄峰壁立,周围群峰环抱,鸟语林密。制高点就是玉皇顶,海拔高约一千六百多米,登上顶峰俯视周围,群峰拱峙,万山朝归,仿佛一朵盛开的宝莲,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透过林梢向西南方望去,仙人湖水色天光交织辉映美景如画。清代道光年间,仙人崖住着一位高僧黄佛羲,朝庭武侠岀身,深知天文地理风水之道,看破红麈,隐居此地。他博学多才,文武双全。择于此地参禅悟道。
此乃风水宝地,“云中仙座,必産圣贤之辈”。玉皇殿山门的墙壁上有这样一首诗:
”仙人送灯仙人崖,仙人庵下仙人台。登上仙人玉皇顶,云中仙座结秀胎"。这首诗是谁作的,看不清姓名也无从考证。后被粉刷视而不見。玉皇顶下边正南方就是千佛崖悬壁千仞,蜂房似的佛窟点缀崖面,传说每逢佛陀圣诞之夜,窟内佛灯千盏,但见仙人崖南峰灯火通明。惊动了天宫中七仙女下凡观灯,乐而忘返。惹怒了王母娘娘,差动南方火帝真君,火化千佛崖,烧毁了臨空栈道,从此以后,千佛崖再也无人攀登了,《仙人送灯》缘由此起。
千佛崖下寺院叫石莲寺。明代永乐皇帝避难于此,登基后御笔亲题“灵应寺”三个字。坐着一尊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灵感异常。寺内僧人释慧安法师,貌若淨空,长眉善目,退休老干部,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进入佛门悟道修法,待人慈悲善良又懂医学,为有災难求神拜佛的人解災救难,几十年如一日,深受广大众生的爱戴。往生后安葬在灵应寺西峰之下。南峰寺庙以下300余米处就是仙人台,是通向南庵五峰六寺的必经之路。
当步入创编《轩辕历书》预测实践当中,有趣的事和不愉快的事情是很多很多的。这是对我人生的一大考验锻炼。“仙人崖”是我的一所天然大学,十多年的学历,使我获得了许多知识,获得了思想认识上的提高,开阔了眼界,懂得了什么叫生活。富贵官禄,贫穷下贱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步环节,也可以说是过眼烟云。得意时不要忘形,失意时不要失志,一年羊年,一年马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上上下下,反反复复这都是人生中命运的安排,谁也逃不脱命运的作弄,何须怨天尤人呢?在这所天然的学府里,乐也有,愁也有,好也有,坏也有。有时候晴空万里,春光明媚,像一朵绽开的花朵,会引来无数观赏的遊人开心作乐。有时候突然阴云密布,寒风四起。找不到遮风避雨的港湾,无藏身之地。这使我适应了各方面的环境,得到了生存生活上的锤炼。逆境中能从容镇定,适应于任何场合,为坚持编著《轩辕历书》的全部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把温暖送给缘人,使患者减轻痛苦”这是我一生最终的目的。
仙人隐士: 崇一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