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山徽州区,出了一个神奇的村子,叫灵山村。
这个村里有个大灵山旅游度假区,去年刚开始运营。结果让人大吃一惊:
仅一年有余,该度假区便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00余万元,其中停留三天两晚、五天四晚的游客不断增多、比例明显提升,带动周边农产品销售增长40%、村民增收35%。
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道水,乡村还是那个乡村。但文旅发展的思路一升级,山水之间便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传统村落因此展现新活力、焕发新生机。
“这次不虚此行”“下次还来,带亲戚朋友一起再住一周”……
游客的积极评价,是对这个深山古村文旅业态升级的最好肯定。
这个皖南深山里的村子到底是怎么做的?
调研下来,一句话:
灵山村的路径和启示在于,充分发掘独特的生态、文化、传统村落等资源的产业价值,把绿水青山、村落、民居、田野等要素整合起来,充分嫁接资本、人才、技术等高端资源,推动自然观光、文化涵养、生态康养更好结合,推动优质文旅资源、项目“串珠成链”,放大资源、项目组合的乘数效应。
如此,才能让像安徽皖南这样全国乃至全球“独一份”的地方,真正地把独特的资源优势更好转化为可持续但不可复制的发展优势。
01.
“五天四晚”
步入灵山村,一幅由古牌坊、古廊桥、古楼阁与缓缓流淌的小溪共同绘就的“水墨画”映入眼帘。
“欢迎同学们来到大灵山,未来的5天,大家将在这里学习、生活、探索,希望你们能留下一段美好的记忆。”在这里,正好巧遇一支来自合肥的研学团。
我问了一下,这30名学生是第一期,后面还有两期,共计100多名。
“这里的古道、古泉以及竹编技艺、扎草龙与鱼灯等都十分有特色,非常适合开展研学。”

不止研学的学生们在大灵山度假区停留5天,高山旅居体验者们同样如此。
“五年前来过一次灵山村,当时看完风景就走了。现在这里业态丰富,并与周边景区进行组团、互动,我和朋友在这里能待得住,还能把周边玩一个遍。”来自南京的一名游客说,回去后,一定会把“五天四晚”的高山旅居体验推荐给身边的亲戚、朋友。
大灵山旅游度假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韦乐告诉我,“五天四晚”高山旅居体验包括:
首日的欢迎晚会,通过篝火、特色舞蹈及冷餐会等营造温馨氛围;
中医养生讲座、中草药香囊制作、酒酿非遗技艺体验等互动项目,让游客切身感受徽州养生智慧与非遗魅力;
夜间360度环幕音乐激光秀《大地》与行进式实景演艺《灵山恋》,为游客呈现自然与人文交融的视听盛宴。
“期间,我们还会组织体验者们赴周边的黄山风景区、呈坎古村落、徽州古城等地游玩,进一步丰富旅居内涵。”韦乐说,为拓展市场,度假区与上海、南京、杭州等长三角地区的旅游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自今年7月高山旅居体验项目启动以来,已成功接待13批次游客,入住5天以上的游客约占总游客量的20%。
“该项目不仅显著提升了大灵山旅游度假区品牌影响力,更为探索徽州地区高品质旅居模式、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创新样本。”安徽黄山市徽州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江紫霞说。
02.
“五个组团”
隶属于徽州区呈坎镇的灵山村,坐落在灵金山南麓,清澈的灵金河穿村而过,全国最美乡村路“呈灵潜旅游公路”穿境而过。
除此之外,这里还有千亩梯田、万亩竹海等丰富的自然景观。
除了美景,始建于唐朝的灵山村还有着深厚的底蕴。
目前,村中共有明、清等时期的历史建筑25幢,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各1处。范成大、汪道昆、许承尧等文人墨客,均在此留下大量诗词文赋。
“灵山村旅游资源丰富,我们从灵山村开篇,对整个度假区进行了系统布局。”徽州区浪漫红文旅集团总经理罗建中说。

2022年,徽州区以灵山村为核心,联动潜口镇、呈坎镇2个镇5个村协调发展,由区属国有企业浪漫红文旅集团对灵山村进行开发运营,全力打造总面积达12.45平方公里的大灵山旅游度假区。
其中,灵山村被定位为“文旅组团”。
度假区内的蜀源村以长寿著称,村中的“贞寿之门”坊是乾隆下旨建造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百岁牌坊。围绕蜀源村,度假区打造了“康旅组团”,并推出了高山康养旅居产品、徽文化疗休养产品以及特色中医养生体验产品等系列康养产品。
除了“文旅组团”“康旅组团”,度假区还利用东山村丰富的农业基础,打造了面向研学群体的“农旅组团”;
围绕最美旅游公路“呈灵潜旅游公路(连接呈坎、灵山、潜口等知名徽州古村落的公路)”,打造了面向运动爱好者群体的“体旅组团”;
巧借全省首个景区化开放式高速服务区呈坎服务区,打造了面向自驾游群体的“交旅组团”。
“五个组团在实现文旅、农旅、康旅、体旅、交旅深度融合的同时,共同构建起一个‘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养生’的多元、互补旅游生态体系。”江紫霞说,在这里游客可以沉浸式、互动式、探秘式体验大灵山的历史风韵、文化遗存以及好物特产等。
03.
“回家创业”
灵山村的村民胡金文,开了一家根雕店。
胡金文说,以前在上海打工,一年到头顾不上家里。2022年,听说村里要开发旅游,他便与妻子储梅花一同返乡创业,自己开设了根雕店,手艺得到发扬、卖上了好价钱;妻子储梅花则利用自家闲置的农房开办了农家乐。
“暑假生意好,每天都有七八桌客人,日均有2000元的流水入账。”

2022年5月,灵山酒酿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借助度假区的人气,又一个村民方金辉趁势扩大了经营规模。“游客不仅可以品尝我们的灵山酒酿,还可以亲身体验古法酿造技艺。”
与酒坊相隔百米的灵山中医馆,则以另一种方式诠释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走进馆内,药柜中陈列着黄山贡菊、祁门黄精等道地药材,中医馆负责人紫离正在为游客把脉问诊。
“艾灸、推拿等养生项目最受游客青睐。”紫离说,将从“药食同源”理念出发,带动当地村民一起开发富有灵山特色的药膳套餐和中药香囊等,增加村民收入。
灵山村党支部书记方有良告诉我,随着越来越多的业态落户灵山,昔日静默的街巷上逐渐布满热闹的商铺,村民们的收入也水涨船高。
“这两年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回家创业,昔日的‘孔雀东南飞’正在悄然转变为‘归雁返乡潮’。”
据了解,2024年灵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00万元,灵山村村民资产性收益人均增加2万元,还带动周边农产品销售增长40%,村民人均收入提升35%。
江浙的很多村子,要不要来安徽学一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