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风景向前行
2025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侧记
晨光漫过西辽河,草原明珠韵自悠。
8月27日至28日,2025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如期举行。在古榆婆娑的草原、在红色基因浸润的土地、在非遗技艺绽放的工坊,大家触摸着这座城市“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生动实践,诗与远方在这里完成最动人的和鸣。
在开鲁县麦新红色文化主题景区,《大刀进行曲》的旋律仿佛从时光深处传来。作为国家3A级景区,这里以科技音乐展馆、旧居情景剧等沉浸式体验,让革命音乐家麦新的故事可触可感。游客在入党宣誓浮雕前驻足时,红色基因已悄然完成跨越时空的传递。
科左中旗珠日河疏林草原露营地的午后,风穿古榆,送来悠远牧歌。这座曾闲置的营地,在4753万元乡村振兴资金激活下,化身为疏林草原的最美画卷。30间客房、8个蒙古包餐厅、容纳千人的露营区,可满足多样需求。旅拍婚纱照定格最美疏林草原,牧民体验区铜壶煮茶韵味悠长,篝火广场激情澎湃……既盘活闲置资产,更点亮乡村振兴的文旅路径。
鸟瞰珠日河疏林草原露营地
从珠日河的草原风情到各地的特色实践,开鲁县、科尔沁区、开发区、科左中旗正以差异化发展勾勒文旅融合的斑斓图景,每一处探索都彰显着“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深层逻辑。
开鲁县文旅产业特色鲜明,以红色文化为魂、绿色生态为基,优化4条精品旅游线路,串联67处景区景点,推动红色研学与生态旅游融合,产业发展迈新步。
开鲁县大榆树古榆农业生态园一角
科左中旗注重基础建设,哈民遗址博物馆创成自治区级研学基地,珠日河露营地盘活闲置资源,全旗4A级景区达3个,发展根基更坚实。
孟宪东等在科左中旗哈民考古遗址公园观摩
科尔沁区和开发区积极“补课赶队”,在周末游、周边游上求突破,在体验式经济、沉浸式项目上谋创新,阶段性增加了有分量的文旅产品供给。
演员们在科尔沁天骄牧野农文旅融合示范区表演
大家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一路议。“通过参观,看到了兄弟旗县区的科学规划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特质。我们将借鉴经验,扎实做好文旅产业,让其更有力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扎鲁特旗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于凌浩说。
这些生动实践的背后,是通辽文旅产业近年来厚积薄发的坚实足迹。回溯发展历程,2022年第一次全市文旅大会上,我市便锚定了清晰方向。
回溯到2022年,在第一次全市文旅大会上,我市明确了建设“两区一地一市”的总体目标,也定下了集中打造“四个基地”的主攻方向。从那时起,三年时间里,全市文旅产业一步步稳扎稳打,不仅实现了整体的平稳起势,更在多个领域迎来了亮眼的局部突破。
游客数量的变化最能直观感受这份成长:三年前,全年接待游客720万人次,如今已经攀升到2122万,足足增长了194%;国内旅游总花费也跟着水涨船高,从77亿元提升至275亿元,增幅达到257%,文旅市场的活力肉眼可见。
设施升级同样不甘落后。这三年里,A级景区从23个增加到37个,等级营地也从最初的1个发展到6个,其中高等级营地的数量不仅在全区拔得头筹,放到全国也能排进前列。
当开发区西辽河影视文创基地剧组收工,晚霞为这座城市披上金色纱衣。通辽的文旅故事,不止于风景铺陈,更在于文化与旅游的双向奔赴。
一路风景向前行。通辽正以融合创新为笔,在科尔沁大地上书写更加动人的诗与远方。
评论:持续发力 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通过现场观摩与工作部署的双重发力,持续营造重视文旅、狠抓文旅的浓厚氛围,推动全市文旅产业提质增效、行稳致远。
通过连续四年的“以会促建”,我市有效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和市场复苏:2022—2024年间,全市全年接待游客人次从720万增至2122万、增长194%;国内旅游总花费从77亿元提升至275亿元、增长257%。实践证明,市委、市政府发展文旅产业的方向思路是对头的、目标任务是正确的、政策措施是有效的,要一以贯之、深入落实。
高质量推动全市文旅产业发展,必须充分认清行业演变态势、把握行业发展规律、了解行业发展环境,要重点从夯实产业基础、丰富产品体验、推动区域协作、擦亮“悦来通辽”品牌四方面持续发力,切实提高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实效性。
文旅产业前途美好、空间广阔、大有可为。全市上下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抓住历史机遇,顺应时代需求,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真抓实干,不断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现代化通辽建设赋能助力。
记者/邵南 评论员/白菊花 摄影/石晓博
编辑/楠丁 校对/李春雨
一审/宋雅丽 二审/田川
终审/斯琴塔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