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池莲影锁清欢
文/杨克元
穿过莘庄公园梅花苑东面的那个月洞门,一方长方形的院落就映入你的眼帘。金鱼池居于这个院子的中央,像一块精心打磨的玉璧,将四周的粉墙、黛瓦、古亭、老树都照得清澈透亮。这里曾是喧闹的游泳池,如今却以一池莲影串起百年光阴,让每一个路人都忍不住放慢脚步,在花叶与光影间寻觅江南园林的闲情雅趣。
莲池如镜,数十盆睡莲沿着池岸铺展。水下的红鲤甩起轻鳍,水面的圆叶卷着嫩红。再过些时日,粉红、淡紫的花瓣便会顶着露珠绽放,那时的池水将铺就多彩锦缎,与池畔的水生植物共度初秋。其中再力花特别耀眼,长长宽宽的绿叶,白白紫紫的穗花,风吹过,便如一群起舞的精灵,引来三两衔花的蜂蝶。不知名的红花藏在绿叶深处,或星星点点,或丛丛簇簇,与再力花的高挑形成错落的层次感,让这片水池涌动着夏日蓬勃的生机。
绕池而行,黛瓦蜿蜒如游龙,粉墙闪亮似云影是最耐品的景致。花窗的轮廓,有时框住一角亭檐,有时漏进半树樟叶。此时,总让人想起苏州园林“移步换景”的妙趣。近十棵香樟树沿墙而立,树龄虽难精确考证,但粗壮的树干尚需两人合抱,枝繁叶茂的树冠几乎遮蔽了大半个庭院。早晨的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叶片,在粉墙黛瓦上投下明亮的光斑,在莲池涟漪中撒上晃动的倒影。
出入此院的洞门上,有著名书法家吴颐人先生的墨宝。西端的圆形洞门上,“昑光”两字笔力浑厚。此时正是阳光初绽,看满院撒落的闪闪金光,正演绎着光芒的舞蹈。东门的方形洞门,“听松”两字充满野趣。此时虽无松树环绕,但香樟叶片的簌簌声音,也应和着耳闻的意境。这一圆一方的门洞,暗合“天圆地方”的古意,也让匠心格局在方寸之间窥见天地。
东南角的锁角亭是文人气息最浓的所在。朱漆木柱撑起飞檐,两副楹联各有千秋。东侧“香樟三园草,明月半池荷”写尽眼前景。环视庭院,如诗清雅。香樟树影婆娑,红花绿草蓬勃,睡莲浮叶隐约,蜂蝶展翅无声。西侧“修竹临风生静趣,短亭观水畅幽情”道尽心中意。想象春日修竹抽新,凭栏听风;追念夏日临亭观水,看鱼戏莲。那份闲适足以涤荡俗尘。此地常有老者安坐,畅谈天南地北,闲说家长里短。那文人诗赋的雅韵,人间烟火的滋味萦绕四周。
池北的小楼是最特别的存在。米白色外墙配着深色窗框,既有江南民居的十足温婉,又蕴含现代建筑的三分简约。几年前,这里还是茶客云集的茶室。当晨光熹微时,老茶客们便提着鸟笼来此,点一壶碧螺春,就着碟子里的瓜子闲谈;午后阳光斜照,年轻情侣靠窗而坐,看池中睡莲发呆;傍晚时分,棋友们围坐桌前,楚河汉界间的厮杀声与茶香一同漫出窗外。
朝霞布天,和风经地。睡莲醒来,金鱼游过。香樟树的影子拉得很长,再力花的穗子挺得很高。花窗里射来一道道金色的阳光,将“昑光”与“松”的字迹辉映得愈发清晰。待茶社重开那日,定会有茶香漫过池面,与花香、叶香相融;定会有笑声飞出窗棂,与水声、风声和鸣。那时的金鱼池,既是诗意栖居的园林,也是烟火蒸腾的人间,一如它多年来的模样,用一池静水,映照着时光里的清欢。
作者/摄影:杨克元
编辑:徐宇扬
初审:陈怡婷
复审:何婷婷
终审:徐雷冰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