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四川峨眉山“陪爬”引发关注。多段视频显示,在峨眉山陡峭的台阶上,多名男性“陪爬”队员各自或拉、或背、或抱,甚至肩抗女性游客爬山,还给对方扇扇子、捏腿放松。不少网友留言,质疑过度的肢体接触,有“擦边”之嫌。相关专业人士对记者称,法律并未明确禁止“陪爬”职业,但其具体服务行为必须符合现有法律法规的框架。(8月30日封面新闻)
四川峨眉山“陪爬”引发关注(图源;封面新闻)
“陪爬”职业的兴起有其合理背景。一些景区如峨眉山、泰山、华山等,徒步路线长、海拔落差大,这便催生了“陪爬”这一新兴职业。“陪爬”职业主要能护送和保障体力一般的游客安全徒步登顶,并为游客提供路线规划、安全保障、情绪价值以及讲解文化风光等服务,满足了部分游客的需求。一些游客对陪爬服务体验感良好,认为“陪爬”队员是安全卫士也是自然课老师。
然而,“陪爬”服务当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报道中提到的“陪爬”队员拉、背、抱、扛异性游客,还有扇扇子、捏腿等亲昵举止,引发了公众对其“擦边”的质疑。这不仅影响了该职业的形象,也反映出其服务边界的模糊。目前“陪爬”行业缺乏准入门槛与服务标准,在人员资质认定、安全保障责任、服务内容边界等方面亟待规范。
从法律层面看,虽然目前法律并未明确禁止“陪爬”职业,但具体服务行为必须符合现有法律法规的框架。“陪爬”队员应与客户签订书面服务协议,明确服务内容、费用、权利义务、免责条款以及纠纷解决方式,并购买合适的商业保险。同时,要明确服务边界,不提供超出自己资质和能力范围的服务。对异性游客更应该保持专业和尊重的态度,避免不必要的肢体接触,注重保护游客隐私和安全。
对于监管部门而言,也应加强对这一新兴业态的监管。如加强相关人员资质审核,引导经营主体成立行业协会;积极引导行业建立职业培训与认证体系,保障游客权益,为从业人员提供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陪爬”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服务业态,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但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明确服务边界,加强规范和监管。只有这样,才能让“陪爬”服务更好地满足游客需求,为旅游发展增添新的活力。从长远来看,唯有为“陪爬”服务定下边界和“规矩”,才能让“陪爬”这一新生事物行稳致远。
文丨曲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