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之夜,音乐为媒。8月29日,“狮山市集”之“狮子山下好声音”音乐会在苏州高新区狮山文化广场浪漫启幕,以爱为频,声动全城。台上,乐手尽情放歌;台下,观众坐在台阶上随旋律挥动荧光棒。城市夜晚的活力,在这一刻有了具象化的模样。
新场景汇聚人潮,让城市的要素资源流动起来,打造文旅市场新机遇。热闹的音乐会背后,既是苏州高新区人现代生活方式的鲜活写照,更是区域文旅消费升级的生动注脚。
音乐会的起源与发展:从草根到IP蜕变
“谁说苏州人没有夜生活,这不是还有我们吗?”小序乐队主唱马力和阿怪都是90后热爱音乐的朋友,他们爱音乐,更爱苏州的夜晚。作为专业乐队受邀参加本次音乐会,俩人深感荣幸,“这不是我们第一次来狮山文化广场演出,我们很喜欢这里,也又一次感受到了苏州夜晚的热闹与活力。”
与专业乐队相对应的,是节目单上更多来自于“民间草根”的演唱歌手。有意思的是,这些人恰恰是“狮子山下好声音”音乐会的“创始人”,也是长期以来让狮山文化广场保持“音乐活力”的一群人。
“以前我们什么都没有,只有简单的音响设备,可是唱着唱着,就唱出了一个舞台。”“狮子山下”品牌社群创始人薛海峰的回忆,勾勒出这场音乐会的起点。去年10月,作为“狮子山下”品牌社群的一个分支——好声音户外音乐会,其参与者是“没有任何舞台灯光背景加持”的广场表演者。随着时间推移,这群爱好音乐的人们,逐渐将这个舞台越唱越大。这种“自下而上”的生长力,与官方“自上而下”的引导形成巧妙共振。狮山文化广场负责人与薛海峰“一拍即合”,真正开始唱响“狮子山下好声音”。
社群与商业融合:“情感共鸣”转为“消费动能”
夜晚微风习习,现场观众沉浸在音乐中,脸上都露出音乐共鸣带来的愉悦。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音乐会上,刘庆伟带来歌曲《朋友》,以及刘露露、陈哲等带来合唱《世界赠与我的》也获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刘庆伟是专业的声乐老师,除了日常主业之外,他也是“狮子山下”社群分支合唱团的指导老师。仅仅是因为近日合唱团举办的一次音乐沙龙,本次活动的主办方又挖掘出了这两个令人“惊艳”的节目。
在刘庆伟看来,合唱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情感的纽带,合唱团生命力的爆发源于“都市人对归属感的深层渴望”。这种通过艺术链接的社群关系,正是城市发展进程中“精神共富”的生动注脚。
不过,从文旅消费的角度看,音乐在这里也同样获得了成功。“狮子山下”社群合唱团的主理人是入驻狮山文化广场“苏州众戏剧社”的创始人长升,在运营戏剧社的同时,他利用室内舞台独辟蹊径,把合唱团办得有声有色。“我们在排演儿童和成人戏剧之余,将空余舞台提供给热爱歌唱的人群——他们或许不愿独唱,却能在合唱中找到共鸣。”通过实惠的价格,搭配两位专业的声乐老师指导,合唱团目前已经开设了两期,共吸引了50多位来自各行各业的音乐爱好者。
加载人文经济:解锁文旅消费新“密码”
每次狮山文化广场峡谷区有活动,周边的商户都可谓“忙并快乐着”。在这场大型音乐会之前,类似的草根舞台已经在这里举办过多次,它也在悄悄拉动周边商户的营业额增长。“每周五晚上,我们店里的原料都要比平日多配一倍,今天七夕,又有这么大型的音乐会,基本上不用想都会爆单的。”位于峡谷广场的“茉沏”饮品店老板娘马健笑着表示,这种“音乐会效应”会让周边商户营业额环比显著上升,就饮品店而言,周末一旦峡谷区搞活动,哪怕是小型的音乐会,都会至少拉动营业额增长约20%。
这场以“爱”为名的音乐会,实则是苏州高新区深化文旅融合的缩影。从“狮子山下”社群到官方主导的“狮山市集”,从民间自发的路边表演到专业团队加盟的合唱展演,一条“政府引导+社群运营+商业反哺”的文旅消费生态链正在形成。
正如苏州高新区文旅相关负责人所言:“我们不是简单搭建舞台,而是通过培育社群生态,让文化供给持续产生消费动能。”数据显示,本次活动期间,狮山文化广场日均客流量突破2万人次,带动周边商户营业额环比增长30%,其中饮品、文创类消费占比达65%。
同时,“文化场景创造消费需求”的市场规律正在狮山文化广场被充分印证。自2024年端午节开始,苏州高新区在狮山文化广场重点打造“狮山市集”文商旅消费品牌活动。截至目前,市集已累计举办13场,累计举办近80天系列活动,引领全市文旅热潮,吸引客流量超200万人次,强势拉动狮山商圈消费整体增长约30%。
是夏末夜曲,更是城市活力的有力见证。当政策引导的“有为之手”与市场创造的“无形之手”在文化场域中握手,苏州高新区以狮山文化广场为支点,打造出撬动文旅融合的杠杆,为长三角城市群提供了“人文经济学”鲜活案例——这里不仅有GDP的增长,更有市民笑容的增量;这里不仅在建造地标,更在塑造心灵的坐标。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添翼
校对 胡妍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