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宜昌西陵峡口壮美如画,驱车沿着G348国道“紧贴”长江而行,不时闪现游客聚集的打卡景点。
石牌要塞游客中心。
80多年前,这里曾爆发著名的石牌要塞抗日保卫战。寻找历史的足迹,则要乘船过江。胡金滩渡口紧邻三峡人家景区,站在船头,目光掠过如黛的远山,最终落在岸边“石牌抗战要塞”六个苍劲的大字上。
宜昌运营公司员工缅怀先烈。
从夷陵石牌渡口上岸,远眺长江在此大拐弯,因此易守难攻。岸边有战壕、炮台、抗战纪念碑刻等遗址。走进石牌要塞游客服务中心,各种珍贵的照片、实物还原了当年激烈的战斗场面,其中72名抗日将士的红手印,令人印象深刻。
宜昌运营公司员工缅怀先烈。
1937年11月,淞沪战场的硝烟尚未散尽,四川成为战时大后方,人流、物资开始源源不断地汇聚到宜昌,这座滨江小城成了西迁之路“最后的国门”,在这场关乎民族命运的“东方敦刻尔克大撤退”时刻,石牌要塞抗日保卫战在此打响。
三峡大瀑布收费站志愿者在南边抗日将士陵园清扫。
“石牌抗战线路,将纳入到景区的游览线路,让游客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讲解员杨金格介绍,今时不同往日,石牌渡口驶出的已非硝烟中的补给船,而是载满探寻历史足迹游客的渡轮。夷陵区交通运输局将石牌渡口打造成美丽乡村渡口,与三峡人家等景区无缝衔接,渡船每20分钟一班,服务红色旅游。
石牌要塞易守难攻。
昔日烽火连天的抗日要塞,如今已是宽阔平整的旅游大道,串联起三峡人家、三峡大坝和三峡大瀑布等3个5A景区。沿全国第一批旅游公路G348国道蜿蜒西行,该路曾坑洼颠簸、仅容单车通行,在省交通运输厅支持下,这条39.6公里的国道不仅拓宽升级,还布设了99个地质科普点,入选全国首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典型案例。
“路好了,游客才愿意留下来。”在紧邻路边的“渔舟唱晚”民宿,老板王磊感触颇深。他清晰记得,几年前每逢雨天,门前泥泞不堪,游客望而却步。G348改造升级后,宜昌城区到石牌的车程缩短近半,他的民宿持续火爆一房难求,年营业额超180万元。
车行约一小时,转入张家口村。宜巴高速桥下,苍松翠柏掩映下,南边抗日将士陵园庄严肃穆,这里在抗战时期是野战医院,3000多具遗骸在此长眠。湖北交投宜昌运营公司的志愿者在此献花、祭奠。从宜巴高速经三峡大瀑布收费站到陵园仅10分钟车程,收费站负责人张霞介绍,宜巴高速日均车流量达到2.6万台,高速经营单位强化路地共建,与张家口村共同推介当地红色旅游文化。
讲解员讲述抗战历史。
陵园旁,村史馆拔地而起,村民自办的农家乐、茶社等渐次开张,红色故事正转化为振兴动能。张家口村党支部书记张长慧介绍,路没通时,陵园藏在深山少人知,随着宜巴高速、宜兴大道通车,大巴车能直达陵园,旅游团队络绎不绝。
“石牌渡口渡轮启航、G348国道车流穿梭,石牌要塞遗址、南边将士陵园铭刻着抗战历史,交旅融合不仅承载着血与火淬炼的昨日,更托举着兴业富民的今天。”宜昌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殷俊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