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秦岭横亘在中华大地,阻挡了向南的视线和步伐,被称之为南山、终南山。南山虽险,但挡不住人们对山南的好奇与探索,穿越秦岭的古道就像一道道皱纹,记录了秦岭的沧桑。山南脚下,古道旁边,一个个小镇,是古道的记忆。广货街便是其一。
为什么叫广货街,名如其地。广货,肯定是货物齐全、琳琅满目的样子。
志书记载的广货街,在清乾隆年间已经是店铺林立、贸易活跃。得名在道光年间,因汉口籍张姓贡生迁此经商,先取名广汉街,后传为广货街,不过200余年,只是因为有文字记载而已。
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翻越秦岭前往巴蜀的第一站,伴随着子午道的开凿和兴盛,广货街已经存在了数千年。
“高祖受命,兴于汉中,道由子午”。“莽以皇后有子孙瑞,通子午道。”
究竟是刘邦南行时已有子午道,还是王莽下令开凿子午道,史学家们为200年的时间跨度引经据典、争论不休,看热闹的想象可以天马行空、信马由缰。遥想当年,逃离鸿门宴的沛公,自知势弱,不得不屈就汉王,在蛰伏南郑的途中,翻越秦岭,一路烧毁栈道,终于摆脱了项羽的威胁,率队艰难到达了山下的小镇。兵困马乏的队伍和郁闷至极的刘邦一定在此停歇、小憩过,乘着闲暇思考规划过未来,也是有可能。从王汉中到王天下的刘邦,以及后来的史官们,忙着励精图治、一统华夏万邦,从此汉人汉族汉文化在中华大地崛起,早已忘记给寂寂无名的小镇留下只言片语。相较于千年历史的子午道,高祖刘邦也不过是广货街众多过客中创业最成功的那一个而已。
地处要道的广货街,曾经是安康和商洛前往西安的交汇点。不远处的肠子峡,最窄处不足十米,河道占据了一多半,公路只能深深地嵌在崖石之中,真正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在西万公路没有开通前,翻越秦岭的路是靠一步一步丈量出来。无论是轻车简从的商贾书生,还是肩挑背扛的贩夫走卒,北上的旅者,因为时间的关系,再加上大山里神出鬼没的豺狼虎豹,都要在小镇停歇,等待过终南山。那规矩恐怕不亚于上井阳冈。只是艺高人胆大,再加上酒精的作用,武二郎才恰巧胜了大老虎,一战成名。这样的人毕竟少之又少。
即便是后来北上的大小汽车,也要在此补水补气补食,冷却过热的发动机,以最好的姿态翻越高耸的秦岭,进入广袤的关中平原,脱离秦巴山峦的束缚。
初识广货街,已经是好几十年前了。还是刚记事的年纪,从县城前往西安,四面漏风的班车沿着盘山公路一路颠簸,慢慢悠悠、摇摇晃晃。因为晕车的缘固,迷迷糊糊中上了一道又一道山,下了一道又一道梁。只知道经停了好几个小镇,也分不清哪是哪,那时候沙沟比广货街名气更大一些。
随着设乡建镇,慢慢的广货街的名气超越了沙沟。后来无数次路过,依然是摇摇晃晃的班车,这一摇晃就是几十年。随着高速公路的开通和私家车的普及,前往广货街不再那么遥晃。
荷月时节,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两天一夜的行程,一路走马观花,看遍了广货街的山山水水,重新感受了广货街的魅力。
沿高速公路到达蒿沟,已经是下午时分。公路两旁树木参天,遍地的鲜花和涓涓溪流,给炎热的空气带来丝丝清凉。农家小院和乡村酒店镶嵌在绿荫深处,水潭边、树阴下,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或戏水、或乘凉,十分惬意的,都是山外人。
山外人是对关中人的称呼,又因为关中人见多识广、头脑灵活,更是戏称为“山外哈家伙”。如今交通便利,“哈家伙”已不局限于关中平原,还有更远的客。
“旬河鱼跃”,曾经是一道风景。与蒿沟交汇处,已经被橡皮筏占据,像极了一群张口等食的鱼们,看不见水在哪里。在闸门打开的瞬间,仿如一把鱼食洒下,欢呼雀跃中,一条条皮筏鱼贯而出、激流而下,欢呼声、尖叫声回荡在峡谷之间。一幅“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激情画卷。
老安子,原本只是一个十多户人家的小村落,依山而建、傍水而居,年迈的老屋被装饰一新,石墙石径、石桌石凳,梯田环绕、绿草如茵,蓝天白云、溪水潺潺,黛瓦素墙、古朴厚重,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休闲。老安山居,再现古道驿站的风采。

大山环抱的沙洛,一条乡间小道绵延十余公里,将不多的人户串在一起。有了山的阻隔,显得格外幽静,鸡犬相闻、阡陌相通,曾经的弃渣场已经被油葵覆盖,绿油油的含苞待放,百亩花海等待着客人打卡留影。劳动广场上,石磨、石碾,犁、耙,连枷、筛子,升、斗,还有不少的坛坛罐罐,都是一家一户珍藏的实物,浸润了祖辈汗水的老物件,更能让游子找到心灵的归宿。
夜晚的广货街,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街道两旁的商铺鳞次栉比、霓虹闪烁,凉爽的空气中全是孜然和辣椒的味道。店老板早已经习惯用普通话招呼客人,虽然听起来很别扭,但那是对客人最起码的热情与尊重。南腔北调的人围坐在一起吆五喝六,光膀子、大裤衩,纵情享受着21度的清凉,久久不愿离去。
清晨的广货街,静静地蜷伏在群山之中。淡淡的雾气还悬浮在水面,热辣辣的太阳已经斜照在山头。遛弯的大爷大妈沿着公路已经走出了小镇,枕着星星入睡的年轻人还趁着清凉补瞌睡。
商铺大都没有开门,主人在屋子里收拾,或者到地里采摘菜蔬,准备迎接新的客人。早餐店门口几位游客一边悠闲地品尝自己喜欢的小吃,一边眺望着不远处山头的浓绿。街上没有几个行人,一切都那么安静,安静得近乎庸懒,与夜晚的喧闹判若两地。只有偶儿呼啸而过大罐车,提醒人们,小镇依然是车水马龙。
游客也不仅仅是为了赏景,自然少不了美食。苞谷、黄豆、洋芋是当地主产,质朴的山里人总是变着花样,把传统食材发挥到极致。苞谷熬成的糊豆、发酵的浆巴和馍;豆腐脑、和渣、鲜豆腐和烘制的豆腐干是黄豆的杰作;小小的洋芋蛋蛋,被制作成新鲜的、晒干的洋芋片,磨细的粑粑、过滤的粉皮,配上红白相间、娇艳欲滴的腊肉,勾引了无数游客的胃。
子午古道,将南下北上的游客汇集在小镇,也将各地的美食带来。随着时间的沉积,各种吃食在这里聚集、扎根、交融。山北的擀面皮、山南的热米皮,关中的锅盔、陕南的糍粑,浓郁的麻辣、清淡的蒸碗,天南地北的客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味道,满足自己的味蕾。
广货街的魅力,不只是千年历史的沉淀。
如今的广货街,一年四季,客如潮涌。险峻的山路不再让人望而生畏,绿的世界、花的海洋,民俗文化、和美乡村,春花秋叶、夏凉冬雪,秦巴风景线已成为自驾的重要选项。
魅力广货,期待着四面八方的游客来一场与时空的邂逅。(供稿:宁陕县广货街镇)
(来源:无味果文苑)
责编:刘朋涛
编辑:张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