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七夕黄昏的昆明文庙,褪去了往日的静谧,悄然浸染上城市的繁盛,随着“琴韵廊下·乐述佳期”七夕专场城市音乐会的奏响,一系列融合交响乐、民乐、非遗、天文、花艺的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将昆明文庙打造成“空间即生活”的城市会客厅。此次七夕专场城市音乐会是“春城之乐·城市音乐会”今年的第八场活动,由中共昆明市委宣传部、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多家文化单位联合执行,并特邀指挥林劲松执棒,巧妙利用昆明文庙的场景,打破传统古迹的观赏边界,为市民与游客打造一场贯穿古今、连接人文与浪漫的节日盛宴。
双乐齐鸣夜未央:古典韵律里的古今对话
19:30,状元桥畔率先响起悠扬乐声,“鹊梦千年・情满春城”民乐雅集拉开了夜晚演出的序幕。二胡、中阮、笛子、古筝、琵琶的合奏在廊桥间回荡,清越的旋律与文庙的砖木结构、石刻雕花相互呼应,营造出“乐在景中,景在乐里”的沉浸式体验。
演奏者们身着传统服饰,或坐或立,与观众近距离互动。观众们围在桥边,有的静静聆听,有的跟着节奏轻晃身体,当《在水一方》的旋律响起,不少人轻声跟唱,古老的状元桥成了最有韵味的音乐厅。
20时,在大成殿广场,“琴韵廊下·乐述佳期”七夕专场城市音乐会在指挥家林劲松的执棒下正式启幕。昆明聂耳交响乐团与昆明市民族歌舞剧院的联袂演绎,让百年文庙的庭院里奏响了跨越中西的爱情乐章。开场曲《花好月圆》以明快旋律点燃全场,演员身着传统服饰,手持花灯从廊柱后走出,随旋律起舞,古建筑的影子落在舞者身上,如同一幅会动的水墨画。随后,小提琴独奏《化蝶》用婉转曲调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千古绝恋,独奏演员曾珂的精湛技艺引得掌声雷动,小提琴乐声如泣如诉,缠绕着舞台上的双人舞,舞者舒展的肢体似蝶翼振翅,托举时轻盈若飘,旋转处缠绵如织,每一个起伏都与音符共振。
此次音乐会演出曲目兼顾中外经典:聂耳的《梅娘曲》借女声独唱张意琳的演绎,道出深沉的思念;尼诺·罗塔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主题则用西洋乐勾勒出另一种爱情模样;《泰坦尼克号》组曲响起时,不少观众跟着旋律轻声哼唱,仿佛重温电影里的经典瞬间。罗跃斌带来的《今夜无人入睡》,浑厚声线裹挟着澎湃情感,将歌剧的张力层层铺展,让每个音符都似燃灯,照亮不眠之夜的滚烫心绪。接近尾声,《饮酒歌》响起,舞者们身着华服在庭院中翩翩起舞,张意琳与罗跃斌的二重唱热情奔放,不少人跟着节奏拍手,歌声、乐声、舞姿与文庙的夜景交融,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全场掌声经久不息,百年庭院瞬间化作一座沸腾的露天舞厅,古今浪漫在此刻完成最热烈的碰撞。
演出结束后,观众们迟迟不肯散去,掌声与欢呼如潮般漫过舞台,当熟悉的旋律再度响起,返场的《看月亮爬上来》带着清甜暖意流淌开来,紧接着《掀起你的盖头来》的欢快节奏骤然引爆全场,台上台下的歌声与笑声交织成一片,让意犹未尽的喜悦在空气中久久荡漾。
这场在文庙上演的音乐会,让建筑与音乐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古老的屋檐下,交响乐的现代韵律赋予历史空间新的生命力;而文庙的厚重底蕴,又让经典曲目焕发出别样的感染力。
此次七夕专场城市音乐会作为昆明文庙七夕活动的重头戏,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团长柴沁园说到:“春城之乐·城市音乐会”是昆明的文化品牌活动,每个月举办一次,希望通过打破艺术与大众之间的壁垒,让高雅艺术走出殿堂,走进市民生活,能让更多人接触到交响乐,感受艺术的魅力。昆明聂耳交响乐团是一支一流水平的知名职业化交响乐团,是最具昆明文化特色、艺术品位的城市名片,作为西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交响乐团,自成立以来,昆明聂耳交响乐团一直把交响音乐民族化、普及交响乐、提高群众文化素质作为义不容辞的工作,着力挖掘云南民族音乐元素,以高质量的交响音乐作品来服务群众。”
非遗雅集全天绽放:指尖技艺编织传统与生活的纽带
除七夕专场城市音乐会之外,昆明文庙全天的活动同样精彩纷呈。13时起,“星河手泽・七夕非遗雅集”率先点燃文庙的热闹氛围。12项非遗项目沿小花园铺开,糖画、剪纸、汉服、安宁手工香、面塑、刺绣等传统技艺以“可看、可玩、可购”的姿态,让市民近距离触摸文化根脉。
糖画摊位前,匠人以铜勺为笔、糖浆为墨,勾勒出七夕鹊桥、玉兔等意象,金黄的糖丝在阳光下晶莹剔透,引得孩童们踮脚围观,不时发出欢呼。隔壁的剪纸展位上,红纸在巧匠手中翻飞,片刻间化作喜鹊登枝、爱心环绕的图案,游客可亲手尝试裁剪,将自己的七夕祝福融入指尖创作。汉服刺绣和体验区更是人头攒动,从襦裙到曲裾,各式传统服饰与文庙的飞檐斗拱相映成趣,身着汉服的姑娘们执团扇走过状元桥,仿佛从古画中走出,成为游客镜头里的动人风景。
安宁手工香摊位则以一缕缕清雅香气营造出别样意境。匠人现场演示香粉调配、制香流程,介绍古老习俗,不少游客驻足选购,将这份带着文化温度的香气带回家。非遗雅集不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成为传统与生活的连接点——当年轻人为糖画拍照发朋友圈,当孩童认真学剪纸捏糖人,传统文化正以鲜活的方式融入当代生活。
花与星空的邂逅:傍晚时分的春城浪漫方程式
18时,“22°C的昆明,100%的热爱”七夕送花活动准时开启,为文庙的浪漫氛围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工作人员手捧精心设计的花束,向市民与游客派送,各式各样鲜花搭配的花礼,传递着“春城无处不飞花”的温情。“本来只是路过,没想到收到这么美的花,昆明也太懂浪漫了!”来自重庆的游客李女士举着花束,在文庙牌坊前拍照留念。收到花的老夫妻相视一笑,将花束小心捧在手中,慢慢踱步欣赏夕阳下的文庙;年轻情侣则借花束合影,让这份意外之喜成为七夕的甜蜜。作为“时时刻刻·昆明文旅送花宠客”行动的七夕特别版,这场送花活动让“宠客”不再是口号,而是触手可及的温暖。
期间,昆明聂耳交响乐团的演奏者们,以一场快闪亮相“百里春秋”旋转楼梯。弓弦跃动间,《我和我的祖国》等旋律顺着旋梯流淌,古典乐的厚重撞上现代建筑的流线感,让驻足的人群在猝不及防的惊喜里,接住了这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浪漫——音符绕着台阶攀升,情怀随着乐声漫溢,瞬间成了城市里最动人的风景。
19时,百里春秋—春城会客厅内,“七夕星月夜”天文科普活动同步上演。国家先进科普工作者高衡从七夕的起源、习俗与星空之间的联系;从星空的主角——天蝎、天鹅、天琴等星座的识别;从城市与野外的观星体验等方面进行了讲述。同时,操作天文望远镜观测月球,通过讲解、指导,带学生识别月海、环形山等月球表面的神秘地貌,并解答每一个好奇的提问。“原来七夕‘仰望星空’的习俗,背后还有这么多科学奥秘!”中学生小周一边记录星图,一边感叹。活动现场既有亲子家庭带着孩子探索宇宙,也有情侣并肩仰望星空,让传统文化中的浪漫想象与科学探索产生奇妙共鸣。
“在这里,市民可一边聆听交响乐与民乐,一边参与非遗体验、星空观测、鲜花赠送等活动,真正实现“空间即生活”的理念——历史场所不再只是静默的遗迹,而成为容纳城市情感、文化消费与社交生活的当代客厅。”百里春秋——春城会客厅的负责人表示:“作为“百里春秋·春城会客厅城市生活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七夕活动依托昆明文庙特有的历史建筑与文化氛围,打破传统空间界限,将状元桥、廊院、厅堂等多重场景转化为与现代生活对话的舞台。”
夜色渐深,昆明文庙的灯光依旧明亮。从非遗雅集到送花,从星空观测到音乐会,这场七夕盛宴以多元活动诠释了“文旅即服务”的理念。同时,昆明市文化馆的志愿者们穿梭于整个活动现场,提供咨询引导服务,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在细节中体会春城文旅的“宠客”温度。当人们带着花香、伴着余韵离开时,带走的不仅是七夕的美好记忆,更有对一座城市将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生活巧妙融合的深刻感知——在昆明,浪漫从不只在七夕,更在每一个让历史活在当下的瞬间。
来源:都市时报
全媒体记者:王四和
编辑:贺靖
审核:朱家吉
二审:钟玲
终审:彭德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