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妹,小心!”吉水河畔,壮家姑娘李娜银铃般的笑声混着水花四溅,她手中的水盆刚扬起,便被游客的水枪“偷袭”。8月29日上午,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吉水河两岸人头攒动,2025年广东(连山)“七月香”壮家戏水暨非遗民俗文化系列活动在此举行,靛蓝的壮锦、五彩的瑶绣与游客的花衣裳交织,一场延续千年的“水之约”,正以清凉之姿叩响这座“中国氧吧之城”“岭南避暑胜地”的夏日激情。
8月29日,2025年广东(连山)“七月香”壮家戏水暨非遗民俗文化系列活动开幕。
泼水传情。
粤港澳大湾区游客齐赴连山“水之约”。
万人戏水,场面震撼。
戏水狂欢。
以水为媒
千年民俗蝶变文旅名片
一瓢吉水,承载着壮乡儿女对自然的敬畏;一场狂欢,见证着古老民俗的时代新生。连山“七月香”的故事,要从那泓穿越千年的“圣水”说起。
农历七月初七,壮家人深信此日“银河水与人间溪流汇合”,沐浴可消灾祛病、祈福纳祥。这一习俗自唐宋传承至今已逾千年,从最初的家族沐浴、祭水祈福,演变为如今集文化体验、旅游观光、民族团结于一体的盛会。“过去是老人带着孩子在河边洒水祈福,现在连粤港澳大湾区的游客都提前半个月订房。”连山文广旅体局局长蒋小红说。
从2006年首次举办,历经二十载打磨,连山“七月香”已从“家门口的热闹”升级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约定”:累计吸引超200万游客参与,获评“中国最具影响力特色节庆”,今年更入选广东省“四季村晚”秋季展示活动。正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委书记许崇砚所言:“这不仅是一场泼水节,更是连山以水为媒,向世界递出的生态名片与文化请柬。”
连山“七月香”获评“中国最具影响力特色节庆”。
千年民俗与现代文旅碰撞出文化盛宴,如今“七月香”正以“活态传承”的姿态,成为连山践行“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生动注脚,让“农文旅体康”融合高质量发展步伐更加铿锵。
壮乡秘境
带来沉浸式文化体验
上午9时30分,焕然一新的戏水舞台上,一场神秘的壮族祭水仪式揭开了节日序幕。古老的傩舞、悠扬的祭词,将人们带回千年前的壮乡秘境。
身着朱红祭服的壮家师公手持铜铃,率领头戴樟木傩面具的舞者踏歌而行。请水神、洒圣水……每一个手势、每一段祷词,都是刻在壮家人血脉里的文化传承。七位身着蓝靛布衫的“圣女”手捧陶碗,将“圣水”洒向宾客,水珠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
非遗盛宴。
仪式后,一场非遗盛宴接续上演:壮乡鼓乐《鼓唤千溪》敲响山河脉动,时装秀《那锦·那韵》让壮锦纹样在T台上流转,中央民族歌舞团的《我是中国人》更是引发全场大合唱。“第一次来连山过七夕,太震撼了!”来自广州的游客陈女士举着手机追拍,“这才是真正的‘文化沉浸式体验’。”
无论是神秘古朴的傩舞,还是壮族的独特风情,均成为了连山人向世界讲述少数民族文化的“活教材”,也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戏水欢歌
最生动的“旅游推介”
祭水余韵渐散,吉水河瞬间变身“欢乐海洋”。水枪大战、徒手抓鱼、水上飞人表演……传统与新潮在此碰撞出新激情。
吉水河畔,水花如银珠迸溅,欢笑声与尖叫声交织成夏日交响。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游客纷纷脱鞋挽裤跳入河中,在水盆与水枪的“对战”中不分你我衣衫尽湿,却笑靥如花。此刻的吉水河,早已不分源头与支流,只有一朵朵绽放的“团结浪花”,在壮瑶山城回荡。
吉水河变身“欢乐海洋”。
壮家小伙与瑶家姑娘在河中互泼清水传情,两岸窗台上的水盆也成了“秘密武器”。群众眯着眼瞄准路过的游客,突然扬手泼出一盆清凉,惊起满街银铃般的笑声。消防车也加入狂欢,高压水枪喷出扇形水幕,霎时将整条街道化作彩虹飞瀑。
玩水的游客。
消防车也加入狂欢。
“快看,那条鱼好大!”随着数千斤鲜活草鱼跃入河中,游客们瞬间“解锁”童年快乐:大人挽裤脚摸鱼,孩童举网兜追逐,连花甲老人都拎着水桶加入“战局”。
吉水河上更有白昼至星夜的水上演艺矩阵:水上飞人如“银龙”腾空,5米高空的水上舞狮惊险跃入水面,水上火壶演绎水火共舞,夜空龙凤呈祥光影流转。“白天泼水抓鱼,晚上看水上烟花,连山的夏天太值了!”来自湖南永州的游客王先生说。
水花里的笑声,是最生动的“旅游推介”。连山正以“全时段、多场景”的体验设计,让“清凉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同心掬水
绘出民族一家亲画卷
“汉族兄弟帮我们搭舞台,瑶族妇女教游客织腰带,壮族姑娘带大家唱山歌……”在连山“七月香”的狂欢里,民族团结的故事比河水更绵长。
“来,我教你唱《耍水歌》!”在非遗展示区,壮族非遗传承人韦阿婆拉着东莞游客小妍的手,用双语哼唱:“七月香呀七月流,壮瑶汉家乐悠悠……”不远处,壮锦摊位前,汉族店主李姐正帮壮族绣娘推销绣品:“我们这里不分‘你们’‘我们’,都是‘咱们连山人’!”
连山通过“七月香”活动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一瓢水不分你我,一首歌连接心灵。当前,连山正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已打造县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馆1个和研学基地12个,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群众基础、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
吉水长流情不断,各族同心向未来。如今,“七月香”早已超越节庆本身,成为连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活载体”。这场以水为媒的盛会,不仅泼洒出连山的生态之美、文化之韵,更映照出壮瑶汉等各族儿女携手前行的团结画卷。
采写:南方+记者 黄津 通讯员 唐震 唐杨宁 曹婷
摄影:南方+记者 曾亮超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黄津;曾亮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