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从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县城出发,仅十分钟车程,便抵达3公里外的万安乡大游村。沿着环村流淌的南浦溪漫步,“外婆家小院”前坐满了悠闲品茗、畅快谈笑的游客。枫杨树下传来阵阵吉他声,烧烤架升起袅袅炊烟……
“天热,尝尝我们自己做的冰粉。”一位皮肤黝黑、笑容朴实的青年端着冰粉走来,热情招呼游客在小院前落座。
他叫刘明通,是这间小院的主理人。去年,他返回家乡租下这处院落,照着童年记忆改造并取名“外婆家小院”。小院里,二八大杆自行车、木制冰糕箱、碾米机、长板凳……一个个老物件陈设其间,唤起了许多人心底的记忆与乡愁。
改造后的“外婆家小院”保留了院落原有格局和乡土元素,怀旧风格唤起了许多人心底的记忆与乡愁。人民网 谢星宇摄
小院外,水上秋千、流行标语等布置,也成了游客拍照打卡的“标配”。“起初只是随手发了几条短视频到社交平台,没想到一下子火了,来了好多游客。”刘明通笑着说。
河面的竹筏、秋千与枫杨树相映成趣,成了村里的热门拍照打卡点。受访者供图
小院的走红,也得益于大游村“政府搭台+公司运作+村民运维”的发展模式。万安乡乡长廖嘉松介绍,村里推动沿溪民房流转,吸引“新乡人”、唤回“归乡人”、唤醒“原乡人”,并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培育了围炉煮茶、特色餐饮、古风摄影、休闲咖啡等一批城郊旅游新业态。
为了让“藏”在闽北群山中的小山村吸引更多游客,这几年,大游村不断完善“后勤保障”——建成了功能完备的地下管网、垃圾转运站和免费停车场,设置了充电桩、快递驿站、爱心茶室等便民服务点,既便利了村民,也服务了游客。
立足优美风景、区位优势和完善的配套服务,大游村以“郊野”生态为底色,打造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城郊旅游特色村,推出四季采摘园、亲子农场、共享菜园等现代农业体验项目。
大游村水清岸绿景美,南浦溪环村流淌,满眼是生机。徐伟平摄
“现在光是周末游客流,就带动了餐饮、住宿和农产品销售,大游村村集体收入连续三年超过50万元。”廖嘉松算了一笔账:土地流转服务费、资产出租收益、充电桩盈利……曾经“沉睡”的资源,正持续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共富动能。
大游村的蜕变,是浦城县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浦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林武俊表示:“我们打造和美乡村,注重因地制宜,通过乡村振兴公司的平台化运作,盘活零散闲置资源。”目前,大游、双同、高坊等文旅示范村已形成了规模稳定、人群固定的旅游消费市场,也吸引越来越多返乡青年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坚持城乡整体规划、一体布局,浦城县在南平市率先探索乡村振兴公司、片区工作制等促共富机制,全面盘活乡村闲置资源。目前,全县25家乡村振兴公司总资产达3.54亿元,今年上半年带动村民增收1816万元。
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国家现代农业(水稻、油菜)产业园……近年来,浦城县累计获得12个“国字号”农业农村招牌,走出一条具有浦城特色的共富之路,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中作出积极示范。
谢星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