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中国—中亚国际人文旅游专列圆满开行已两月有余。这趟被誉为“丝路快车”的旅程,不仅跨越了地理的界限,更在两国人民心中架起了人文交流的桥梁。
车厢内秦腔高亢与评弹婉转共鸣,非遗手作与书画墨香交织;窗外丝路地貌流转,双语导师讲述千年故事……这种打破传统“资本叙事”的连接方式,其成效尤为明显,有助于弥补双方民间的彼此认知。
中国与中亚的合作交流如同盖高楼大厦一般,国与国之间坚定的合作互信犹如地基,决定了大厦的高度;经济领域大型项目投资如同钢筋骨架,起到四梁八柱的作用;市场自发的投资行为就是垒起来的砖块,加强了楼体稳固性;民众间的互动交流注成流动的能量,滋养着大厦的生命力!
目前,中国-中亚国际人文旅游专列后续运行计划仍在筹备当中,参与专列落地执行与服务保障任务的西安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西安旅游集团),已在紧锣密鼓地筹划相关事宜。西安旅游集团接下来的工作计划将主要围绕在哈萨克斯坦签署的多项关键性合作协议展开,计划打造沿途沉浸式旅游产品、拓展产品线路布局、整合西安文旅资源等。
中亚旅游热
早前,中国与中亚地区之间的来往,主要是国内的大型企业项目投资居多,像跨境铁路网络建设、能源管道铺设以及汽车、电子产品等工业制成品的大规模跨境流转。类似的合作搞了很多年,确实让双边经济联系更紧密。
以陕西为例,2025年中欧班列(西安)开行量已突破2000列,带动了陕西省内新能源汽车、农产品等产业加速出海。而6月份中国·西安哈萨克斯坦码头项目的正式运营,也将进一步促进两国间的集装箱运输、多式联运、电商物流发展,推动两国产能与投资合作。
但这种合作方式也有个挺明显的问题,就是资本叙事与国民的日常生活较远,对彼此之间的认知远远不够。
镐京笔记在与众多驻中亚的企业负责人及商务代表交谈时,都提到过一个共有的问题:中亚民众对中国的认知太片面,中国企业也对中亚的地域文化了解甚少,从而导致很多项目都难以推进。
而像文旅产业这种最易触达的民间交流渠道,是最适合当下陕西深入走向中亚的发展路径。这些年,中国与中亚旅游间免签政策的加速开放,以及直飞航线网络的加密、跨境支付的不断升级,进一步增进了区域间的旅游热度。
2025年5月29日,Y29次列车载着200余名旅客从西安站鸣笛启程,驶向3600公里外的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首趟中国—中亚国际人文旅游专列正式开行。这列“丝路快车”,沿线横跨中国西北至中亚腹地,串联起丝绸之路上壮丽的自然风光与千年人文遗产,从秦岭脚下到里海之滨,堪称"移动的地理教科书"。
该专列也是落实2023年中国—中亚峰会成果的重要实践,承载着2025哈萨克斯坦“中国旅游年”的深度合作使命。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主旨讲话中,也对中国—中亚人文旅游专列的成功开行给予了充分肯定。
独具特色的“丝路快车”
这趟专列的独特性体现在哪里?
首先,专列采用“国内段+境外段”分段运输的模式,国内段疾驰的列车进入霍尔果斯口岸后无缝切换为国际联运列车。国铁集团统筹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三地铁路局,与哈方联合铺画运行时刻;中哈铁路部门协同实现 “一站式通关” ,旅客2.5小时即可完成出入境手续,专列往返全程仅需10天。
据悉,在国铁集团指导下,由西安、兰州、乌鲁木齐铁路局联合哈萨克斯坦铁路国有股份公司,经多次实地踏勘与方案优化,共同打造的高效运输组织体系、统一了技术标准流程、实现了口岸无缝协作。国铁集团以该专列为支点,推动铁路从“运输载体”向“人文经济纽带”转型, 此模式堪称中国基建、物流及管理标准的示范窗口,可为后续经贸交流、通关入境提供更多借鉴。

其次,专列以“丝路长安号”为特定主题,“车上休息+车下游览”的管家式服务,确保旅客全程无忧。车身装饰融合西安大雁塔、古城墙与阿拉木图雪山等地标,宛如一座移动的丝路文化展览馆。列车运行期间,每日分时段开展中医体验、非遗手作、书画创作等活动,双语导师沿途讲解丝路故事,形成了跨越国界的文旅融合盛宴。
最后,在专列落地后的经贸人文活动上,六大领域合作备忘录集中签署:西安市文旅局与阿拉木图旅游局建立文化旅游国际交流机制;西安旅游集团与哈萨克斯坦国家铁路公司推动铁旅融合发展;西安博物院与伊塞克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达成文物交流合作;两地体育、经贸、医疗康养部门也分别签署协议,形成覆盖文旅、交通、文博、体育、经贸、医疗的全方位立体深度合作。
此次专列之行,意义深远。不仅深化了对中亚市场的认知与提升跨国项目实操经验,还签署了多项关键性合作协议。如西安旅游集团与哈萨克斯坦国家铁路公司(KTZ)首次谋划构建了“铁路客运+人文旅游”的合作方式,为两国的铁路和旅游产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同时,西安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旗下西安海外与哈萨克斯坦SKYWAY旅游集团签署协议,围绕客源组织、特色旅游线路开发、联合营销推广及服务标准优化等方面展开了更进一步的合作。
"铁路+旅游"的融合模式
列车本身即是文化载体,实现“旅途即景点”,深度连接沿途文明,使旅客直观感受地理变迁与文明交融,形成航空无法替代的体验。这条蜿蜒前行的“丝路廊道”,宛如一条自然与人文交织的交响乐章,奏响着历史与现代的和谐共鸣。
更为重要的是,专列通过深化与中亚的互联互通,成功实现了从“走马观花”到“深度体验”的转变,将列车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升级为移动的文旅综合体,开启了一场从文化旅游到铁路与文化深度对话的全新旅程。
Y29次专列已圆满完成其历史性旅程,这趟成功的“破冰之旅”,不仅验证了模式的可行性,更积累了宝贵的运营经验。
据了解,Y29次专列的成功开行,西安旅游集团的精密协作为之做出了关键服务保障。主要负责首开发行仪式、沿途活动及接车活动、欢迎仪式暨西安——阿拉木图人文旅游交流周开幕式、人文交流集市、文博考古交流等8个活动的落地执行。
西安旅游集团作为深耕西安文旅产业的主力军,西安海外作为西旅股份旗下的老牌子公司,于1999年即成立,多年来在开发海外文旅市场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长期运营西安至欧洲、东南亚、中亚的多条精品旅游线路,以及为海外大型旅行商提供定制化的西安及周边深度文化体验产品。
随着Y29次专列的成功启程,接下来,西安旅游集团的重点工作计划已明确:一是推动班列市场化运营,今年9月首班将以康养旅行打造沉浸式旅游产品,实现“车+景”一体化体验。二是拓展主题线路定制服务,推动灵活多元的服务策略,精准满足不同旅客的个性化需求。三是整合西安文旅资源,以沉浸式文化互动,强化入境游引流。这些举措,通过“安全舒适”与“科技赋能”,拓展国际旅游市场中转场,全力打造西安集结地。旨在将专列从单一运输工具升级为长效的区域人文经济合作载体。
中国-中亚国际人文旅游班列的运行,将吸引更多中国、中亚游客之间的相互交流,激活文旅与经济新生态,带动“铁路文旅”新业态,如非遗文创、跨境医疗旅游、文博合作等的产业链发展。西安旅游集团,作为这一创新模式的推动者,将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民间交流与合作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图片来源:西安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