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评论员 张静宁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国内多地的热门景点推出了限时拍照的措施,比如江西婺源篁岭景区限时1分钟拍照、南昌八一广场划定“C位”区域并设置5分钟拍照倒计时、邢台市爱情山风景区网红打卡点实行排队每人30秒限时拍照。有的景区会根据客流量动态调整拍照限时时长,这样的举措,引发了网友们的讨论。
当下,“打卡”是很多游客旅游的重要目的之一。对于一个景区而言,往往会有几个出圈的打卡点或者最佳观赏点,当打卡点较少、打卡人数较多的时候,就容易产生拥挤和争执。尤其是,有的游客为追求完美的出片效果长时间占用某一打卡点,或者变换多套服装反复拍照,不仅会导致队伍堵塞,也容易引发纠纷,降低其他游客的游览质量。所以,景区采取这样的限时拍照举措,本质上是为了解决游客体验和景区秩序之间的失衡。
对于景区限时拍照这一规定,有的网友认为“很可行”“值得推广”,也有的网友认为,限时不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拍摄要求,比如风光摄影师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构图,老人和小孩需要慢慢走到打卡点,一刀切地限时反而会影响人们的出游体验。
其实,对限时拍照这一措施,我们不妨宽容一些。从长远来看,与其说限时拍照是景区应对客流高峰的无奈之举,不如说它是多个景区提升服务精细化水平的一次创新、一次探索。探索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在游客不断地反馈中,各个景区也在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有的景区设置专人负责计时,既管拍照计时,也帮助游客快速找到最佳拍摄点;还有的景区根据淡旺季和游客数量灵活调整限时的时长,既保障了游客的基本拍照权益,避免了因为“打卡”而引发的冲突,又彰显了景区管理的体贴与温度,这些都是景区为满足游客“出片”需求,不断精进管理方式的过程,这一初衷值得肯定。
说到底,拍照限时并非景区管理的最终目的,保障游客们能更好地享受旅游才是最核心的诉求。景区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不妨就从限时拍照出发,在此基础上,从打卡点更新、优化游览路线、借助数字技术等多个方面,增加一些能够兼顾效率与人性化的管理举措,让“打卡”这件事从无序拥挤变成有序排队,用规则与温情共同打造出更好的旅游体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