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文化报
本报记者 刘 阳
8月31日至9月1日,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将在天津举行,天津进入“上合时间”。
在海河,“六大节点”看天津
海河夜景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为把海河变为“城市会客厅”,天津对海河8.2公里岸线、沿线建筑及7座码头、13座桥梁进行夜景灯光提升改造,打造出“金色海河、流光岁月”特色灯光组,展现独特的水系夜景效果。“五一”假期前,天津全力打造“海河之夜”文旅品牌,结合海河两岸地标建筑,布局永乐溯源、古街津韵、欧风雅韵、津门迎客、津湾泛舟、百年风云“六大节点”。其中,永乐溯源以海河溯源为主题,以“天津之眼”摩天轮为核心形成游览休闲好去处;古街津韵以津派文化为主题,汇聚众多老字号与非遗项目;欧风雅韵则汇聚了多个中国近代名人故居;津湾泛舟以“城市封面”为主题,展现天津作为现代化大都市的发展水平。据介绍,这4个节点均设有观光巴士站,在8月2日至10月16日天津市第十四届相声节期间,从古文化街站乘车观赏海河夜景,即有机会体验相声巴士。
“六大节点”串联起海河两岸的观光带,从3种视角快速打开海河两岸风景:从陆上,可以沿河岸乘车或坐观光巴士;从水上,自然是乘坐海河游船;从空中,有“天津之眼”摩天轮和新推出的“天津之心”津塔观光层。近期,“海河之夜”灯光秀将常态化点亮,将海河上的桥梁、沿岸的建筑、码头绘入城市夜景长卷,讲述着中国与世界、历史与未来的故事。
在博物馆,“上合有约 津彩非遗”
博物馆珍藏的文物,是城市历史发展的缩影,也是城市文化脉络的见证。
“中华百年看天津”是天津博物馆的重要基本陈列,展示了天津自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100多年间的风雨历程。8月下旬,“上合有约 津彩非遗”2025国际青少年天津文旅行活动在天津博物馆举办。众多中外青少年走进天津博物馆,了解天津的历史和变化,亲身体验非遗项目,共同绘制“我心中的中国画卷”。
活动中,来自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鲁班工坊的巴基斯坦留学生雷曼、瓦斯卡、乌马尔、穆杉和来自南开大学的塔吉克斯坦留学生吴莫凡,共同向天津博物馆送上象征吉祥与友谊的黄丝巾,5名来自上合组织国家的青年代表获颁“津派文化城市体验官”证书。
天津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借此机会搭建感受津派文化、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让中外人士感受这座城市的活力和脉动。
在图书馆,“阅见上合·更添‘津’彩”
天津图书馆发挥馆藏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围绕上合主题开展系列活动。
在天津图书馆文化中心馆区和复康路馆区,“津门共襄迎上合,河海交辉展‘津’彩”主题期刊展精选70余种期刊,增设“津牌制造”主题展区,多维度展示“上海精神”。文化中心馆区还开设了“阅见上合·更添‘津’彩”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主题书展,精选了有关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共26个国家国情的图书,集中呈现上合组织峰会的发展历程、成员国风采和津派文化魅力。读者刘先生表示,通过主题书展了解了多样化的世界文明,也进一步了解了上海合作组织。
除了线下展览,线上还配合开展了上合主题电子图书推荐,并联合19家区级公共图书馆开展以“聚焦上合看天津”为主题的短视频征集活动,目前已征集到60余部短视频作品。此外,图书馆还举办了3场主题讲座,邀请专家从多元视角系统面向大众解读上合组织;组织了“津”彩游学季活动,引导青少年在观展之余通过深度阅读了解上合组织;开辟“阅世界·叙上合”主题英语角,助力青年群体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