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晨光漫过山脊时,长白山显出了它最本真的模样。群山如黛,层林尽染,从山脚的阔叶林到山腰的针叶林,仿佛大地披上了一件渐变色的巨袍。
长白山景区的游客中心,人如潮涌,暑假游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家长们带中小学生游的较多,这也成为了长白山旅游一景。笔者排了几百米的长队,在太阳中曝晒较长时间,终于乘上景区交通大巴车,盘旋而上,车窗成了流动的画框,每一帧都是自然的杰作。

这条观光路线,共有5个景观,多数人选择先上主峰看天池。在主峰换乘中心排队的人更多,为限流,景区实施分流举措,将部分游客从游客中心直接拉到温泉区。





笔者被景区直接分流,拉到温泉区。温泉区也是人山人海,硫磺气息弥漫在蒸汽中,地下涌出的热泉将岩石冲刷出千奇百怪的形态。这些被矿物染作赭黄的岩群,在缭绕雾气里恍若远古巨兽的化石,静默诉说着火山地壳的磅礴力量。有人在温泉区拍照,有人用温泉水洗手,有几处摊贩正用热温泉眼处的水煮鸡蛋和玉米,多数游客都喜欢品尝用(60一83度)“神水”煮的鸡蛋。这种鸡蛋口感滑嫩,蛋白象果冻,蛋黄凝固,美味可口。


穿过温泉区,再向前是火山坑瀑布。向后折返是绿源潭、小天池.地下森林,由于主要是想看天池(天池有时会因天气原因临时关闭),余下时间再看别的景点,从温泉区排队乘车返回主峰换乘中心。

换乘中心搭着硕大的防晒棚,棚内被分刈成数个大的长方块,每个方块有多个进入口,进出口都是同时开闸,有人总想抢先挤入下个方块,人流就这样被逐块递进,到入口处,变成二列纵队,在方块变纵队的过渡地带,放了很多个塑料的障碍物,人须不断绕行,方才过入排队状,这可能是景区管理者怕人潮汹涌造成踩踏而没计的吧?
经过艰苦的排队(跟打仗一样,方阵中的移动都是争先想后的,方阵变长队更是唯恐落后的,这种排队没有一字长蛇阵秩序好),终于上了越野车。


换乘小型越野车冲顶时,才真正领略到山势之险。之字形的山路爬满车队,像一条机械长龙蜿蜒游向天际。据介绍登主峰有72道急弯,平均坡度超30度,部分弯接近90度转弯,在黑风口与某一急弯处,各有一位身着民族服饰的少女以歌舞示警,她们的裙摆在山风中绽成花朵,成为险峻山道上最动人的安全提示。







越近山顶,雾气愈浓。能见度骤降至十余米,车窗外的世界只剩乳白色的混沌。山顶平台人声喧哗,冷风刺骨,租棉大衣的摊位前挤得水泄不通。沿栈道走向天池时,但见四方游客皆引颈企盼,白雾却如帷幔紧锁仙境。
等待良久,雾气终未散尽。天池始终隐在茫茫白纱之后,抖音中所描述的:“湛蓝湖面如宝石嵌于群峰,澄澈倒映天地,似神仙遗落凡间的明镜”盛景,未能亲睹真容。但呼吸着海拔2691米处清冽的空气,听着风声里夹杂的多国语言的惊叹,反而对自然生出更深的敬畏——天池的美,原就不该轻易示人。

本团队中,幸运者拍摄的天池
归途回望,长白山依然隐在云霭之中。这座休眠的火山既慷慨展示着温泉水热,又矜持守护着天池秘境,恰似关东大地性格的写照——豪迈中藏着含蓄,粗犷里带着灵性。车轮碾过满地白桦落叶时忽然明了:天地大美,原来正在这得与不得之间。

图片:刘女士提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