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邯郸道的华灯点亮,千年成语便在光影中苏醒。回车巷的灯箱里,"负荆请罪"的画面有了温度;十米灯帘上,"胡服骑射""围魏救赵"等典故流光溢彩。这里没有刻板的说教,只有孩子指着灯箱的好奇发问,游客镜头下的文化定格,以及问答活动中清脆的童声——成语文化正以最生动的姿态,融入游人的脚步与记忆。
邯郸的巧思,在于让传统文化摆脱书本束缚。从光影艺术到非遗手作,从线下问答到线上直播,多元形式构建起立体传播网,既守住了"成语之都"的根脉,又赋予其现代表达。当家长为孩子讲解廉颇负荆的典故,当两万人在线参与成语互动,文化传承便有了新的注脚: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陈列,而是可感、可触、可参与的生活场景。
以光影为桥,让历史与当下对话,邯郸道的实践证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正在于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浸润。当每一盏灯都成为文化的使者,城市的文脉自然得以延续,文明的火种也必将在互动中燎原。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赵鸿粼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