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内,市民郑承丰刚在湿地园区拍完风景,打开手机 APP轻轻一点,一辆配色明快、外形酷似 “狗熊” 的机器人观光车便缓缓停靠在面前。“这么大的景区走路太累,无人驾驶车太方便了,还能随时停下车打卡拍照。” 扫码启动、跟随语音提示操作后,郑承丰坐着观光车向其他景点出发,脸上满是轻松。
这是高坪区以科技赋能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该区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科技与文旅产业结合,从景区服务到酒店体验,从生态观光到工业旅游,处处可见 “智慧” 元素,不仅让游客体验感升级、欢乐值翻倍,更为区域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景区里的 “科技范”:智能观光车打破传统游览模式
在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50台“狗熊”机器人智能观光车成为今年游客最爱的“旅行搭档”。这些观光车并非简单的代步工具,而是集观光、代步、科技、娱乐、资讯、互动于一体的 “智能导游”—— 既能自主巡游、主动揽客,实现全程无人驾驶,还配备智能讲解、智能调度、导游导览功能,彻底打破了传统观光车 “定点租车、固定路线” 的局限。
“游客通过手机就能一键叫车,车辆会根据实时路况规划最优路线,遇到景点还会自动播报讲解词。” 四川省港投集团凤仪湾农业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涛介绍,智能观光车的引入,是凤仪湾丰富旅游场景、提升旅游体验的重要举措,更是 “文旅 + 科技” 融合的全新呈现。“过去游客在景区容易走重复的路,现在有了智能车,不仅节省体力,还能更深入地了解园区特色。”张涛说。
除了智能观光车,凤仪湾的 “科技赋能” 还有更多细节:嘉舟丽港酒店里,“语音管家” 随叫随答,游客只需开口就能控制灯光、空调、窗帘;去年首飞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项目,让游客搭乘无人机俯瞰嘉陵江湿地生态全景,从空中视角感受 “江天一色、芦苇荡荡” 的自然之美;水镇微气候系统、智能温室、国际飞行营地等智能化设施设备,更让园区成为 “可玩、可赏、可体验” 的智慧文旅综合体。
“我们一直在创新模式、引入新业态,就是要让‘文旅 + 科技’形成新的经营增长点。” 张涛表示,未来凤仪湾还将持续升级智能系统,让游客亲身感受到科技带来的文旅新变化。
老厂区的 “新活力”:科技让六合丝厂焕发新生
科技赋能的红利,不仅惠及生态景区,更让古老的工业遗址焕发生机。在高坪区六合丝厂工业旅游区,智能光影、多媒体展示等科技手段与百年丝绸文化碰撞出奇妙火花——通过 3D 投影,游客能 “穿越” 回上世纪丝厂的生产车间,看工人缫丝、织绸的忙碌场景;互动屏幕上,轻触指尖就能了解丝绸从蚕茧到面料的全过程;智能导览设备则为游客量身定制游览路线,讲述六合丝厂作为 “丝绸源点” 的历史故事。
“过去提起工业旅游,很多人觉得‘枯燥、陈旧’,但科技让老厂区变成了‘网红打卡地’。” 四川南充六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林森表示,借助科技手段,六合丝厂不仅保留了工业遗产的历史厚重感,更增添了现代文旅的趣味性,成为高坪区 “文旅 + 工业 + 科技” 融合的典范,也为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注入了 “丝绸元素”。
区域文旅 “加速跑”:上半年收入82.13亿 “633”行动绘就新蓝图
科技赋能下,高坪区文旅产业交出了亮眼 “成绩单”。据高坪区文广旅局局长袁钢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区实现综合旅游收入82.13亿元,同比增长5.1%,这一数据的背后,是该区聚焦 “建设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 目标,推进文旅发展 “633” 行动的扎实成效。
“我们以‘633’行动为抓手,突出配套建设、业态融合、宣传营销、服务管理四大重点,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升级基础设施、丰富文旅产品、做优市场服务。” 袁钢表示,下一步,高坪区将继续深化科技与文旅的融合,既要让凤仪湾、六合丝厂等重点项目 “更智能、更有吸引力”,也要推动更多文旅场景植入科技元素,让游客在体验中感受 “智慧文旅” 的魅力,更让 “丝绸源点” 品牌成为引领区域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从凤仪湾的智能观光车到六合丝厂的光影秀,从 “语音管家” 到无人机观光,高坪区正以科技为笔,在嘉陵江畔绘就一幅 “文旅融合、智慧升级” 的崭新画卷,为巴蜀文旅走廊建设贡献 “高坪力量”。
全媒体记者 侯鹏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