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低价旅游团,明明机票钱都不够,总有游客抢着报,殊不知,你可能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尤其是对于很多“涉世未深”的游客来说,总以为自己是那个幸运儿,会捡到便宜,不曾想到,一双坑人的“手”正在你背后。
前几天刷到个导游吐槽:“我带的桂林纯玩团,住两江四湖边上的酒店,含竹筏漂流和侗族表演,5天4晚3200元,挂网上俩月几乎没人问。”
“隔壁旅行社挂‘1999元桂林5日游’,天天满团。”
我看了一下他们低价团的行程,3个购物点,竹筏自费,酒店还在郊区高速口。

这事儿邪门得很:跟团游的坑骂了多少年,低价坑团倒越办越火,正规纯玩团快撑不下去了都。
到底是谁在给这些“陷阱”喂饭?
先说说商家的“歪心思”:低价团根本不是“团”,是勾人的“钩子”。
我认识个开旅行社的朋友,他跟我透底:“999元的云南游,我们一单亏500,但必须推。”
为啥?这团是用来“钓客”的——游客被拉去买玉、买银器,旅行社能拿30%提成;就算这波人不买,同行的人买10个银镯子,团费亏的钱就回来了。

更狠的是“连环套”。
游客报了低价团,导游路上会撺掇“升级”——“加200住市区酒店”“加500看《印象刘三姐》”,这些才是真赚头。他去年推的“1299元张家界游”,单靠“升级自费项”,平均每人多赚800块。
反观正规纯玩团,成本藏不住:住好酒店要加钱,不用导游拉购物就得给导游开工资,景点门票一分不能少。
算下来定价是低价团的3倍,游客划到页面一看价格就走——“同样去张家界,凭啥你家贵?”没人买,正规团自然越来越少。
再说说游客的“糊涂账”:总把“便宜”当“划算”,拿“价格”当唯一标准。
上周在小区超市遇着孟姐,正跟人炫“报了1599元的泰国游”。我问行程,她说“含机票酒店,还送接送机”。
点开她发的行程单一看——曼谷酒店离市区20公里,清迈塞了“蛇药中心”“乳胶店”俩购物点,大皇宫只给40分钟参观。
我劝她“这团多半坑”,她还不乐意了:“我闺蜜去年报1999的都没坑,我这1599的更划算!”
你看看,她压根不算“隐性账”:到了泰国,导游说“大皇宫门票自费200”“湄南河游船必去,300一位”,最后花的比纯玩团还多,玩得还憋屈。
更有意思的是“比价逻辑”。
挑团跟在菜市场挑白菜似的,只比“多少钱”,不比“含啥东西”。
你说“我家住四星”,他问“隔壁1999的也说住四星”;你说“我家无购物”,他说“他们也写纯玩”——哪分得清“准四星”和真四星、“自愿购物”和“没购物点”的区别?
还有个绕不开的:监管想管,但“抓不过来”。

在之前的文章当中,评论区总有朋友问我:“为啥当地相关部门不管呢”?
旅游局不是没查过,去年我老家端了个“低价团窝点”,罚了5万块。可没过俩月,老板换个名儿,在隔壁街又开了家,接着推“999元游三峡”。为啥敢这么横?
还不是因为“取证太难”?
游客被强制购物,大多没录视频;合同上的坑都用“模糊词”写着——“特色参观”“自愿消费”,法律上挑不出硬错;
就算投诉了,旅行社退几百块,游客也就算了——谁愿花俩月时间打官司?
导游其实也很无奈。
认识个导游小哥,说基本工资才2000,全靠购物提成活。“我不想拉购物,但公司规定‘人均购物低于5000扣绩效’,上有老下有小,能咋办?”
但也不是没辙,想不被坑,学会“反着看”就行:

瞅见“999元双飞X日游”,先摸良心算——“这钱够买一张机票不?”不够就别碰,天上掉馅饼,不是陷阱就是铁饼。
瞅见“纯玩无购物”,翻到行程单最后,找“自费项目”列表——要是列着“XX表演”“XX游船”,还标“建议参加”,那就是“明着纯玩暗着宰”。
想找靠谱团,别光看平台评分——去搜“XX旅行社 投诉”,看有没有人骂“强制购物”;再问问身边人“报过不坑的团不”,熟人推荐比广告靠谱10倍。
真遇着宰客了别忍。
当场录视频(拍导游的话、购物点的牌),留好合同和小票,打12345政务热线(比文旅投诉管用),说清“谁坑我、坑了啥、有啥证据”。
现在12345催着查,商家怕影响征信,多半会退钱。
结尾,我想补充几句。
以我多年的旅行经验来看,我认为目前市面上的低价旅游团,十有八九存在猫咪。之所以还活着,主要“得益于”游客的“贪便宜”和商家的“逐利”凑到了一块儿。
你今天图1999的便宜报了坑团,明天正规团就更难活下去——最后想找个不坑的团,都找不着了。
所以,为了不被坑,或少坑。记住两点:其一、低的离谱的团,不要报;其二、合同得看清楚,是纯玩团,还是含购物。遇到被宰的情况,记得第一时间投诉。
温馨提醒:本文部分配图系网图,若侵权,请联系删除,感谢。
【互动】为啥总有人被低价旅游团“坑”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夏日生活打卡季# #在头条记录我的2025# #低价旅游团有哪些“陷阱”# #低价旅游团该不该去##云南旅游# #桂林旅游# #广西旅游# #头条带你游云南# #头条带你游广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