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执笔 孙磊
初秋的北京,假如你登上宏恩观西配殿顶层的和木·归餐厅露台,将拥有独此一份的绝佳风景:如飞鸟振翅般延展的帝君殿歇山顶仿佛触手可及,巍峨的钟楼近在咫尺。
这片露台约200平方米,是700多岁的宏恩观在活化利用过程中特意开辟的。“宏恩观紧邻元明清三代北京城的报时中心,我们在二层开辟露台,让‘晨钟暮鼓’伴食客享受美味。”和木·归餐厅店长万宇林言语中透着自豪。
在露台上,和木·归餐厅以钟鼓楼为视觉核心设置创意拍照打卡点,桌椅模块可自由组合,能承载120人的宴会、品牌发布会等活动。图源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网站
今年夏天开始,北京中轴线沿线区域30余处屋顶露台向公众开放。人们登上露台,不仅可以品清茶、尝美食、看戏剧、听音乐会,甚至还能打网球。
从花园到商场,从音乐厅到运动场……正如周杰伦那曲《屋顶》:“在屋顶唱着你的歌,让星星点缀成最浪漫的夜晚。”当下,越来越多的灵感在各地“第五立面”上迸发,让城市空间更加开放且充满活力。
在紫龙花园酒店七层的露台上,北京城的古今脉络在露台360度的视野中清晰可触。图源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网站
从“好看”到“好用”
在屋顶上停车、踢足球
何谓城市“第五立面”?
“打个比喻,譬如你坐飞机抵达一座城市,那么‘第五立面’将是这座陌生城市呈现给你的第一印象。”杭州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原副主任汤海孺介绍,“第五立面”一般指的就是建筑物的屋顶面。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屋顶空间主要被用来存放空调外机、安置水箱,甚至挂晒被单衣物、酱油肉以及成堆杂物,视觉上“丑丑的”。因此,最初人们对“第五立面”的关注点,聚焦在“好不好看”。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创新研究院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中心主任华芳介绍,前些年,杭州对城市颜色和整治形态提出了统一导引,把整个主城区划分为14个区块,每个区块指定了几组不同颜色的色卡,通过色卡组合来确定该区块的色调。比如,西湖周边、运河两岸、西溪湿地周边着重突出“水墨”感;钱塘江两岸是“黑白”片,加入灰黄系的色调;萧山区总体以蓝灰色为主。而5年前《北京第五立面和景观眺望系统城市设计导则》编制完成,明确提出“看城市、看山水、看历史、看风景”,同样将重点放在“看”字上。
但是,当前不少城市的发展正经历一个崭新的阶段,从大规模高速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各地对“第五立面”的开发,已经从“好不好看”深入到“好不好用”。
杭州瑞纺联合市场在屋顶上开辟停车场,可以停放千余辆汽车。通讯员 邵丰年 项凯 摄
汤海孺认为,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城市人口日益增多,空间成了“稀缺资源”,如何在有限的土地内延展人类活动的范围?如何盘活有限的公共空间资源?不少城市有机更新项目纷纷向上聚焦到屋顶。这个曾经被人忽视、利用率一直较低的空间,如今成了城市“无中生有”的突破口。
在杭州,人们已经开始把车停到屋顶上。瑞纺联合市场利用屋顶空间开辟了容量超千辆的天台停车场。其中500多个车位涂装了红、蓝、黄三色的彩绘,组成了“彩虹天台”。
深圳市福田区在水质净化厂屋顶上建起了足球场。深圳市福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供图
“这几年我都是去屋顶上踢球的。”平先生这话可不是“凡尔赛”,他家住深圳市福田区,如今有个占地7.6万平方米的生态体育公园就建在了该区水质净化厂的屋顶上。这个运动公园拥有2个标准足球场、4个8人足球场和2个5人足球场。福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工作人员傅东阳介绍,“第五立面”作为城市空间的“金边银角”,能充分发挥空间潜力、突破建设思维,来解决市民“健身去哪儿”的问题。统计显示,这个生态体育公园正式运营以来,“屋顶上的足球场”累计接待市民超300万人次,先后举办足球赛、全民健身节等赛事活动约1700场次。
瓜山未来社区在六层楼屋顶上打造了两个篮球场和一个网球场。通讯员 朱涵 夏亮 供图
“屋顶上的运动空间”不单深圳有。杭州城北的瓜山未来社区,也建有两处屋顶篮球场和一处屋顶网球场,采用了顶棚可开合设计,可随天气和采光条件变化,在室内球场和露天球场间切换。在重要地标建筑“杭州印”41楼顶层,则是一个江景无边泳池,不少人喜欢来此处享受天空下畅游的感觉。
从“好玩”到“好赚”
空中四合院里看时装秀
从“好看”到“好用”,人们对“第五立面”的期待不止于此。能不能“好玩”甚至“好赚”?
答案是:可以有。
北京中轴线两侧开放的露台越来越多:在鼓楼西大街33号,大家喝咖啡、吃西餐,坐拥全景钟鼓楼;位于赵府街20号,共享戏剧社区—金隅金台·共享际的露台,素描喜剧、剧本演读等时常上演;在隆福大厦屋顶,偌大的空中四合院里,国际时装秀、文化沙龙轮番登台,远处是景山、北海、国贸CBD……老城新韵尽收眼底。
紫龙花园酒店七层露台,是欣赏日出日落的绝佳观景台,可以感受老北京肌理与现代都市节奏的交织辉映。图源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网站
“欢迎到东城的露台坐坐。”今年,北京市东城区委书记孙新军向市民游客发出诚意邀请。该区启动“微风露台计划”,还奉上《微风露台图鉴之漫享中轴线》,30余处精选露台串联起7.8公里的中轴线。截至5月,已吸引超10万人次参与打卡,带动了胡同游、非遗体验等衍生业态,直接拉动了文旅消费。
纵览全国各地,“第五立面”不再只是建筑的“盖子”,而成了串联餐饮、演艺、运动等多元消费场景的新增长点。
在上海,有商场在屋顶为孩子们举行泳池泡泡派对,有的购物中心在屋顶开办音乐酒吧,满足年轻人的消费需求。
湖北武汉武商梦时代商场把屋顶变成百花园,迷迭香、薰衣草、小苍兰等植物吸引众多市民打卡。
广东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屋顶上铺设了约4万平方米的光伏组件,近3年年发电量超40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3000吨。
杭州湖滨银泰in77商场楼顶,不定期举办露天咖啡、音乐酒馆等市集和演出。通讯员 邵丰年 项凯 摄
谈到杭州的“第五立面”屋顶经济,大多数人立刻会想到位于市中心的湖滨银泰in77商场楼顶,这里拥有一览西湖精致的绝佳视野,不定期举办露天咖啡、音乐酒馆等市集和演出,年轻人很喜欢登楼潮玩打卡。
数据统计,近年来“第五立面”屋顶商业在上海、北京、成都、深圳等城市的利用率一般能达到40%左右,而杭州只有约28%,挖潜空间很大。
杭州临平第三中学教学楼楼顶建有约600平方米的光伏板,主要用于学校自发自用电。通讯员 邵丰年 项凯 摄
CBRE(世邦魏理仕)杭州分公司总经理何达告诉记者,存量时代下,屋顶经济需在规划、招商阶段提前谋划提升核心竞争力,比如引进特色IP来实现引流,包括户外运动、装置艺术、亲子农场等。
“其实杭州很多屋顶在商业化运营过程中,可以尝试空间的置换与腾挪。”何达透露,这就是把一部分位于黄金铺位但是租金收益不高的业态,迁入到屋顶空间,引进高租金业态来替换,实现整体租金的提升。此外,“第五立面”的屋顶经济还可以通过业态的联动来实现客流的转化,比如,通过积分消费或打卡制度等营销模式实现屋顶商业跟室内商业联动,通盘考虑实现客流的转化。
从“好建筑”到“好生活”
屋顶之上的“宜居指数”
唤醒沉睡的“第五立面”屋顶资源,不仅是拓展城市空间的有效路径,也是回应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创新实践。华芳认为,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既刷新屋顶“颜值”,又提升建筑价值,各具特色的“第五立面”正为城市注入新的生机。
今年5月,绍兴星空紫藤乐园开园,通过“花园式商业经济”模式,将屋顶空间转化为高流量文旅场景。通讯员 冯洁娜 章怡晨 供图
温州对“第五立面”的管理就相当有针对性,从源头避免“一刀切”和“抄作业”。前两年,当地发布了有关市区建筑工程“第五立面”规划管理办法,对“第五立面”的形式风格、功能布局、材质色彩、绿化铺装等均作出明确具体要求,消除房顶管理盲区。比如,要求面积大于800平方米的公共建筑的屋顶必须植入一些公共空间、文化休闲的设施;此外,要求五马街、纱帽河等古城风韵区的房屋屋顶用灰色系,以烘托温州老城山水斗城的历史风貌,禁止使用彩色琉璃瓦、高彩度彩钢板及高反射性的屋面材质。
温州要求面积大于800平方米的公共建筑的屋顶必须植入一些公共空间、文化休闲的设施。 图源:温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当下城市对“第五立面”的精雕细刻,已经从大型商场、会展中心延伸到办公楼宇、居住社区,屋顶空间开始成为重塑职场生态、激活社区治理的新连接点。
“公寓屋顶上有我的农场。”在深圳,28岁单小姐每个周末都要到屋顶上去照料自己的“菜园子”,看看南瓜、白菜的涨势,和邻居交流种菜心得。她住的南山南园绿云公寓,设计团队把屋顶打造成新型社区空间,通过出租农场、举办活动等形式,增强邻里间的凝聚力和情感连接。
杭州天目里16栋楼楼顶均覆土种植了茶叶,种植面积约10亩。记者 方力 摄
有人在家楼顶种南瓜,也有人在公司屋顶种茶叶。杭州天目里16栋楼楼顶均覆土种植了茶叶,种植面积约10亩。种有三种茶叶,分别是龙井43号、中茶108以及安吉白茶,运营方特地邀请中国茶叶博物馆的专家现场指导种植。
“这是意大利籍设计师伦佐·皮亚诺的点子,希望大家到这里上班,不仅是工作,更能拥有生活。”负责茶园管理的傅开元是附近龙坞茶镇90后茶农。他透露,写字楼顶种茶叶,一点也不轻松,需要克服土壤、防晒、保温等问题,经过若干年测试,目前产量稳定在150斤左右。
由于屋顶的光照十分强烈,这里的茶叶香气更浓郁,但耐泡度略逊于传统山地茶。傅开元说,屋顶茶园的茶叶是非卖品,主要用于员工自饮、会议接待与礼品馈赠。茶水间供应的“屋顶限定茶”已成企业文化符号,有员工自豪透露:“带着客户喝自己公司楼顶产的龙井,签约成功率提升20%。”
“把西湖龙井和文化地标结合在一起,这种价值无法用金钱衡量。”运营方透露,屋顶建筑降温节能效果显著,夏季顶楼降温3℃至5℃,同时提升物业溢价,租金较同类写字楼高15%。
把商场屋顶用起来、亮起来,提升“第五立面”的边际收益,是上海挖潜体育场地的探索。通讯员 秦东颖 供图
汤海孺认为,从“好建筑”到“好职场”“好生活”,“第五立面”蕴含着“宜居指数”。通过科学系统谋划,一片片看似零散的屋顶平面能发挥出更多效能。
当屋顶被赋予奇思妙想,当诗情画意从楼顶泼洒而下,人们可以更好畅享城市的工作和生活。
“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