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唐东春 湘西报道
在湘西的莽莽群山之中,龙山县犹如一颗被时光精心雕琢的明珠,静静绽放着独特的光芒。这里不仅是自然造化的神奇展厅,更是多元文明交汇的历史长廊。走进龙山,就是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与亿万年地质变迁对话,与两千年前秦朝文明对话,与生生不息的土家文化对话。
自然奇观:大地母亲的鬼斧神工
乌龙山大峡谷的溶洞暗河编织着神秘的地下迷宫,惹迷洞神奇梦幻,物物皆景,是一座天然的“地下艺术宫殿”,钟乳石姿态各异,默默雕刻着时间的奇迹;乘着小舟进入鲢鱼洞,洞内石瀑如银河倾泻,石壁上密布着珊瑚状的石花,仿佛置身海底龙宫。
惹迷洞。
八面山犹如一条蜿蜒的巨龙横卧大地,山顶地势平缓,绿草丰茂,被誉为“中国南方草场的一颗明珠”。清晨,云海翻腾如浪;傍晚,落日将整片草原染成金色;入夜后,银河仿佛触手可及。
八面山。
洛塔石林的奇峰异石好似一部摊开的岩溶地质“百科全书”,高大的石笋岩柱拔地而起,层层叠叠地立于山坡之上,踏入其中,仿佛闯入一座被岁月尘封的石头城堡。
洛塔石林。
太平山丹霞如画,大灵山钟灵毓秀,汝池河清澈透底……龙山的山水交织成了一幅壮丽的自然诗篇。
历史密码: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
酉水河边的里耶,藏着惊人的历史彩蛋,“北有西安兵马俑,南有里耶秦简牍”,一枚枚珍贵的秦简仿佛时间的使者,让人们得以触摸那个彪炳史册的帝国的强劲脉搏。里耶古城遗址历经岁月的洗礼,古城墙、城壕、水井、道路、官署、居住区等布局清晰可辨,静静展现着往昔的繁华与沧桑。
里耶古城遗址。
漫步里耶古镇,青石板路蜿蜒曲折,街道两旁的古建筑错落有致,尽显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银匠铺、杂货铺、药铺等商号仿佛还在诉说着当年万商汇聚、百业兴旺的繁荣景象。
里耶古镇。
民族风情:活态的非遗博物馆
走进惹巴拉,仿佛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这座被誉为“土家族原生态文化的天然博物馆”的古寨,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武陵山的怀抱中。这里保存着完整的土家古村落建筑群,土家转角楼、冲天楼、摆手堂等建筑错落有致,寨前的捞车河清澈见底,风雨桥巍峨壮观,365根立柱撑起岁岁平安的祈愿。
惹巴拉。
这里的魂,在摆手堂的舞步里——摆手舞踏响千年韵律,“咚咚喹”的清音掠过村寨,银饰叮当与木叶声交织,酬神亦诉情;毛古斯裹着茅草登场,粗犷舞姿复刻先民的烟火;“舍巴日”里土家族人欢聚一堂,是镌刻进岁月的盛大回响。
这里的韵,在西兰卡普的经纬中——土家族织锦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彩线穿梭,图案中隐藏着土家人的宇宙观和生命哲学。
舍巴日活动。
红色印记:红土地上的热血岁月
龙山的血脉里,流淌着红色的基因。茨岩塘,被誉为武陵山中的“遵义城”,1935年,任弼时、贺龙等领导红二、六军团来到这里,建立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这里见证了无数革命先烈为了理想和信念,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漫步在红军供给部旧址、红军学校、革命委员会旧址的青砖灰瓦间,斑驳的弹孔与标语仿佛在诉说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茨岩塘)。
舌尖龙山:藏在烟火里的风味诗篇
龙山县不仅孕育了绝美的自然风光,更酝酿出一桌桌令人魂牵梦萦的土家风味。
这里有时光和柴火熏出的乡愁味道,苗市腊肉晶莹剔透,素有“一家炒肉百家香”的美誉;这里有山水孕育的自然滋味,油茶汤醇厚甘香、洗车河霉豆腐咸香细腻、龙山百合清甜滋润、里耶脐橙酸甜可口;这里有地道的街头市井滋味,米豆腐嫩滑爽口,糍粑外脆里糯,油粑粑金黄酥脆……共同构成了独特的味觉记忆。
米豆腐。
这片土地的神奇之处在于,它既保存着远古的记忆,又充满着生活的烟火气;既能满足探险者的好奇心,又能抚慰都市人的乡愁。在这里,每一枚秦简、每一座土家村寨、每一处溶洞,都在讲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永恒故事。
在这里,时光变得柔软而缓慢。或许正如土家歌谣所唱:“山高水长路迢迢,慢慢走来慢慢瞧。”龙山的美丽,正需要这样从容的脚步,这样敞开的心灵,才能真正读懂她的诗意与深情。
当前,由湖南省文旅厅主导,省地质院协同,省地质调查所担任技术总包单位的湖南省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正在火热开展中。普查覆盖全省14个市州,涵盖地文、水域、生物、天象气候、建筑与设施、历史遗迹、旅游购品、人文活动及红色旅游等9大主类、27个亚类和134个基本类型资源,旨在全面摸清湖南省旅游资源“家底”,推动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