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河畔,秋色渐浓。当晨光拂过改造后的州城文化街,沿街店铺的卷帘门次第升起,升腾的烟火气与历史的厚重感在此交织,凝视脚下的青石板,依稀可见昔日老街的繁华旧影。
聚人:老街区圈出新人气
州城文化街在改造前原名建国街,是宁都县城最具代表性的老街区。这里曾是竹篾、海产等商品的集散交易之地,旧时独轮车吱呀声、挑夫的吆喝声与商户的叫卖声交融,深深烙印在宁都人的记忆深处。
“各位叔叔阿姨,你们炒菜时发现锅里着火了该怎么办?对啦!绝不可用水去浇。”逢周末或节假日,在州城文化街广场和梅江街道中山南路社区的文明集市上,就能见到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们一边向居民递上图文并茂的安全手册,一边耐心讲解家庭用电、燃气安全、暑期防溺水等知识。一旁,还设置了义诊、义剪、传统美食制作等摊位,热闹非凡。
“以前社区搞活动,找场地很难。现在好了,州城文化街成了我们的‘固定会客厅’。广场能摆十来张桌子,还有大片表演的空地。”中山南路社区党总支书记曾文话语里满是欣喜。
街区东部一角的空地上,塑料靠背椅摆放整齐,居民看着露天大屏播放的老电影《地道战》甚是入神。拐角处的小广场上,领头跳广场舞的邓翠英笑得合不拢嘴:“以前这里是棚户区,没地方跳广场舞。现在新建了这个街区,地方宽敞,也不用担心会打扰周围居民。”
州城文化街既承载着服务居民的功能,也成为游客拍照打卡的好去处。几名身着汉服的姑娘,正摆着优美姿态拍照,“这里的建筑太有味道了,特别适合拍古风照。”来自抚州的汉服爱好者林湘悦举着相机,不停按下快门。
自2024年10月1日开街以来,州城文化街成了宁都县城的“人气磁场”,八方来客在此汇聚。据统计,目前这里已迎接游客近40万人次,其中外地游客约占三成。
聚文:新时代传承老记忆
走进州城文化街,仿佛翻开一本立体的宁都文化志。徽派建筑的马头墙上,镌写着清代画家罗牧的个人事迹;小巷上空,悬挂着历朝历代诗人描写宁都的诗句;就连路灯灯罩,都印着当地方言俚语,如“行当前”(走前来)“细指”(小孩)等字眼。
“每周六我都来这里‘充电’。”宁都中学高二学生李美林抱着一摞书,从街区里的州城书院走出来。这间阅览室里,原木书架上摆满了书籍,靠窗的位置上总能看到埋头苦读的学生。“这里离家比较近,氛围也好,看书累了,就下楼逛逛,看看这里展示的本土文化,能多了解一点关于宁都的风物人情。”李美林说。
宁都县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将州城文化街打造成为文旅融合新亮点,除了静态展示,还先后举办民俗表演、非遗体验等活动,让游客近距离感受宁都文化的魅力与活力。
今年春节期间,州城文化街举办了非遗客家灯会、宁都采茶戏表演、年货集市等系列活动,引得大量游客到此打卡。来自陕西的游客王轩兴奋地说:“第一次来江西宁都,这里的文化氛围太浓厚了,让我体验到不一样的年味。”
固村镇鲤鱼灯展演中,围观的孩子们争相体验。“老戏新唱”专场里,年轻演员用流行音乐改编宁都采茶戏,台下的00后们跟着节奏打拍子……“我们就是要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不是摆在橱窗里给人看,而是要让大家摸得着,参与进来。”该县文广旅局干部李春林说,县里定期在街区举办文化惠民活动,从客家文化表演到红色故事宣讲,从“老戏新唱”到非遗体验,让不同年龄层的人都能找到共鸣、形成共情。
聚富:新业态激活新商机
“以前我爷爷那辈就在这附近摆摊。那时候天没亮就有人走到街上喊‘卖豆腐脑’,木器店门口堆了好多刨出来的木屑,弹棉花的声音能从早响到晚。”在此经营特色小吃店的何先生指着店门口的位置告诉记者,后来历经岁月洗礼,老街一度沦为墙皮剥落、巷道逼仄的棚户区。“2016年棚改时,好多人都觉得老街要没了,没想到改造后更旺了!”何先生点赞道。
作为提升宁都城乡品质的重要一环,建国街迎来了历经八年的“颜值升级”,棚户搬迁、设计规划、斥资改造、布局业态,最终华丽变身为州城文化街。漫步其中,建筑古色古香,基础设施完善,道路宽敞整洁,街边绿植环绕。
如今的州城文化街,左手握着乡愁,右手牵着潮流。在业态布局上,宁都县下足了功夫:既有“宁都记忆”早餐铺、竹编作坊等本土店铺,也引入奶茶连锁等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商业品类。
“我们要让州城文化街既能留住老辈人的念想,也能吸引年轻人的脚步。”该县商务局负责人介绍,目前街区汇聚了宁都文化展示、特色餐饮、品牌服饰等共120余家商铺,直接带动300余人就业,去年国庆假期,单日最高客流量达1.5万人次。
近年来,宁都县坚持走城市内涵式发展道路,通过创新城市规划、整合文旅资源,以文化街为中心,有效串联区域内分散的红色、古色、绿色景点景区,形成“生态+文化+旅游+城镇化”的发展新模式,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打卡体验,为宁都发展全域旅游、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
从晨光中的锻炼身影到夜幕下的璀璨霓虹,州城文化街用聚人的烟火、聚文的底蕴、聚富的业态,让老街涅槃重生,在连接历史、现实与未来中日益凸显出“磁吸效应”。
来源:赣南日报
作者:余书福 胡秀宁
编辑:谢东宸 编校:熊小勤
值班主任:明心武 刘芬
编审:黎庆琮 谢瑞洪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