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璟璟
婺源篁岭景区实行1分钟限时拍照,烟台“黑山之眼”拍照限时30秒……正值暑期旅游旺季,各大热门打卡点也常常排起长龙,一些景区上线的限时拍照措施引发热议,网友纷纷表示“值得推广”。据悉,在很多网红景点,时常出现“排队打卡”现象,个别游客为拍出完美的照片长时间占据拍摄位,不仅导致队伍堵塞,也易引发纠纷,降低整体游览质量。(澎湃新闻)
近年来,旅游文化与打卡文化深度交织,“拍照”俨然成了天大的事情。对于很多人来说,风景是用眼睛看的,更是用镜头看的。而关于旅途的见证与回忆,更是通通在朋友圈和手机相册里。而作为代价,我们看到,在不少景区特别是旅游景区,拍照简直蔚为大观。几乎每个人都在拍照,而具体到个人,其人均“卡位拍照”的时长也在持续提升,与此同时,拍照的阵势也有越来越大之势。自拍、互拍、跟拍、“搭子拍”,拍照的执念重新定义了旅行,也给景区带来了新课题。
事实上,景区对于拍摄行为,长期以来都是包容、鼓励的。在运营者看来,拍照分享者多了,景区更多为人知晓,乃至有希望出圈走红,这是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曝光度和客流增量的。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景区开始禁止“商业拍摄”,这里面除了有利益分配的因素,另一个更重要的考虑,还是在于“商拍有可能过度占据景区资源,妨碍他人游览体验,影响景区正常秩序”。而与之同理,现如今,不少个人拍摄行为,也呈现出某系“商拍”化特点。
传统的个人拍,是随拍随走的。而时至今日,一部分游客在景区拍摄,则是另一番模样。其无比执着于出片,对于“细节”的把控近乎苛刻,对于“取景构图”“摆造型”“光线运用”“表情管理”等等不厌其烦、“精益求精”。由此导致了一个很直接的结果就是,景区的好风景、好位置,都被没完没了的拍摄者占领……沉浸在自己的拍照时刻,自然是不容易出来的。为此求解,不少景区不约而同想到了“限时拍照”,也算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一个很简单的逻辑是,约束不自律的拍照者,总归要有人做“恶人”。景区主动作为、确立规则,总比游客之间相互拉扯、现场争执要好。关于旅行拍照这件事,还是应该适可而止。沉溺于没完没了的拍照,只会让旅途变得虚无,只会让自己令人生厌,何苦来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