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府东街》是大众网菏泽打造的时政栏目,论时事,说热点,用别样视角,表达菏泽态度,呈现菏泽之变。
此文是第146篇,大众网联合菏泽市文化和旅游局出品。
大众网记者 王佳 周佳 菏泽报道
近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向全省各地市下发《关于学习推广曹县“一元剧场”项目经验做法的通知》,指出:曹县“一元剧场”项目作为菏泽市文化和旅游局打造的文化惠民工程标杆,以创新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省文旅厅认为,菏泽市推出的“政府精确购买+社会力量参与”模式,有利于形成多元共建良好局面。
菏泽曹县“一元剧场”有多火?缘何被省文化旅游厅发文推宣?又为何深受当地群众的追捧热爱?
一元钱,可以坐在专业剧场里,看一场高水准的大戏,而这背后,是一场持续六年、惠及数万群众的文化实践。“一元剧场”作为菏泽当地的文化符号,不仅以极低的门槛让群众走进剧场,更成为菏泽文化体系中“政府主导、公益惠民、传承创新”的典型样本,用“小投入”撬动了“大民生”,让传统戏曲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政府搭台,专业唱戏,周期观演成习惯
曹县素有“戏曲之乡”的美誉,戏曲文化历史悠久,这里戏班多、剧种多、名家多、戏迷多。柳子戏名家张春雷,两夹弦名家王玉华,“豫剧五大名旦”中的马金凤、崔兰田,都是曹县人。在曹县,剧团所到之处,鼓点一响,人山人海。深厚的戏曲根基,让很多曹县人爱戏爱到了痴迷的程度。这一切,都为曹县“一元剧场”的爆火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市文旅局指导下,2019年7月20日晚,“一元剧场”首场演出在曹县剧院拉开帷幕,豫剧名戏《抬花轿》上演,500多名戏迷将剧场坐得满满当当,演出结束,好评如潮,“一元剧场”一炮而红。
如今,曹县“一元剧场”依托“政府主导+专业承办+周期演出”三位一体模式,实现高效、精准的文化惠民。自2019年启动以来,县政府坚持“兜底”原则,每场演出固定补助1万元,累计投入已达260万元,切实做到“钱随事走、专款专用”。县地方戏曲研究保护中心作为专业承办单位,全面负责院团对接、排期排定与质量监管,确保“专业人干专业事”。演出从最初的每周六一场,增至周五、周六“周末双场”,培养群众如“追剧”般的稳定文化消费习惯,真正实现剧场常态开、群众常来看。
这一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形成了良性循环机制。政府通过精准购买服务,既避免了“大包大揽”的财政压力,又确保了演出质量;专业机构承办,既保证了艺术专业水准,又避免了外行指挥内行;固定演出周期则培养了观众的消费习惯,形成了稳定的文化消费市场。如今,周五周六到剧场看戏已成为不少曹县市民的生活习惯,6年来“一元剧场”几乎场场爆满,到了节假日,观众要提前几个小时到场买票,有时剧院过道都坐满了观众,真正实现了“花小钱、办大事”的文化惠民目标。
传统创新,好戏连台,人才辈出展新姿
曹县“一元剧场”不仅在演出内容上坚持“传统经典+本土原创”双轮驱动,推出《穆桂英挂帅》《五世请缨》等经典豫剧和《父亲》《乔迁大喜》等现代梆子戏,更在六年之间累计演出400余场,成为县级艺术精品孵化平台。多部作品获省级荣誉,如《梦圆“e”裳》入选山东省重点剧目库并荣获菏泽市十佳演艺节目奖。
剧场的常态化运营还为本地戏曲人才提供了稳定的展示平台,彻底扭转了“人才流失、行当断档”的局面,过去县剧团“一年演不了几场”,如今演员每周至少两场正式演出,表演水平得到显著提升。青年演员王荣花、丁天培、马樱芳等6人先后获山东省红梅大赛一等奖、二等奖;王荣花更夺得第四届中国戏曲(黄河流域)红梅赛金奖,实现了从县级院团到全国奖项的重大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一元剧场”还推出了独特的创作机制。通过“群众点单+院团配餐”的方式,观众可以投票选择想看的剧目,院团根据反馈安排演出计划,既保证了剧目的受欢迎程度,又推动了传统戏曲的现代转型。一些反映当代生活、贴近群众需求的现代戏,如反映乡村振兴的《支前》、表现电商发展的《梦圆“e”裳》等,都获得了新旧观众的一致好评。
文明润心,实践有声,文化惠民树样板
作为公益性惠民演出,“一元剧场”的一块钱票价更多是象征性收费,其更深层次的价值在于超越演艺本身,融入曹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体系,成为理论宣讲、志愿服务之外的“固定文化项目”,改变部分居民闲暇生活方式,使“看戏”逐渐取代打牌、喝酒,成为周末新时尚。该项目先后获评2022年度全省学雷锋志愿服务“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被多家主流媒体专题报道,成为辐射更广、影响更深的“菏泽样板”,真正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如今,曹县“一元剧场”项目作为菏泽市文化和旅游局打造的文化惠民工程标杆,以创新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该项目通过政府精准投入保障演出常态化,既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带动了戏曲人才培养和本土文化传承,为文化惠民工作探索出了切实可行的路径。
从“无人看戏”到“座无虚席”,从“人才流失”到“新秀频出”,曹县“一元剧场”用持续六年的坚守与创新,诠释了什么是“润物无声”的文化惠民。它不只输送了好戏,更培育了氛围、重塑了习惯、凝聚了人心。如今,这座小剧场已成为曹县的文化灯塔、文明课堂和社区客厅,照亮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可行路径,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深沉而持久的精神力量。这或许正是“一元剧场”最大的价值所在——它让我们看到,当文化真正扎根人民、服务人民时,所能释放出的巨大能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