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赛男 实习生许思佳
日前落幕的上海博物馆“古埃及文明大展”,不少游客仍然意犹未尽:“法老不睡我也不睡”“想着半夜给法老扫墓就很刺激很朋克”……在多个社交平台上,不少人成为此次大展的“自来水”。
自7月开始,古埃及文明大展每天加开夜场至晚上9点。该展览一直持续至8月17日,展期最后一周,更开启了“不眠夜”模式,邀请观众一同参与“7×24小时不闭馆”的埃及展观展体验。8月17日闭展时官方数据显示,累计接待277.7966万人次、实现逾7.6亿元展览总收入、逾300亿次全网曝光量,创下全球博物馆单个收费特展参观人数、总营收和传播总量的世界纪录,更带动城市综合消费超过350亿元。
2006年,奇幻喜剧片《博物馆奇妙夜》在美国上映,该片讲述了一个夜晚博物馆中展品魔法复活的故事,并通过视觉效果、摄影技术、角色互动以及音效和音乐的综合运用,使观众能够与电影中的角色共同冒险。电影在上映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连续三周荣登票房榜首。
如今,这种神奇的冒险在多地成为现实,河南博物院、西安博物院、成都自然博物馆等均开展了夜游活动。今年暑期,“文博游”持续升温,博物馆夜游更是作为一种文化消费新趋势,受到众多游客青睐。
夜游博物馆:科技+互动玩出新鲜感
当白天的高温让人望而却步,“昼伏夜出”成了暑期出行的新选择。但今年的夜游经济,早已不是“景区亮灯、商场延时”的老套路——科技赋能的沉浸体验、能玩能互动的主题活动,让夜晚的文旅场所变得“好玩又好拍”。
美团7月的数据很能说明热度。“夜游”相关搜索量、评论量月环比均增长100%,“博物馆夜游”“景区夜游”的搜索热度更是分别暴涨200%、230%,广州、上海、杭州、南京成了最热门的夜游城市。在抖音平台上,“洪崖洞夜景”突破50亿次播放,年轻人拍的“夜游vlog”里,“沉浸式”“穿越感”是高频词。
科技为夜游项目赋予了独特的“穿越感”,令人流连忘返。以河南博物院的“唐宫夜宴XR沉浸展”为例,该展览的灵感源自河南广播电视台的同名节目。项目负责人宋鹏飞介绍,展览借助先进的XR技术,带领观众“穿越”到繁荣璀璨的盛唐时代,将唐代的文化与艺术之美精彩呈现。走进展厅,许多观众头戴VR眼镜,沉浸在充满文化韵味的体验空间中。在沉浸式旅程里,观众化身为文物修复实习生,穿梭于唐玄宗天宝三年的洛阳城内。
一位来自西安的“95后”观众史先生兴奋地分享道:“这是我第一次接触XR展览,逼真的技术把我拉进了大唐盛世,朱墙金瓦的宫殿中,每一处雕花、每一块砖石都清晰可感,仕女从文物里‘走出来’跳舞,裙摆飘动的细节清晰可见,好像真的站在唐朝宫殿里,仕女还会跟你挥手,这种感觉太奇妙了!”
再看西安博物院的“长安夜・博物馆奇妙游”,同样令人称绝。西安博物院数字与信息部部长徐晶表示,为了让更多游客感受西安文博的魅力,暑期特地做出夜间开放的决定,每晚加票3000张。从约票情况来看,七日内夜间票全部约满,足见其受欢迎程度。
夜幕降临,西安博物院里,3D投影将城墙化作“动态画卷”,玄奘西行的故事在墙面上徐徐展开。游客们置身其中,仿佛穿越时空,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变迁。
有游客感叹:“夜晚的博物院别有一番韵味,3D投影技术让历史故事鲜活起来,玄奘西行的场景栩栩如生,感觉就像亲身经历那段传奇旅程。”开展以来,该项目参与人数超5万人次,已然成为西安夜游的热门打卡点。
从上海博物馆凌晨排队的观展人群,到南京民俗馆水幕秀前举着手机拍照的游客,今年暑期的文旅热,藏着人们对“有温度的文化体验”的追求,“夜游博物馆”正成为今年文旅市场最热的新趋势。
文博旅游:亲子年轻人撑起半边天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暑期的“文博热”,亲子家庭与年轻群体是核心推手。
“早上8点就带娃来排队,怕晚了赶不上上午的恐龙化石讲解!”8月中旬的上海自然博物馆门口,背着儿童双肩包的杭州家长举着预约码小跑,身后孩子手里攥着刚买的恐龙主题文创笔记本。
打开小红书,“遛娃好去处”“带上孩子看展”话题下有超50亿浏览量,“带娃看三星堆青铜面具,比游乐园更涨见识”“上海自然博物馆恐龙展,孩子主动查了3本古生物书”这样的分享随处可见。
而这份热情也转化为实打实的数据。携程截至7月24日的统计数据显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稳居暑期热门博物馆TOP10。
亲子家庭的“文博刚需”尤其明显。美团数据显示,含非遗体验的亲子游产品销售额同比增55%,北京前门大街非遗扇子DIY、西安“长安夜”3D投影等项目热度激增。
“以前带娃去主题乐园,现在更愿意来博物馆。”一位北京家长在社交平台上的说法很有代表性,“孩子在河南博物院看‘唐宫夜宴’展,会主动问‘为什么仕女的衣服是这个颜色’,这种互动比单纯玩更有意义。”
年轻人也在把文博馆变成“社交新地标”。马蜂窝大数据显示,造访博物馆的客群中,00后大学生占比达20.6%,且还在持续上涨。他们喜爱的不仅是看展:在三星堆博物馆,年轻人会对着青铜神树拍“文物开箱”短视频;在上海博物馆古埃及展,穿汉服打卡法老雕像的姑娘们排起长队。
现象级特展更直接带火了“跨省追展”。以上海博物馆“古埃及文明大展”为例,8月17日闭展时官方数据显示,累计接待277.7966万人次,刷新全球博物馆单个收费特展的参观纪录,其中超7成观众专为这个展跨省来沪。来自海南的游客在小红书上推荐道,“从下午4点进馆,待了整整9小时,听了5小时导览,值回机票!”
地方文博场馆也跟着“火出圈”。扬州文旅局8月数据显示,7-8月全市重点文博场馆累计接待181万人次,扬州八怪纪念馆游客量同比飙涨403%;成都自然博物馆的“恐龙博士深夜密令”夜宿活动,每期30组名额一上线就被抢空,有家长在评论区留言:“孩子回来天天说‘和恐龙骨架同眠’,还主动找我要古生物纪录片看”;贵阳的贵州省博物馆暑期接待超70万人次,蜀锦织绣博物馆7月1日到8月11日的访客量达8.2万人次,比去年多了近2倍。
这场文博热还延伸出实实在在的“文博经济”。上海博物馆周边的人民广场商圈民宿,携程数据显示入住率超90%;就连上海博物馆古埃及展的文创区,冰箱贴、猫神巴斯特毛绒玩具都成了“断货王”,展览期间文创收入超4.4亿元,更带动上海全市超350亿元的综合消费——周边餐厅营业额都在不断上涨,有出租车司机感慨道:“凌晨1点还能接到从上海南站去上博的乘客,开12年车第一次见博物馆通宵排队。”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