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共享联盟·瑞安 潘虹 王晓阳
烈日炎炎,如果玩一次水不能消暑,那就玩两次!今年入夏以来,温州瑞安市湖岭镇湖源村十里滩林人气节节攀升,这个曾经荒废的滩林,如今已成为新晋亲水游玩网红打卡地,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并进的新路。
“容颜”重塑,有朋自远方来
湖源村自然资源丰富,风景优美,三十四溪贯穿全村。十里滩林总长约5公里,往返总长约10公里,故而被村民称为“十里滩林”。未开发前,滩林垃圾满地,村集体每年需投入10多万元进行垃圾清理。借未来乡村建设契机,湖源村系统规划、整理滩地,将闲置资源转化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动力,目前全线共有露营基地14处。
曾经的十里滩林。瑞安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近日,记者来到湖源村,刚走进十里滩林露营基地,耳畔就传来孩童玩乐的笑声,清浅的河水里,孩子们在大人的看护下,有的在游泳,有的在打水仗……玩得不亦乐乎。
快乐不专属于孩子。在草地上的一顶帐篷内,大学生郭子柔正和朋友们听着音乐、玩着桌游,“马上就要开学了,几个好朋友一起聚聚,大家都想来到水边玩,我作为瑞安人就向大家推荐了十里滩林,今天大家都玩得很开心,都说这里风景不错。”郭子柔告诉记者。
瑞安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好景不怕路途远,来自重庆的张琳女士对十里滩林也是赞不绝口。“我在一些媒体平台看到湖岭镇十里滩林的推荐视频,就和朋友特意前来游玩,发现这里不仅景好、水好,人也好,村民都很热情,整个村庄就像旅游景点一样美。晚上,我还要和朋友们一起去吃湖岭牛肉。”清风吹来,河水泛起层层涟漪,张琳在玩水的同时,还对晚上的湖岭牛肉火锅充满期待,“肯定和重庆火锅一样好吃”。
亲水经济,带动村民共富
当天,小学生王昕冉和家人一起来这里玩耍,她的家长告诉记者,临近开学就带孩子来家附近玩玩水,充满电量迎接开学。王昕冉玩得很开心,除了玩,她也有自己的思考,“这里的水这么好,希望大家都能保护环境,游玩过后把垃圾带走,让河水永远都这么清澈。”
瑞安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王昕冉同学的顾虑,也是镇、村两级在开发建设中考虑的首要问题。“我们坚持生态优先,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湖岭镇湖源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娄明文介绍,滩林整治后,村集体开展亲水旅游计划,将其分块出租运营,并由承包商负责垃圾清理和安全责任,既减轻村集体负担,又确保生态可持续。
湖源村村民廖小琴以前在家全职带娃,现在周末、节假日可以来营地做兼职。“一天收入200元,暑期大概可以收入五六千元,缓解了家里经济负担。”她高兴地说,“营地开发后,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周边的旅游厕所、停车场、基础照明等设施也得到显著提升。”
村民廖小琴给游客分发垃圾袋。瑞安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据统计,该项目直接创造营地负责人、管理员、厨师、卫生保洁、安全员等岗位约100个,村民在周边摆摊售卖商品,间接创造灵活岗位约80个,实现了村集体和村民联合共富。“以前村集体还得花钱整治,到现在还有钱入账,这一对比,让村民尝到甜头,大家都干劲十足。”娄明文开心地说,“现在村集体每年可增收约30万元,周末人多的时候,全线露营基地能接待游客一万余人。”
瑞安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游客聚集还带动了周边餐饮、民宿产业的发展。“全镇涉水旅游场所从去年12家增至今年25家,涵盖14处露营基地、4处竹筏漂流及配套餐饮等多元业态,同步增设烧烤、桨板、皮划艇等轻消费项目。目前永乐村有两家民宿正在建设中,湖源村有一家民宿正处于筹备阶段。”湖岭镇人大副主席应佩佩介绍,此外,在开展水环境保护宣传的同时,文化创意产业也同步得到推动,十里滩林露营基地引入摄影师开展户外写真和婚纱摄影业务,推动产业升级与水生态保护同频共振。
生态筑基,打造“金滩银林”
湖源村十里滩林的蜕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发展亲水经济,昔日的荒废滩林如今成为带动就业、促进产业升级、改善人居环境的“金滩银林”,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瑞安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我们要求各涉水经营主体严格落实水生态保护责任,露营区设置生态化粪池、竹筏漂流码头等配套油污拦截装置,确保污水、油污不直排河道。在暑期旺季,镇、村两级加强环境管理,增配环卫力量,严格督促商家落实‘垃圾不落地’‘污水不直排’等制度。”应佩佩介绍,该镇还对部分营地划定“生态保护区”,严格限制游客进入核心水域,并通过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和游客不向河道丢弃废弃物,实现人居环境提升与水生态修复双赢。
为抢抓十里滩林亲水旅游带来的机遇,湖岭镇计划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型升级。“当然,在全域旅游规划中,湖岭镇会将水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核心前提。”应佩佩介绍,亲水体验项目选址会严格避开饮用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域,并明确水质监测、垃圾清运、生态修复等责任,确保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同步推进。
在十里滩林举办的牛文化嘉年华。瑞安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未来,湖岭镇将以218省道(湖岭段)为主轴,串联鹿木外滩、十里滩林、泉玥民宿、均路古村、板寮纪念馆、金鸡山等分散景点,提升基础设施,优化运营服务,最大程度保留山水野趣的同时,打造融自然景观、亲水体验、牛文化、红色记忆、古村落于一体的深度游线路,通过“活动+体验+过夜游”模式延展旅游产业链,变“流量经济”为“留量经济”。
“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