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地数风流
8月2日清晨,我们一行自驾两辆小车来到贵州中华·布依渡寨历史文化街。文化街位于乌当区新堡乡,这里历史底蕴深厚,民族文化浓郁。
渡寨古名阿渡寨,明清时是羊昌经新堡通往水田的古驿道渡口,明朝和清初,村民在此乘船渡河去省城赶集,过境商旅也大多从此经过。几百年前,布依族人从江西漂泊至此,在此繁衍生息。
渡寨至今分为三条街,按到达时间先后,布依人分别住在上街、中街、下街。上下街住韦姓人,也叫韦街;中街住着罗姓人,自然就叫罗街。尽管姓氏不同,但他们能友好相处,团结和谐。街道两旁有许多古柏树,树龄几十年几百年不等,常年绿荫蔽日,鸟语啾啾,百虫低鸣,街道显得格外秀美,而农家小院反显得特别地宁静。
当地簸箕画尤为出名,簸箕画又名“播娜摩”,意为雄居云雾山。其起源于古时布依族人用簸箕盛晒盛放染色粮粑,取出粮粑后,簸箕内表面便呈现彩色斑驳图案。经过发展,形成独特艺术风格,神秘色彩深受观赏者青睐。渡寨的布依族村民“艺术家”们未受过高等教育或正规的美术教育,许多名画都是根据山村生话体验创作而成。街道旁建成200多米长的露天布依画廊,游客可尽情欣赏近百幅充满布依民族风情的原生态簸箕画。
这个布依族乡还有竹编画、木帖画、瓢画、烙画等,民间艺术氛围浓厚。1992年,这个乡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高原农民画”之乡,1993年3月又被命名为“农民画之乡”,其中,罗远礼簸箕画工坊被评为非遗工坊。
标志性建筑“簸箕王”,是西南最大的簸箕画。寨子背靠的山宛若五瓣梅花,被称为五瓣梅花山。旧时贵阳名门唐家的祖坟“唐家大坟”就在渡寨后山上。
糍粑节、“三月三”地蚕会、“六月六”布依山歌十八调等传统民族节日和独特婚俗,已形成独特文化品牌。在这个渡寨,你可以听布依山歌,感受自然的鸟语花香,住主题各异的农家小院,品尝农家饭,边吃饭边听村姑唱动听的山歌,你还可以买一些可好看的簸箕画等民族工艺品,体验民间艺术魅力。
在老罗支书陪同下,我们看完了渡寨的山山水水,直到下午4点才吃中饭。菜是丰盛的,酒也是乡里的自酿好酒,席间听阿妹唱一首又一首的山歌,顿时,对这个渡寨倍感亲切。
5点一刻,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中华·布依渡寨,怀揣着布依族人民的美好祝福,驾车奔向下一个景点——白水河!
2025年8月6日于贵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