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不理解:张家界景区明明人山人海,感觉要赚翻了的节奏,可为啥上半年还倒亏了3327万?
今年五一,如果你有去过张家界旅游,我想一定对这个画面印象深刻:天门山索道排3小时队,金鞭溪挤得像早高峰地铁,朋友圈刷十条有八条是张家界的山雾。
可谁能想到?这景区挤成罐头,运营它的公司上半年倒亏了3327万——比去年少亏了些,但还是没赚着钱。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拖后腿的不是你挤破头去的那些核心景区,而是一个你可能听都没听过的“大庸古城”。
不是吧?有这么夸张?
实际上,这座古城可不是张家界的老底子。
2021年刚建好时吹得挺响,说投了24亿搞“沉浸式文旅”,结果现在成了个吞钱窟窿:今年上半年光它就亏了3240万,占了公司总亏损的97%——相当于公司其他业务拼死拼活赚点钱,全给它填了坑。
为啥它这么能亏?去过的人心里都有数。
先说定位就跑偏了。
张家界的王牌是啥?是那些拔地而起的奇山,是“阿凡达悬浮山”的科幻感。
结果这古城非要搞仿古建筑,一条街全是卖臭豆腐、奶茶的,跟全国任何一个“古镇”撞脸。

最尴尬的是它那个核心演出《遇见大庸》,号称花了大价钱,剧场却只能坐300多人——对比一下丽江《印象丽江》能坐3000人,这规模演一场亏一场,后来干脆停了。
更离谱的是票价。
之前有传闻说,张家界搞了个“打包票”,3500块含20多个景点——可谁会在张家界待那么久?游客去了发现,不买这票进不去核心区,买了又用不完,干脆绕着走。
去年上半年这古城才卖了2300张票,日均15人,营收直接掉了81%,可该给的折旧、利息一分没少,光上半年就砸进去1.28亿,纯属“干赔不赚”。
有人说:那其他业务呢?总不能全亏吧?
还真撑不起。
公司手里攥着一堆项目:环保客运是拉游客进山的,上半年人多了点,但票价没涨,赚的钱够付油钱就不错;
宝峰湖更惨,游客少了20%,坐船的人少了,收入掉14%;
杨家界索道最魔幻——买票的人多了53%,收入反倒降了5%,后来才知道是搞了“团购折扣”,人来了,钱没多赚。
也就两个业务能看:十里画廊观光电车,人多了6%,收入跟着涨了点;张家界中旅更猛,营收涨了97%,估计是今年入境游回暖,拉了些外国团。
但这俩加起来赚的钱,还不够填大庸古城一个零头的亏空。
最让游客闹心的是:公司亏成这样,最后可能还得游客“买单”。

你去杨家界坐索道,会发现排队更久了——不是人多,是公司舍不得花钱维护,索道开得慢;
宝峰湖的游船旧了,座椅磨得硌屁股,问工作人员,人家苦笑:“没钱换啊”。
更担心的是大庸古城:现在它半死不活,要是公司想盘活它,会不会把其他景点的门票涨点价?毕竟去年就有传闻说要涨环保车费,后来被骂回去了,但谁知道以后呢?
所以,张家界景区本身还是赚钱的,但那个花了21个亿打造的乱尾项目——大庸古城把张家界给坑惨了。这么来看,这就不难理解张家界运营公司会出现亏损了。
就这个事儿来看,你要说它“瞎折腾”都不过分。放着好好的奇山不去好好维护,非要砸钱搞个没人去的人造古城,就像给熊猫染毛扮老虎——忘了自己的王牌是啥?
最近,听说了个小道消息,说是现在公司还在搞“预重整”,说白了就是找投资人救命,但愿新老板能明白:游客来张家界,是来看山的,不是来逛“山寨古镇”的。
写到这里,我一边惊叹于张家界的绝美奇观,一边感叹于大庸古城的凌乱不堪。但愿它的前景,有力挽狂澜的那一天。
温馨提醒:本文部分配图系网图,若侵权,请联系删除,感谢。
【互动】张家界运营公司亏损严重,你觉得是哪方面的原因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夏日生活打卡季##湖南张家界##张家界景区# #张家界旅游# #大庸古城##张家界大庸古城亏损10亿该怪谁##在头条记录我的2025#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