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歌
山西长治壶关红豆峡里的澳涞山庄,要办件热闹事——评选“澳涞山庄十景”。这山庄藏在太行山大峡谷红豆峡,800多亩地,九成以上都盖着树,负氧离子满得像装在罐子里,走进去就像裹进天然氧吧。四季里,云雾总绕着山尖转,溪水顺着石缝淌,静悄悄的,却满是活气。
参选的十二个地方,没一个重样的,有的是老地质留下的奇物,有的藏着古人的故事,有的单是坐着发会儿呆,心里的烦忧就散了。
“金蟾望岳”的核心是块稀罕物——三亿年前奥陶纪的金蟾化石,那时候这儿还是海,后来慢慢凝成了石头。施工时偶然挖出来,现在摆在洪谷子湖边。石头是三足的模样,背上还有北斗七星似的晶洞,月圆夜里,隔着湖水能望见金蟾神峰,倒像俩老伙计隔着水打招呼。老辈人还说,这儿有双蟾镇龙脉、帮刘秀脱险的故事,石头的古和传说的活,凑在一块儿格外有味道。
崇云寺对面的“灵龟衔寿”耐看得很。山头像只卧着的神龟,嘴里像叼着个仙桃似的小山包,要么是给人献寿,要么是听如来讲经,怎么看都顺理。传说这龟本是天庭仙兽,为治人间疫病去找仙桃,跟邪祟斗完就化成山峰护着老百姓。仙桃成了长寿的念想,早晚光线变的时候,山影里透着股神圣劲儿,不少人爱来拍照。
洪谷子湖的“墨染翠湖”,沾着五代画家荆浩的气。那时候荆浩躲在这儿隐居,一天画画,忽然刮大风,墨汁吹进湖里,墨和水混出墨绿的颜色,奇得很。也正是这光景,启发他写出了山水画的《六要》理论。现在去湖边,还能看见那抹墨绿,风一吹,水纹动着,像把画里的景致活过来了。
崇云寺左边的“金猴观海”,是座像蹲坐金猴的山。猴子尖耳朵翘着,前爪搭在膝盖上,直勾勾望着远处。这地方亿万年前本是海洋,石头上还留着古海的印记。老辈人说,以前浪头能吞船,有只千年金猴求佛祖给了“镇浪珠”护住渔民,后来自己化成山留在这里。早晚看,猴子模样跟着光变,各有各的看头。
“金鳞映月”在“鲤鱼缸”,是水流冲了千年石灰岩弄出的深潭,像口大缸。潭水靠暗河补着,再旱也不干。北宋大旱时,村民听庙祝的梦,往潭里扔五谷求雨,真灵了,潭里还冒出金鳞鲤鱼,“鲤鱼缸”这名就传下来了。有月亮的晚上,鱼在水里游,把月光搅得碎碎的,像撒了把金子。
往山庄深处走,宝琏堂周边的“宝琏听松”最是静。院里青石板路弯弯曲曲,几棵几十年的油松长得遒劲,枝丫能裁住云,松针能漏下光,石桌石凳随便摆在角落,不讲究却雅致。早上松涛裹着晨雾,轻轻悠悠;正午太阳足,松声也亮堂;傍晚混着虫鸣,又软又长;下雨天更妙,雨打松针沙沙响,润得人心也软了。来这儿听松声,心里的浮躁能散大半。
“玄穹神台”是座像倒扣帝王玉玺的山,深灰色石头,轮廓方方正正,看着就威严。相传商周后,姜子牙带《封神榜》在这儿办封神大典,让万灵各归其位,后来把镇坛玉玺融进了山里。有时太阳照过来,神台亮堂堂的,透着神圣;有时起雾,又藏在云里,缥缥缈缈的。
石树苑的“荆翁石舍”,是太行青石垒的老石屋,屋顶盖着茅草,院里有石碾子,屋里石桌、画案都照着以前的样子摆。传说是荆浩隐居的地方,五代时他避乱到这儿,每天进山画画,有回看下雨,悟出了“水墨晕染”的法子。石屋外还有棵他亲手种的老松,现在还活着,站在屋前,像守着千年的画魂。
山庄靠着的紫团山,就是“紫团修庄”的所在,以前叫抱犊山,是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山上石头是紫褐色,下过雨冒紫雾,“紫团”名儿就这么来的。战国时庄子据说在这儿搭草庐修行,琢磨出“道法自然”,山里还能找着“庄子庐”的遗迹。顺着山路往上走,看山看水寻古,像能摸着些千年的灵气。
“寒途逢生”在红豆峡的羊肠坂,是太行陉最险的一段,卡在古京洛要道上,路陡得很,易守难攻,历来是打仗要争的地儿。公元206年,曹操往北打叛将高干,路过这儿遇大雪被困,看着士兵受苦,写下《苦寒行》,这地方也从“羊肠坡”改成“羊肠坂”。现在走在这儿,想着曹操突围的事,倒觉得这古路还藏着“绝处逢生”的念想。
山庄里的崇云寺,有“崇云晚钟”一景。这寺始建于北魏末期,一千多年了,以前叫过滴谷寺、九莲寺,明清时香火最盛,2007年又重修了。寺挨着天泽湖,背靠抱犊山,黄昏时,钟鼓楼上的古钟一响,声音浑厚得很,穿得过树林,飘得过湖面,在山谷里打转转。相传唐太宗还来这儿烧过香,现在游客听着钟声,看古寺飞檐,心里能静下来。
最后是“红豆画廊”,满是山水的妙处。奇峰一排一排,像墨泼出来的,有的像利剑,有的像巨兽;溪流绕着山走,慢时映山影,快时跌成小瀑布,水清亮得能看见底下的石头。春天花贴绿树,夏天树荫挡日,秋天树叶红黄,冬天雪盖山峰,四季去都有新景致。人走在里头,真像走在画里,舒服得不想挪步。
这次评选,游客、网友和专家一块儿投票,线上线下都能参与。山庄的人说,就是想让更多人知道这些好地方,尝尝自然和人文凑在一块儿的妙处。结果要等9月9日揭晓,到时候选出的十景,会当山庄的招牌,等着更多人来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