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薛维睿
清代小花楼木织机前,众多游客驻足围观;“牵经打纬”体验区里,孩子们专注动手操作;非遗手作课堂上,参与者指尖针线翻飞……近日,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人气火爆,“非遗”体验场景热力十足。截至目前,博物馆暑期访客量已达8.2万人次,同比增长近2倍。
博物馆沉浸体验场景
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暑期,成都蜀锦不仅博物馆人气持续攀升,更凭借鲜活的体验感与年轻化表达,“圈粉”大批年轻一代。蜀锦“破圈”,既是传统技艺市场化探索的体现,也是成都蜀锦产业转型发展的成果。
文创销售增3倍 联名杯日销185万
多元营销激活大众消费
绣着憨态熊猫纹样的丝巾、印刻清雅芙蓉花的笔记本、绣着迷你蜀锦纹样的挂饰……在博物馆文创区,单价从几十元到数百元的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挑选。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暑期,博物馆文创销售额同比增长近3倍。
博物馆人气火爆
不止博物馆,蜀锦文创的活力在更多场景延伸。“我们景区门店的客单价,能达到博物馆的2.3倍。”四川锦衣天承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蜀锦新青年传承人姜丽萍介绍,目前该公司蜀锦产品已覆盖成都东郊记忆、人民公园等本地热门景区,在深圳、乌镇、重庆等地布局10余家门店,今年还将进驻三亚、西安、北京等城市,让非遗贴近更多文旅场景。
跨界合作更让蜀锦实现“破圈”。姜丽萍提到,锦衣天承与瑞幸联名的蜀锦非遗杯,将夔龙纹、云气纹等经典纹样融入咖啡杯,既保留文化辨识度,又符合现代审美,刚推出就成为年轻人社交平台“打卡神器”,上线首日销量便达185万份。
蜀锦高端化、时尚化、国际化的市场也在拓宽。“原织蜀锦”品牌创始人黄萍介绍,该品牌成立蜀锦丝织技艺研发设计中心,发起“让世界看见蜀锦之美”全球行,目前已有12个国家的品牌有相关合作意向,海外订单量同比增长80%。
线上销售拓展同样亮眼。通过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等方式,蜀锦产品触达更广泛的下沉市场。“此前一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专场直播,单场销售额突破80万元,让我们意外的是,很多订单来自三四线城市。” 姜丽萍说,数字化营销打破了蜀锦“高端奢侈品”的刻板印象,形成 “高端定制+大众消费”的多层次市场格局。
3D打印缩周期 AI优化设计
蜀锦产业突破传统局限
“蜀锦产业多元发展,突破了过去‘单一面料生产’的局限。”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多年培育,成都已聚集古蜀蜀锦研究所、蜀锦工艺品厂、锦衣天承、蜀锦织绣、原织蜀锦等一批代表性企业,产品覆盖围巾、手包、服装服饰等多品类,全方位推动蜀锦产业突破创新。
在产品设计上,蜀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纹样和用途。锦衣天承与川内高校设计专业合作,将蜀锦元素融入现代服饰,采用轻量化蜀锦面料,上市后迅速成为爆款。原织蜀锦代表产品 “锦蝶”围巾,突破传统蜀锦工艺局限,采用桑蚕丝为原料,打破传统锦类织物厚重、佩戴感沉的短板,让蜀锦围巾兼具细腻丝滑的质感与轻盈灵动的佩戴体验。
蜀锦创新产品
在技术应用上,科技为蜀锦创新提供支撑。利用3D打印技术,“织绣技艺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四川省文旅重点实验室”实现蜀锦纹样的快速原型制作:设计师先通过计算机完成纹样设计,再用3D打印输出小样,大幅缩短研发周期。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一款融合现代几何元素的蜀锦桌旗,通过该技术从设计到出样仅用7天,而传统工艺至少需要1个月。
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成都大力推进蜀锦蜀绣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在政策扶持、产业转型等方面持续加码。2024年底,成都印发《促进蜀锦蜀绣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从提升研发能力、做强做大企业、推动产业集聚、着力开拓市场、加强文化保护、优化服务保障六方面提出49条政策措施,涵盖蜀锦全产业链各关键环节。
同时,成都大力推动蜀锦蜀绣产业跨界融合,支持企业以非遗技艺为核心,用现代设计重构非遗美学:一方面促成企业与宝马、华为、瑞幸、五粮液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合作,推出联名丝巾、手提包、服饰、礼盒包装等产品;另一方面搭建非遗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成都丝路蜀锦创新设计研究院等平台,引导企业运用 AI、大数据优化纹样设计与文创研发,为产业创新注入动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