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潇河国际会展中心文博会盛大启幕,太原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活力再度迸发。太原公交以“民生为本、文化为魂”为导向,精心打造文博会专属接驳服务,将公交线化作连通市民与文化盛宴的“温情纽带”,让三晋文化的魅力随车轮流转,浸润万千市民心田。
晋韵满途润人心
为让市民在出行途中便沉浸式感受山西文化魅力,太原公交精心打造主题车厢,将三晋人文元素融入方寸空间。车厢玻璃上,手绘笔触细腻勾勒太原地标:双塔寺双塔巍峨矗立、蒙山大佛慈悲肃穆、太原植物园建筑造型别致,每一幅画作皆为城市文化的生动缩影;步入车厢,仿佛置身“移动的文化长廊”,乘客未及会展中心,便已在移步换景间触摸到三晋文脉的厚重与鲜活。驾驶员们在乘车途中反复温馨提醒站点信息,用亲切问候与真诚微笑驱散出行不便。
文博会接驳新温度
为了让接驳服务更精准、更高效,早在文博会筹备阶段,太原公交第五汽车分公司便创新提出“驾驶员专注驾驶、后勤人员负责服务”的分工模式——从车队后勤管理人员中选拔经验丰富、沟通能力强的职工,组建“文博会接驳志愿服务队”,专门负责九丰路和文博会会场接驳站台的现场服务,以及接驳车辆上的答疑讲解工作。并在每辆接驳车上,都配备了一名“接驳讲解员”,从接驳线路的停靠点、行驶时间,到文博会的亮点展品、特色活动,甚至太原的历史文化典故,都能信手拈来。此次文博会用“分工协作”的新模式,用“后勤服务”的新力量,为文博会的顺利举办保驾护航,也为这座城市的“文化盛宴”,增添了一抹最动人的“民生温度”。
温情满舱暖人心
下午四点,潇河会展中心接驳专线乘车点陆续迎来返程客流高峰。安全员韩伟鸣正在现场忙碌地指挥车辆进出站,此时,他注意到一位老先生正推着乘坐轮椅的老太太缓慢向站台走来,便主动上前暖心安抚:“下一趟开往南站的车马上进站,您二位不用着急,待会儿我来协助上车。”待接驳车平稳停靠后,他先引导现场乘客有序上车,随后快步走向老人准备搀扶。
此时,老太太微笑着对他摆手说道:“小伙子,谢谢啊,我自己能行。”在确认老太太安全入座后,他迅速绕至车后门,帮助老先生将轮椅平稳抬入车厢。“太原公交真是好,不仅提供免费接驳服务,工作人员还这么贴心,让我们腿脚不便的老人也能轻松看看外面的世界。”上车后,两位老人连连道谢,对太原公交热情细致的服务表示高度赞扬。每一次的俯身托举,撑起的是城市文明的厚重根基;每一句轻声叮咛,传递的是这座城市的待客温度,这托举与叮咛间,让公交出行化作文博会期间一道流动的文明风景线。
雨中护航文博会
展会期间连续两日的降雨,给公交运营和市民出行带来了不少困扰。雨势时大时小,路面湿滑,步履匆匆。对此,公交人员早已严阵以待:工作人员紧盯实时雨情和客流数据,动态调整发车频次,确保车辆“不空跑、不断档”;驾驶员提前检查车辆雨刮器、刹车系统,出车时格外留意站台和路面情况,各接驳站点旁,穿着雨衣的公交志愿者穿梭忙碌,有的帮乘客搬运行李,有的指引乘车路线,有的给没带雨具的市民递上一次性雨衣,用行动筑起了雨中“暖心防线”。雨中的坚守,不止于顺畅接驳;温情的瞬间,总在不经意间发生。此次文博会期间,公交人用责任保障出行畅通,用爱心传递城市温暖,让每一位市民在观展途中,都能感受到“雨天有伞、遇事有人帮”的踏实与安心。
车辆安全“零死角”
作为接驳服务的安全核心,太原公交修保车间提前一周启动“车辆安全攻坚行动”,由4个专项检修组,对所有接驳车辆实施“拉网式排查”。并在接驳线路沿线设应急服务点,确保突发故障10分钟内响应处置。在文化宣传方面,鼓励驾驶员担任“流动宣传员”。组织驾驶员熟悉接驳线路,要求驾驶员熟记安全隐患路段,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出现交通事故,确保乘客安全出行。并为特需乘客提供优先乘车服务,让温馨随着车辆流动,让温暖满溢公交车厢。
细节编织安全网
为了让参会市民与八方来客拥有安全舒适的乘车体验,修理工们将每一处细节打磨到极致,从客门到车厢,从机械部件到内饰角落,用“绣花功夫”为保障车辆筑牢安全防线。虽已秋初,空调依然是车厢里的“刚需”。刘艳证耐心拆卸空调外壳,取出过滤网和过滤棉,用专业设备仔细除尘,“文博会期间车厢人多,得让大家呼吸到清新空气。”车厢内部的检修更是“细如发丝”。修理工们蹲在座椅旁、扶手下,逐个检查外露螺丝,发现突出的螺丝头就用扳手拧紧,再拿砂纸细细打磨,“沙沙”的摩擦声里藏着贴心——参会乘客可能会扶着扶手、靠着座椅,绝不能让小毛刺伤了手。这些细节,是修保车间为文博会写下的“保障注脚”——用每一处精心打磨,让出行的安全与舒适,贯穿参会者的每一段旅程。
未来,太原公交将持续以热忱之心深耕服务,让公交线穿梭于城市街巷,既守护市民日常出行的便捷安全,更传递三晋文化的温度与力量。力争让每一条公交线都成为连通民生与文化的桥梁,让山西文化在车轮转动中绽放更耀眼光芒,书写民生幸福与文化繁荣共融共生的新篇章。
来源:太原公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