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报见习记者 徐欣馨
在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境内,有一处承载着厚重历史与革命精神的地方——黄崖洞文化旅游区。这里不仅是“人民军工摇篮”黄崖洞兵工厂的见证地,更是无数英雄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丰碑。近日,中国旅游报社记者跟随“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光耀太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黄崖洞文化旅游区,开启感悟革命精神的红色之旅。
来到景区入口处,映入眼帘的是八一式马步枪造型的纪念碑,它矗立在蓝天白云之下,仿佛默默诉说着那段烽火硝烟的岁月。“1939年,抗战时期八路军在敌后根据地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兵工厂——黄崖洞兵工厂诞生于此;1941年,黄崖洞保卫战在这里打响,并创造了抗战时期敌我伤亡6∶1的辉煌战绩。”讲解员武梦柯站在纪念碑前向记者介绍。
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记者来到了黄崖洞兵工厂所在的水窑山谷。“1937年,八路军东渡黄河进入山西时几乎没有完整的军事装备,武器弹药十分匮乏。”武梦柯介绍,以129师为例,有近一半的战士没有枪,许多战士不得不用大刀、长矛甚至木棍同敌人拼杀,因此有了《大刀进行曲》歌词中所说的“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豪迈,但同时也反映出当时八路军因为缺乏武器弹药,不得不以血肉之躯与敌人拼杀的情况。要抗战,就得造枪、造炮,建立八路军自己的兵工厂!
黄崖洞兵工厂的建设过程充满了艰辛与挑战。“在缺乏机器设备和原材料的情况下,1939年7月起,八路军依靠简陋的工具与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帮助,边生产、边建设;经过半年时间,1939年冬,12栋建筑拔地而起,机器设备安装到位,一座颇具规模的兵工厂诞生在太行山深处。”武梦柯自豪地说,兵工厂建成后生产出八一式马步枪等重要武器,为抗战胜利提供了有力的物资保障。
“这里见证了八路军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如何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军工生产,为抗战胜利贡献力量的伟大历程。这种精神将激励着我们不断奋斗、继续前进。”山东游客王女士望着眼前的兵工厂旧址说。
如今,黄崖洞文化旅游区已经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其核心区域虽然仅有7平方千米,却将自然景观与红色文化深度融合。这里不仅有八路军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兵工厂旧址,还有保卫战遗址遗迹及烈士陵园等100余处纪念设施,被誉为“没有围墙的抗战博物馆”。
“近年来,景区以红色资源为核心,推进‘文旅+教育’融合,在传统节庆、历史纪念日等节点,推出‘红色浸润·铸魂育人’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分众化教育、常态化传承’,让红色文化直抵人心。”武梦柯说,未来,将继续用生动的讲述把黄崖洞的红色故事传递给每一位游客,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传承伟大抗战精神。
来源:中国旅游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