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今年夏天,“到大理苍山采蘑菇”成为网红项目,吸引大量游客进山寻找、采摘各种野生菌。而部分游客的无序滥采和破坏性行为,正对苍山生态构成威胁。记者近日前往云南大理苍山进行了调查。记者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网络平台输入“大理采菌子”等关键词,立即出现大量相关视频和图片。这些内容以“采菌体验”和“拍照打卡”为主要卖点,吸引大量游客关注。
今年夏天,“到大理苍山采蘑菇”俨然成为社交平台上的新晋网红项目,吸引大量游客涌入山林。然而,这股看似充满野趣的潮流背后,却隐藏着生态破坏、中毒风险、安全事故等多重危机。当自然体验异化为无序狂欢,是时候冷静审视:我们究竟是在亲近自然,还是在伤害自然?
表面上看,“采菌游”满足了都市人对田园牧歌的想象,游客也亲自体验到了在山野丛林采摘收获的新奇感、满足感。短视频平台上,那些手捧野生菌、漫步林间的画面,的确充满诱惑。但记者调查揭开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植被被踩秃、菌丝遭破坏,所谓的“科普讲解”错误百出,有毒菌类被误判为可食用品种。更令人忧心的是,组织者多以“有资质”自居,出示的却是毫不相干的户外运动证书,而平台为这类活动提供推广服务竟几乎“零门槛”。种种乱象,已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践踏得面目全非。
生态破坏只是问题的一面。野生菌采摘的失控,正直接威胁游客生命安全。云南作为我国毒蘑菇种类最多的省份,剧毒品种超过20种,中毒致死案例并不罕见。即便经验丰富的当地菌农,每年也难免中毒甚至死亡,更何况由不专业导游带领的游客?一旦误采误食,后果不堪设想。此外,迷路、摔伤、遭遇自然灾害等风险,也随着进山人数激增而放大。
更值得警惕的是,随着低海拔区域菌源减少,为了满足游客的体验需求,采菌队伍正在向导的带领下,正不断向高海拔保护区深入。这也明显违反了《苍山保护管理条例》中关于核心区、缓冲区的禁止性规定。当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坦言“监管难度大”,但这不能成为放任不管的理由。
面对这些问题,简单的“叫停”并非最终目的,但当前确有必要对野蛮生长的“采菌游”按下暂停键。当地政府应当立即整顿无序采菌活动,对缺乏资质的组织者予以处罚,并督促网络平台下架违规推广内容。从长远看,则需建立科学的野生菌采集管理制度,明确准入资质、活动范围和生态保护要求,实现体验与保护的平衡。
苍山的绿水青山,是大自然赋予的宝贵财富,不应成为短期流量的牺牲品。唯有将安全与生态置于首位,才能真正守护好我们身边的自然遗产。
文 | 苑广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