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趟自驾游(一)
文/海礁

题记:
去年8月底写就的《又是一趟自驾游》迟迟未能与读者见面,尽管有朋友催着要发,我还是选择了再等等……。正月二十三,到横涧村一朋友家吃饭,见到了赵宇新(小名叫二喜)的朋友。席间,明显感觉到了气氛的不一样,谈笑间,了解到:二喜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女朋友,大家十分庆幸!
对于二喜来说,倒霉的2024年终于过去,2025年他迎来了新生,脸上也有了笑容,自然喜庆了许多。

无可奈何花落去,曾是相识燕归来。饭后,他邀我们去了他家。见到他阳光明媚的那位,感觉二喜还真有些眼力,站在眼前的这位女性与他创业起家的那位也真有点相似。爽朗的笑声顿时拉近了距离,大家不再陌生。
人的一生中,该走的无可奈何;该来的曾是相似,都是命中注定。我们终于不再为他的下半生担心了,为此,我的这篇小文就从箱底子里翻出来,见见阳光吧!

(一)听承德的秋风絮语
唐朝有位著名诗人崔护曾经有一首诗:《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应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寻春艳遇”与“重寻不遇”,两个场景,物是人非,给人无限感慨,读来让人唏嘘不已。世界本来就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用这段话开篇,也是想表达一种心情。
最近,我们一行12人组织了一趟自驾游。与去年的自驾游相比,今年又多了一些朋友。这本来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但因为去年出游活动里的一个关键人物一一宇新妻子的离世还不过百天,人非物是。虽与崔护诗里的场景不同,可也有些相似。这自然会让去年一同岀游朋友们的心情有些异样。因而我也步韵胡诌了四句:
《二喜出游》
去年岀游自驾中
夫唱妇随似火红
妻今不知何处去
夫望白云问秋风

8月24日,第一天目的地一一承德。早7点半从县城出发,一路向东。大家分乘两辆车,一个五座、一个七座。七座车是一位朋友刚接回来的大红旗,在他自己还未体验新鲜感时,就大度地让我们第一时间分享,可见他对朋友们的慷慨,只好在这里说声:谢谢啦!
在北京六环堵了时间不短的车,只好在一个服务区用餐。到了承德,找到预定的宾馆,安顿下来,已是晚近7点的样子。本来5个小时的路程硬是走了一整天,全程高速,可见路上出行的车子有不少,实际上每天都是这样,运转才是社会的本来面貌。不能想象,如果现在没有高速、高铁、航空、航运等现代基础设施和运行方式,这么多车将寸步难行。
晚上找了一家小饭店,点了一些当地比较有特色的菜肴,要了白酒、啤酒,大家一起热闹。瑞峰、二喜(宇新小名)是司机,还有点小酒瘾,中午不能喝,晚上自然也得喝点,有助于休息。大伙喝得正起劲的时候,言语也不比往常随意,还是有点拿捏,尽量避免不愉快的话题。环视一周,少了去年到山东的那位。我发现二喜脸上挂着的笑容的确有些难堪。
惠雄却在一旁写了一首诗:
《山庄怀古》
承德纤月初入秋
山庄伫立思悠悠
满蒙铁骑疾风劲
康乾盛世默然收
想当年,封建王朝何其强大,一样改朝换代,这就是世事无常。小小家庭,更是抵不住家庭变故,所以,只有用“想得开”去应对吧。其实,惠雄的妻子也是刚刚去世不久。他尽了一个丈夫的责任,足足侍候了半年多。很不容易,天下苦命人何其相似。

“灾难天天有,不知落谁家”。本来是一对对十分恩爱的老夫老妻,正准备安享晚年,却楞是被病魔硬生生阴阳两隔。再心胸宽广的人,也一时难以走出这段不幸的人生路程,总得让时间抚平心灵上最深的伤口!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看似很光鲜靓丽的家庭,其实,也都有各自的难处,只是你不知道罢了。
宇新说过,在他亡妻病重期间,当她得知自己得的是不治之症以后,心情十分平静,她很坚强,没有掉过一滴泪。俩人彻夜深谈不止一次,彼此间吐露心声,除了回忆往事,便是互相嘱托。她劝她的丈夫,再找一个体贴他的人,以便替代她照顾自己心心念念的丈夫。二喜也安慰元宝:放心走吧,我一定会把你打送的风风光光。至于我的那个时候是啥样?都不敢想象了。话语至诚,感天动地!
但凡生命,死亡是必然的,只有迟早,没有例外,只是人赋于了它感情罢了。只要是人,总不能天天生活在痛苦中像个“祥林嫂”唠唠叨叨,也不能像李清照一样每天都“凄凄惨惨戚戚”,尤其是男人。男人不比女人,生活自理能力差,光棍难打,心上再难受,日子总得过。因此,无论家庭、子女、朋友都应该从世俗的角度看问题,而不能只是站在道德高地上指指点点。
上帝在关上你一扇门的同时,也会给你打开一扇窗。相信不久的将来,宇新一定会以他独到的眼光,为他自己寻找到合适的另一半。也只有元宝的嘱咐变为现实,她,才会安息!

第二天,同伴们早早起床,每人吃了包方便面,为了赶上第一拨去景点,只好委屈肚子了。承德避暑山庄,是皇家看准的地方,风水当然错不了,三十六景让人如数家珍、流连忘返。女士们更是兴奋不已,拍照、拍抖音不亦乐乎!那么气派雅致的皇家避署胜地,好在回到了人民手中,我们这些小人物才能漫步其中。这要还在封建社会想都甭想。
正是:
燕赵大地文脉长
避署胜地数山庄
承德古迹景色秀
惹得游人醉若狂
惠雄也大发感慨:
《意在山庄》
芳渚临流烟雨楼
物换星移几度秋
冷香亭内香未冷
昏庸王朝数蒙羞
《写在避署山庄》
避署山庄话皇朝
残基断垣历飘摇
清十二帝成过往
青烟缕缕何其渺
《山庄寄情》
半庄山色半庄柳
十二闲人逍遥游
欢声笑语声声远
三十六景眼底收

诗兴大发的惠雄收不了笔啦,一气写了三首。几年来的病老婆给了他太多的辛苦,心中的苦闷和压抑,在这一轻松时刻仿佛找到了发泄口,一泄千里。
离开避署山庄是10点多,急匆匆赶往小布达拉宫。小布达拉宫一一普陀宗乘之庙,在这里可找到置身拉萨的错觉;在六世班禅行宫一一须弥福寿之庙,能够感受到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的雄奇;在安远庙可以领略伊犁固尔扎庙的风韵;在普乐寺品味媲美北京天坛的建筑艺术;在普宁寺瞻仰世界上最大的金漆木雕佛一一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这一切见证了清朝皇帝对六世班禅的重视和尊重,展示了汉藏本是一家亲的和谐与交融。

中午时分,经几番导航,才到了磬锤峰,因行程紧凑,大伙又饥又累,一致表示下次再逛吧。承德需要逛的景区太多了,什么双塔山、外八庙、金山岭长城等等,那都是出了名的好去处。4天的旅行时间安排的满满,还要逛别的地方,只有忍痛割爱,与承德说再见了。
这样仓促的安排,也是为了宇新为他过世妻子过“百天”,而留出足够的时间。为此,在逛小布达拉宫时,宇新还专门买了那里的好香,准备过“百天”的祭品。由此可见,他原配发妻在他心中的份量!
正是:
不思量、自难忘
原配发妻心中藏
同甘共苦几十载
从此梦中两相望
宇新的痛苦只能他自己承受,别人是想替他承担也承受不了的。他还开着车,大伙只有说些开心的事,让他分散注意力,这也是为了旅途的安全。车子飞奔在高速公路上,两侧美丽的景色也挡不住倦困,司机却不能有半点马虎。









作者简介:
樊元廷,笔名:海礁,已退休,本人比较喜欢文学,好阅读,偶尔写点文字,多自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