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不用讳言,泰安文旅产业虽然历经数十年的改革发展和不断地布局调整,但是一直未能摆脱“依赖泰山、依靠泰山、依然泰山”的“一条腿”走路模式。泰山旅游在泰安整个文旅产业布局中,“一家独大”格局至今仍然没有突破和撼动。
当然,泰山是泰安旅游得天独厚、独一无二的资源和优势,作为一个泰安人,我们应该值得庆幸和满怀感恩。正是因为有了泰山,我们的旅游才像插上了翅膀一样,展翅高飞;“爬泰山,保平安”,不光是我们专属的旅游宣传口号,也是来自海内外千千万万游客的夙愿和向往。也正方有了泰山独特的文化和自然双遗产,也让我们泰安人吃上了人人羡慕和眼红的“旅游饭”。
但是,现实中不可否认,在几十年的泰安旅游产业布局发展和文旅产业创新调整进程中,我们也一直笼罩在泰山“一家独大"的灯下黑之中,也束缚在只会“围绕泰山”做文章的固有思维和单一思虑中,而难以自拔,或者说是不能自拔。
这样的文旅产业发展“思想桎梏”和现实掣肘,说好事,理所当然是好事,能吃旅游的现成饭,是别人梦寐以求的大好事;说坏事,也有依据,摆在眼前的现实就是泰安市的全域旅游提了好多年,工作谋划了好多年,推动布局了好多年,但就是效果一般,成效没有实质性突破和切实改观。虽然不能全怨“泰山”,但是也不能否认泰山对泰安全域旅游的虹吸效应是致命和魔一样存在的。
为此,谈两点个人看法和粗陋建议:
一是赋权。发展全域旅游,打破各个县市区对文旅产业布局“各自为政”的局面,成立一个由市文旅局,或泰山文旅集团为主导的“有实权、有责任、有队伍、有任务”的常设单位,职能就一个:谋划发展全域旅游,做大做强文旅产业;目标就是:摆脱泰安旅游泰山一家独大的局面,实现全域旅游全面开花,留住游客在泰三天以上;责任是:新设文旅产业牵头单位在谋划和布局全域旅游上有一定的独立决策权,有创新试错权,有统一规划权,有项目推进实施权,有阶段绩效考核奖惩权。当然“有权必有责”,赋予多大的权力和职能,同样也要立下多大的军令状,框定多大的发展成效和奖惩兑现。不能光想捞取好处和待遇,而不干活。
二是重构。泰安全域旅游重构,不能在走建设新景区景点,复建仿古老街老城的文旅布局老路子,要策划突出“体验式、情景式、参与式”文旅新项目;不要再搞以修路架桥建楼、圈地建旅游区的大基建模式,要围绕家庭旅游需求为主方向,以追求“放松休闲”慢旅游为主体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包括利用泰安丰富的森林资源、山岳资源、生态资源,整体规划发展森林康养、户外体育、自然研学等新型文旅项目;利用传统农业资源和新型家庭农场、规模农业产业园区等工农司综合体,吸引各地不同人群来泰种地养老、长短期休养, 以及候鸟式长期短期生活居住等。一句话,打破现有文旅产业策划观念和模式束缚,以“文旅+”、“+文旅”的产业融合和全域、全产业链思维和观念重构泰安文旅。
不可否认,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干的。干什么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干就成,但是维持现状,坐享其成,终究不会长久和破茧化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