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2-14 跟随地道风物去大名11日上午昆明长水机场飞北京首都机场,下午16:30到家。12日一早高铁,跟着《国家地理·地道风物》去河北省大名县。去往西站的路上有点迷糊儿,困是一方面,更多是不明白自己这是图什么呀?回家就是换行李睡觉吗?
车到正定机场站,下来透口气,抽口烟。
大名县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如果不是《地道风物》组织,很难去这个地方。小时候看《水浒传》,梁山好汉第二号人物玉麒麟卢俊义就是大名人,不过我更喜欢的是燕青燕小乙,也由此知道了大名府。
小说里的大名府也叫北京,看到时还觉得奇怪。我就是北京人呀,北京怎么跑到河北邯郸那边去了?后来知道北京历史上也有很多名字,叫北京的历史也就几百年,中间还叫过北平。大名在宋朝叫北京,是北宋五京之一,北方最重要的城市,虽然没有都城东京(开封)那么有名,也是当年数得着的繁华去处。南宋以后,落入北方游牧民族之手,名气渐入无声。这次跟着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造访大名,不知道大名还有没有古城建筑,被鼓上蚤时迁烧掉的翠云楼还在不在?
高铁到邯郸东站,大名县派车接了我们,一辆考斯特拉着十几个人奔向大名。路况不错,风景好也不堵车。耸立的白杨树没数完,大名到了。路上,想起一个成语:邯郸学步。两千多年前,邯郸繁华富足,街上人走路的姿势都很优美,有人特意来邯郸学走路,于是有了邯郸学步这个成语。现在估计没人来学了,邯郸人是否保持了优美的走路姿势不重要。关键是下了高铁你不用走路,直接坐车就是了。
“地道风物”组织我们来大名,主要是针对大名小吃走出大名、走向北京、走向全国这样的愿景提供一些支持。我之外还请了段誉、江天帆、高文麒、饭店协会小吃委的秘书长、眉州东坡供应链的负责人。
大名的朋友说,大名县现在县里在推“二五八”,不是麻将,是三种大名人认为很棒的吃食:二毛烧鸡、五百居香肠、郭八火烧。到了大名后直接就去了郭八火烧。坐下时火烧已经摆在那里了,尝了两口,觉得一般,向店家要了刚刚出炉的火烧,味道口感就提升了很多。尤其是夹着肉吃的火烧,一定要有温度,烫手才香。热火烧夹猪头肉,热气把肉里的油脂逼出来渗到火烧里,那是一种多么诱人的香气呀。小时候上学的早晨,去在小饭铺买一个火烧夹着油饼或者油条,就是满满的幸福感。火烧夹肉,我吃过夹猪头肉、夹肘子肉、夹羊头肉、夹酱牛肉、夹火腿肠、夹午餐肉等,最香的是夹刚刚出锅的烧羊肉。这个味道我只有一次,店家名字忘记了,离法源寺不远,那天逛了清真寺,法源寺,到了中午也真是饿了,进门要了一碗羊杂汤,两个火烧一斤烧羊肉,火烧掰开,肉自己夹,能夹多少夹多少,吃着真是过瘾。店铺不大就四五张桌子,掀个门帘就是厨房,火烧是明灶,外脆内喧,上桌烫手;羊肉卤后香油炸过就上来,几乎是锅边食。人饿饭菜香,也确实够香够美。好味道造就的美妙虽然短暂,却会长久留存,这顿火烧夹烧羊肉我能记一辈子。
离开郭八火烧,走了不到100米,就是会存肉饼。这也是大名当地有名的小吃,和北京常见的肉饼差别不大。最喜欢羊脂饼,羊油切粒加盐和葱花,很像我自己做过的葱花油渣饼。咬一口,油脂香气充盈。我们这代人,喜欢油脂香气是渗入到骨子里的,这种碳水油脂的组合,是无法抵御的诱惑。吃会存肉饼,店家会调一种芥末醋,很是提味解腻。水发芥末,和芥末鸭掌用的类似,也是我们小时候在家用的那种芥末。辣根、芥辣流行后,很少见到、吃到芥末粉自发的芥末了。这种芥末味足味冲,香气醇厚,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接受程度调整浓度。会存肉饼蘸着芥末醋吃,解了不少油腻,不由得多吃了一块。
每张牛肉饼都是一个大肉丸
牛肉饼
羊脂饼
下午在酒店会议室和大名县的朋友座谈,就吃过一些小吃,说了自己的看法。
火烧也好,肉饼也罢,还有烧鸡,这些都是大名当地有名的吃食,但是也只是大名当地而已。不要说全国,就是河北和京津地区,类似的吃食有不少,品质口味高于大名这些的也有不少。南京有一家烧饼铺—成诚酥烧饼,只要去就会打包买一些带回北京。从烧饼、火烧这类食物讲,长三角一带有太多优质产品了,酥脆香喧,令人难忘。珍惜珍爱家乡食物我理解,自小就吃的味道肯定是难以忘记的,但是当这种产品走出家乡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比较的范围就不再是家乡范围了。这个时候对美味的认识认知就与眼界格局密切相关,从这个维度出发,大名小吃走进北京还有太多工作要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