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读创诵读”
—————————▼—————————
朗诵:赵玉
点击小三角收听
【高峰只为少数人存在,更多的人只能仰望。——题记】
回眸远眺,半程三水
——一个文学驴友与山脊线的重逢
作者:张迎春
略含温柔不乏优雅的“田心山”几个字在“深圳文学群”一冒头,我就有些按捺不住了。
领队简单介绍:田心山,深圳第六高峰,海拔689米。
退回五六年前,无须考虑,直接报名。是的,我曾经是一位热衷户外的驴友。
这几年,曾经深爱并引以为荣的驴友身份,不再与我有关。——如今的户外活动基本被局限于我曾经不屑且能避则避的景区和公园。
这次不同。这是一个纯文学组织。多次参加他们的活动,同频共振:不以征服某个不曾抵达过的高度为目的,而以欣赏沿途风光美景为主题。
严格说来,缺乏征服欲望的我算不得一个合格的驴友。尽管曾经在不短的一段时间里,准备参加户外活动,整理户外照片,书写户外日记成了我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也只是因为单纯的喜欢,愿意为之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吧。
我喜欢攀登,一直沉迷于与美景风光融为一体的绝妙感觉之中,不能自拔。无限风光在险峰。于我而言,看最美的风景,看未曾见过的风景,是无法取代的趣事。
不算理由的理由,造成如此后果——户外多年始终与三水线无缘。有驴友告诉我,除了虐还是虐,三水线上无风景。
山越爬越高,胆子越爬越小。怕年纪大,怕体力不支,怕跟不上节奏,拖队伍的后腿…………怕字当前,这几年的停滞,废了我的武功,只能无奈退场。心有不甘,至今依然沉默在数个户外群里,不肯退出。时不时地,还会为那些曾经有过的户外经历,欢欣鼓舞,为那些曾经的向往也许成了永远的向往,黯然神伤。
“深圳文学群”有高手。在我们“田心山”五人小分队里,就有把三水线当家常便饭,两个小时梧桐山跑个来回的强驴;就有一周爬三个千米或准千米峰的老驴。临行前,我一直寄希望于那位名字里有个华字的文友是女生,尽管我对她(他)的情况一无所知。
海拔689米,田心山的高度挑战性似乎不足。新驴不可被这个数字所迷惑。深圳零海拔,北方同高度山峰不可同日而语。还好,小分队成员全部来自“深圳文学群”。领队组织的户外活动,内容丰富,线路合理,张弛有度。大概因为我完全没有意识到我们的队伍正无限接近三水线吧。虽然难平忐忑,我对自己还算比较有信心。不想错过我不曾去过的金龟村,特意提前出发,和我的几位队友,登山前参观了一大圈金龟村——金龟村由五个小村组成,我们在同石村、新塘村、田作村等三四个小村留下足迹。
在看见第一个三水线路标的时候,我没有在意。在看见第N个三水线路标的时候,依然感觉与我无关。直到“两步路第三届跑山赛”活动补给点映入眼帘,直到最优秀的参赛选手就从我们的身边飞奔而过——果然是跑山,一路跑着上山,又跑着下坡,跑上,跑下,飞人一般。此刻方知,我们攀登的线路——金龟村——田心山——水祖坑,全程8公里余(一说9.6公里),约占三水线近一半路程。三水线上共三个难点此段有二,坡度高且长的绝望坡就在689米的田心山之后;抵达终点水祖坑之前急遽降落几公里的大下坡。中途没有下撤路线。退路则几乎与进途一样艰险。换句话说,别无选择。
所谓三水线,其实是一条沿惠州与深圳交界之山脊防火带,因其由三杆笔起始,水祖坑结束,得名三水线。是深圳最难最虐的经典徒步线路之一,在深圳户外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力。有没有经历过三水线的考验,是否拿到八小时完成全程的考试成绩,成了检验是否真驴乃至强驴的分水岭。
又因三水线起点三杆笔(木)经火烧天(火)、土地庙(土)、金龟村(金)、终点水祖坑(水),金木水火土全齐,就又有了一个神秘而厚重的五行线之名,对深圳驴友来说,堪称得天独厚。
三水线因选择路线略有不同,全程18.5公里到20公里之间。累计爬高和下降都在2000米左右。徒步难度较高,风光无限美妙。三水线让深圳户外人恨之入骨又爱到极致。有诸如:爱一个人就带她走三水,恨一个人也带她走三水等多条相关口号流传甚广。
三水线更是一条野线。驴友说的野线是指未经人为开发,所走路线均为驴友双脚踩出。这正是驴友们的最爱。沿途风景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惊喜,让驴途更具挑战性,也更具诱惑性、趣味性和魅力。野线对驴友的体力、耐力、意志力都有着更多更高的要求,是考验,更是锤炼。
攀登从来就不是件容易事。大难度小难度之别而已。前半部分的攀登确实有难度,和一般高山的攀登大同小异。
五人小分队一路向上向远。心仪的悬崖峭壁,拍个照,叫个好,不亦乐乎。
那知名的33座山峰和75座不知名山头的一半或者三分之一,让我过足了行走山脊线的瘾。心中有气象,处处皆风景。只要你在某一刻让自己慢下来,三水线一样风光绮丽。
蜿蜒起伏的三水线是世间最美的新嫁娘,满山碧透若长裙逶迤,更有灿若星辰漫山遍野的山茶花点缀其间,让攀登者流连不忍离去。
爱上攀登,当上驴友伊始,我就心仪上了视野开阔的山脊线。一览众山小,山高我为峰的深切感受,远山横黛,更远山如几痕寥寥几笔的画图。层峦耸翠,群峰竞秀。世界如此之大,有太多太多的山等着与我相遇相拥,有太多太多的风景等待着我去欣赏赞叹。再多的辛苦劳累在抵达每个顶点时都被抵消,如画风景让所有的驴途都这般值得。渺小如我,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不感恩我所遇见的一切?
绝望坡名不虚传。坡度很大,大雨冲刷或者曾经的泥石流,形成的算不得路的路,错乱而又光滑。没有石头顶,没有树根挡,完全站立不住,很难攀登自如。需要提前找寻一个、两个、多个相对合适的落脚之处,还要随时准备为参赛的运动员让路。
参赛队员的络绎不绝,的确也在不断地鼓舞我们的斗志。由衷地赞叹,相遇时加油鼓劲,给他们,也给我们自己。有趣的是,一头花白的头发暴露了我的年龄。多个偶遇的参赛队员回过头来,要么,向我竖下大拇指,要么道一句阿姨厉害。弄得我好不难为情,赶紧说你们厉害!你们加油!其中有一位小伙子,反对我说自己老了。说,阿姨不老,能爬三水线就只有18岁。再次与他们在终点休息处见面,小伙子竟然号召他的几位男女同伴,给“18岁的阿姨”鼓掌。这是后话。
最让我记忆深刻久久不能忘怀的是抵达水祖坑之前那个又高又陡又长的大下坡。类似这样的下坡曾经遭遇过,但坡度和长度还是逊色许多。
走大下坡时登山杖的作用已经变得很有限,一双登山鞋的重要性尽显无遗。脚底下多石子,每颗石子都活跃。那些不甘寂寞的活跃石子,随时准备弄出动静,制造麻烦,刷刷它们的存在感,途中随时提醒你,这里可是大名鼎鼎的三水线。驴友够不够格,只有它说了才算。对驴友的考核全部都体现在细节上哦。
我,和我的队友,还有很多的驴友们,凭感觉,更凭经验,有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抱树。每一次前行数米,要在你的正前方,物色一棵足以承受你体重和冲击力的树木。然后把自己当作子弹,向那棵树迅速射出,与树木亲密接触的瞬间,将其紧紧抱住。深吸一口气。再次瞄准方向,再次物色树木,再次如子弹般迅速射出,再次紧紧抱住树木……
无数颗子弹终于纷纷射向三水线的终点——水祖坑。在“三水线终点等你”处,留下了我们小分队的集体照。
领队说,有机会再爬一次三水线另半程笔架山,或者,咱们干脆来一个三水线全程吧。
半程三水线下来,神奇的是,没有觉得很疲劳,通往地铁站的路上我们没有乘坐公交而是一路走过去。到家时间尚早,爬山服随换随洗。翌日身体并无疼痛感,晨练照旧。翻看队友们为我拍的照片,亦少倦态。忍不住大喊:天之涯,你可以的!天之涯是我的驴友名字。却连我自己都生疏了。她,还会回归吗?
【作者简介】张迎春,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广东省小小说学会常务理事。
(图片由作者提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