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建续文脉·行以致远——江门市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暨历史文化名城申报与创新发展大会”在江门举办。近十位国内权威专家学者齐聚侨乡,围绕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名城申报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江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提供智慧支持和策略建议。
8月23日,“建续文脉·行以致远——江门市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暨历史文化名城申报与创新发展大会”在江门举办。
本次大会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江门市人民政府指导,江门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联席会议办公室、江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办,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江门市分行冠名支持。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杨清淦致辞。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杨清淦出席会议并对江门在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的工作予以充分肯定。他指出,江门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具备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良好基础。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赵中枢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要求和条件进行讲解。
据悉,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一如既往支持申报工作,并围绕以下方面加强指导:锚定申报目标,凝聚各方力量,力争3年内成功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以申报为契机,全面梳理和提升保护管理体系,更好彰显侨乡文化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探索传承利用新路径,努力为全省全国贡献更多经验。
五邑大学教授、原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国雄作分享。
据介绍,江门市已建立历史文化名城申报联席会议制度,将对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条件和标准全力推进申报工作。近年来,江门先后出台《江门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法规;投入近60亿元实施赤坎华侨古镇“绣花式”微改造,完整保留20多万平方米百年骑楼和碉楼建筑;设立长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慈善基金,构建“政府引导+社会资本+侨胞捐赠”多元投入机制,撬动社会资本超1300万元用于街区保护活化;围绕“江门三点三精彩之旅”品牌,打造“非遗+旅游”“侨批+文创”等融合业态。
江门已建立历史文化名城申报联席会议制度,将对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条件和标准全力推进申报工作。
会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赵中枢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要求和条件进行讲解。他介绍,今年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要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以申报促保护,是城市重新认识自己的良机”。
针对申报具体要求,多位专家聚焦擦亮江门“侨乡”金字招牌提出具体建议。
针对申报具体要求,多位专家聚焦擦亮江门“侨乡”金字招牌提出具体建议。五邑大学教授、原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国雄指出,江门侨文化的核心价值在于其“中外文明互鉴的桥梁作用”,应在申报中突出侨乡文化在全球视野中的独特地位。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规划师马向明认为,江门的活化实践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这得益于侨乡特有的文化自觉:“侨乡人民重视历史保护,反对乱拆乱建,根源在于要为海外侨胞留住文化的根。”这种文化自觉也催生了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例如文旅融合、消费场景创新及多元保护方式等,既有成片区的开发保护,如开平碉楼与村落,也有通过共同基金实现的局部活化,如长堤历史文化街区。
撰文:吴惠芳
摄影:南方+记者 杨兴乐
【作者】 吴惠芳;杨兴乐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