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镇西塍村宛若仙子撒下的一颗珍珠,点缀在雁楠公路边。宽阔整洁的道路从村口延伸至口袋公园,错落有致的乡村别墅,琉璃瓦在晴空下流光溢彩,与不远处飞檐翘角的文化礼堂遥相呼应,交织出现代生活的繁华与古朴的文化韵味。
沿着村中新修的游步道拾级而上,至青龙山腰,但见七峰耸峙,层峦叠嶂,山势奇崛,万象森罗。曲径通幽处,抗日英雄余鼎三故居静立其间。“游步道修建好后,大家都可以轻松漫步青龙山。”西塍村“一肩挑”干部余存宇说,全长约3公里的游步道,串起沿途景点,形成了一条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于一体的特色旅游线路。
乘着“千万工程”的“东风”,西塍村从原始偏僻的落后村,逐步发展成如今远近闻名的省AAA级旅游村。“镇里专门邀请了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等专业团队,参与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余存宇道出蝶变的秘诀,村里挖掘珍贵的历史人文资源,保护修缮文物古迹,深化庭院美化与背街小巷改造工程,同时利用“金角银边”,拆违整地打造小公园、小游廊等休闲空间,黄金溪滨水公园、“雁南飞·雁湖归宿”西塍驿站等依次落成。这个集乡村旅游、田园康养、宜居宜业宜游为一体的美丽乡村,尽现生态之美和人文之美。
漫步至村口,一幅水墨丹青画呈现在眼前:远处高楼白墙黛瓦,群山环抱;近处芙蓉大桥如长虹卧波,优美的村庄风景、造型独特的堰坝吸引了大批游客。
眼下正是菱角上市时节,西塍村村民种植的菱角一挑到河边就被一抢而空。在优化村庄环境的基础上,西塍村充分利用生态优势,引灌山泉水,菱角在梯田中自然生长,不仅保留了菱角最本真的风味,也让其成为西塍村独有的农产品名片。
“这时候的菱角最是水灵,鲜嫩可当水果。”菱农余供旁头戴笠帽,身着下水裤,娴熟地拨开菱盘,捞出一把带着泥土芬芳的菱角,随手一掰,洁白的菱肉脆嫩多汁,入口甘甜爽口。“好水出好菱,采摘下来的新鲜菱角,根本不够卖,每天都有慕名而来的外地顾客,每人一买就是几十公斤,甚至有些顾客固定隔天快递5公斤。”余供旁笑称,这一颗颗小小的菱角,成了村民的致富“金元宝”。
据了解,西塍村共种植菱角70余亩,品质优、亩产高,采摘期长达3个月,生菱角每公斤14元,结合乡村旅游直接带动村民年增收100余万元。“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拓宽销路,村里通过土地流转,规划建设了‘对鸟一家人’农副产品展销中心。”余存宇介绍,这块建设用地曾长期处于撂荒状态,部分村民甚至在此偷倒建筑垃圾,不但利用率低,还影响了雁楠公路的美观。镇里统筹规划后,展销中心建设面积约3亩,设有综合展馆与馆前文化广场两大功能区块,设计风格与村庄入口现有的休闲公园一致,同时将抛歌文化与大雁元素融入其中。
“接下来,我们将着力打造富有西塍特色的菱角品牌,通过店铺出租、电商网络销售、现场销售等多元化渠道,进一步拓宽村民农产品的销路,壮大村集体经济。”谈及今后村里的规划,余存宇语气中难掩激动。这,同样是西塍村民们共同的期盼。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