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厦门日报】
22日晚,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中山路。
1936年冬夜,厦门中山路天仙旅社的四楼阳台,晚风拂过郁达夫的衣角。他凭栏而立,看南洋风情的骑楼在昏黄路灯下舒展轮廓,提笔为《天仙旅社特刊》写下序言。89年后,天仙旅社的阳台换新景——3D光影在旅社外墙上流转,阳台“变身”中西跨界骑楼音乐会的实景舞台,小提琴手指尖流淌出的《鼓浪屿之波》和舞者翩跹倩影妖娆了夜景,仿佛从郁达夫的文字里走出来……
一帧是历史的静,一帧是当下的活。骑楼间客流如织,有人举着手机对准骑楼,AR技术让1930年代的“老厦门”在屏幕里“激活”;有人边和网红IP“周同学”的巨型艺术装置合影,边直播介绍“周同学快闪店”的打卡攻略;还有人在VR互动影院里,体验完元宇宙,要去尝尝老字号的花生汤……从郁达夫笔下的“南洋风情街”,到如今“一步一惊喜”的沉浸式消费空间,厦门正以业态融合为根、智慧赋能为脉、IP创新为魂,让悠久的历史与沸腾的商业紧紧相拥——历史文化、科技创新与现代商业开出的“并蒂花”,让每个游客遇见属于厦门的独特体验。
融
历史与商业共生 老街区焕发新活力
鼓浪屿管风琴艺术中心内,百年卡萨翁700号管风琴奏响《婚礼进行曲》,法国游客Sophie Dupont举着手机录像:“在百年别墅居住,听亚洲最大管风琴,这样的体验很难得。”中山路“城记·中山路”展馆中,印尼客商Fandy Santoso budiardjo看着华侨旧书信感慨:“厦门总给我熟悉的亲切感。”这两处跨越山海的共鸣,正是厦门以文化赋能消费场景的缩影。
中山路将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巧妙融合,形成“老建筑 + 新科技”“旧商铺 + 新经济”“原场景 + 新体验”的独特模式。百年骑楼不再是单纯的建筑景观,“城记·中山路”将废弃清洁楼活化成“时光回廊”;文保建筑鹭江宾馆借灯光秀,用现代科技演绎街区历史基因,百年骑楼成了“可体验的文化载体”。
鼓浪屿则以“音乐+文化”为核心,构建起全域消费生态。作为“音乐之岛”,这里365天琴音不断:被誉为“亚洲肖邦第一人”的加拿大籍越南裔钢琴家邓泰山等8位国际大师驻岛,精彩演出几乎天天有;第六届鼓浪屿音乐季汇聚11国66位音乐家,近百场惠民演出吸引32万人次的游客上岛;家庭旅馆体验升级,如晃岩36号等打造实景剧本体验,莫奈花园等推出庭院音乐会,住客在百年别墅里听弦乐、品下午茶;八卦楼等20多处特色展馆引入南音、木偶戏、珠绣技艺等非遗项目,非遗成为“带得走的鼓浪屿记忆”。
事实上,厦门的文化赋能消费创新,早已超越“单点场景打造”,形成“文化IP+产业融合+服务升级”的完整生态。一方面,通过挖掘华侨文化、闽南文化、音乐文化等核心IP,培育出中山路“百年骑楼文化”、鼓浪屿“音乐之岛”等特色品牌,吸引精准客群;另一方面,推动文化与商业、旅游、科技深度融合,如中山路“老商铺+新经济”引入开心麻花剧场、VR体验馆,鼓浪屿家庭旅馆开发实景剧本杀,让文化从“观赏品”变成“可参与、可消费的体验品”。正如厦门市中山路提升专班副主任、中华街道办事处主任江帅所言:“文化不是消费的附加项,而是新引擎”,厦门正通过历史与商业的深度融合,勾勒消费新图景。
创
情感与场景共鸣 “甜蜜经济”打开新图景
鼓浪屿婚姻登记中心的百年别墅旁,新人孙可与安璟乔依偎拍摄领证照,管风琴版《婚礼进行曲》混着海风轻响。“鼓浪屿很浪漫,在这里领证有中式、欧式布景,连朋友都羡慕仪式像拍电影。”安璟乔的话,道出了这处婚姻登记中心的独特魅力。
采访团成员在鼓浪屿婚姻登记中心了解喜宴经济。
鼓浪屿婚姻登记中心于今年6月16日创新启用,成为全国首个设立在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全球通办”婚姻登记场所。
厦门精准把握“浪漫场景”对婚庆消费的拉动作用,将“沉浸式”与“文化味”融入每处设计:碧海蓝天与老别墅构成天然背景;闽南婚俗展览室里,金丝珍珠敬茶碗、嫁妆皮箱等老物件陈列其间,工作人员详解“上头”“缘钱”等传统习俗,让婚姻登记跳出“程序属性”,变身有仪式感的“美学体验”。“鼓浪屿的世界文化遗产、音乐岛资源,能为新人留下终身难忘的幸福记忆。”厦门市民政局副局长林声群表示。
厦门的“甜蜜经济”创新,不仅在于场景打造,更在于构建“婚姻登记+文旅消费”的全链条融合生态。婚庆与餐饮、住宿、旅拍、文创等业态深度绑定。“花好悦缘”微信小程序实现登记预约、套餐选购、文创下单“一站式”服务,还能根据新人需求精准推荐。
6月16日至8月16日,该中心已服务402对新人,含18对涉外、港澳台及华侨新人,69对跨省登记并旅行的新人,7月思明区婚姻登记量较2024年同期增长61.5%。
潮
科技与潮流碰撞 老地标吸引新群体
1907年,中华电影院前身中华茶园的戏迷喝彩声仿佛仍在回荡,如今,118岁的中华电影院在中山路上再添新业态:中华电影院VR互动影院——孩子们戴着设备“穿梭”侏罗纪丛林,伸手“触碰”虚拟恐龙,转身又“潜入”深海与鲸鱼同游。
不远处的人民剧场,同样上演着“新旧对话”:曾首演《陈三五娘》的戏台,如今变身开心麻花福建首店,成为年轻人热捧的沉浸式喜剧现场。
中山路的“新感觉”,更成为年轻人追逐的潮玩符号。下午三点的元宇宙数字街区,大学生小林用手机扫描“百年照相馆”,AR技术瞬间弹出老厦门“报纸”界面,打卡照秒变“头版新闻”,生成专属“中山路记忆海报”。这片由幻眼科技打造的全国首个文旅新形态数字街区,以国潮赛博朋克为主题,将侨批故事、非遗博饼、百年老相馆等文化元素融入AR场景,让历史从“静态展陈”变为“可玩可感的数字体验”。
采访团成员体验开心麻花剧场的表演。
从中华电影院的VR穿越、人民剧场的喜剧焕新,到元宇宙街区的AR互动、科创市集的趣味体验,中山路的“新”让老建筑成为科技与文化的“容器”。
鼓浪屿农贸市场旁,林秉记、新四海等网红店将市井烟火酿成文化IP。“年轻人要的是有在地感的消费,这种情感链接无可取代。” 厦门鼓浪屿新四海联合创始人、鼓浪屿家庭旅馆商家协会会长林聪海说,店铺将闽南话与品牌故事链接,把侨乡文化藏进伴手礼礼盒,让游客在菜场的烟火气里,既能带走厦门的老味道,也能拎走“会讲故事的鼓浪屿记忆”。不少年轻人打卡后发朋友圈:“厦门味道。”
中山路的“首店经济”精准捕捉潮流需求,带来新鲜消费体验;快闪店与主题IP不断登“鹭”,为中山路注入更多惊喜感……“从老味道的文创化升级,到新品牌的在地化落地,再到IP场景的个性化创新,厦门消费早已不止于‘买东西’。”厦门市商务局副局长黄慧菁表示,“核心是让消费成为情感纽带——连接人与人、人与城市,所有人都能在厦门找到有温度、有个性的消费体验。”
(文/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图/厦门日报记者 黄晓珍)
本文来自【厦门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