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又一城市崛起,以后也许能变成北方的深圳,这座城市就是大连,大连的海岸边,起重机和集装箱勾画出工业文明的形状,海风里既有咸涩的味道又有机会的味道,大连没有匆匆忙忙的步调,不过它的开放因子已渗入到城市的血液里面,东北的经济版图正悄悄发生改变。
大连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三面环海,东临黄海,西接渤海,同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是辽宁省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具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大连是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城市,过去,大连曾被俄国、日本殖民统治近半个世纪,多种文化在这里交汇共生,中山广场的欧式建筑群与百年有轨电车并存,俄罗斯风情街的洋葱顶建筑与南山日本风情街的木质町屋错落分布,殖民历史给大连留下了众多建筑遗产,也塑造了大连的国际化视野,大连是中国北方第一个获评联合国“全球宜居城市”的城市,世界经济论坛夏季达沃斯论坛常设举办地,2022年,大连被授予“东亚文化之都”称号,这显示其文化影响力在国际上得到肯定。
大连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低地只分布在河流入海口处,长白山系千山山脉余脉横贯全境,地势北高南低,岩溶地貌、海蚀地貌发育强烈,受海洋调节作用影响显著。大连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天不是很冷,夏天不太热,四季分明,春燥秋凉,雨量较少,南北风经常变换方向,夏天三十度以上的天气几乎没有,只有十来天,秋天早晚很冷,但海风的调节作用让寒冷程度减轻了许多,冬天很长,持续时间达半年之久,不过这里不像内陆那么冷,甚至不那么冷,海岸线很长,长达二千二百一公里,礁石岛群随处可见,海蚀崖壁,荧光海等自然现象也时常见到,树木覆盖面积达百分之四十以上,整个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高达十一点三平米,这里的生态基础已经与工业文明之间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
大连的区位价值就是“陆海交汇”,东北腹地最靠近的出海口,大连向北通过哈大铁路到哈尔滨,向西通过规划中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到山东半岛,向东到朝鲜半岛,大连港是东北亚地理中心,航线连接世界主要港口,30万吨级原油码头和汽车滚装码头的专业化水平国内领先,中欧班列“大连—满洲里—莫斯科”把汽车配件、电子产品送到欧洲,俄罗斯的木材、粮食经此进入中国,这种枢纽地位让大连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节点:对内,东北的原油、装备从这里出口;对外,日韩的电子元件、欧洲的精密仪器从这里进入东北工厂。
国家赋予大连三重定位: 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在国务院《东北全面振兴规划》中被要求建成“现代海洋城市”的港口城市,大连是唯一一个有这样的要求的港口城市,其战略价值在于两个支点,一是产业高地,长兴岛石化产业基地、大孤山半岛、金普新区,二是开放门户,保税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政策创新区,大连还率先推出全球供暖季天然气期货合约,探索气候金融工具,到2025年,大连有可能成为东北第一个GDP破万亿的城市,其发展动向直接牵动东北振兴大局。
大连的工业基因得往回溯到新中国成立那会儿,苏联援建的57个项目当中有不少都落在大连,现在它的产业架构形成了“双轮驱动”的状态,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这块,石化产业冲破了“有油头没化尾”的局面,炼油能力做到全国第一,船舶工业从普通船舶转向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机床集团数控化率超过七成,产品出口德国,新兴产业慢慢冒出来,融科储能引领全球全钒液流电池标准,一重加氢公司完成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国产化,比亚迪纯电动客车,曙光轻型电动车项目投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超千亿,连续多年东北第一,民营经济占比从百分之二十五提升到百分之五十六,成了推动创新的主力。
大连的立体交通网是东北人流与物流的主动脉,大连港有原油,矿石,粮食,汽车滚装这四个码头,可让30万吨巨轮靠港,冷链物流通道完善,粮食与海产能送到日韩等地,周水子国际机场开通了到日韩,俄,欧洲的货运包机航线,龙嘉机场(与长春共用空域)扩大了陆空联运的覆盖面,哈大高铁和丹大高铁在此交汇,去沈阳耗时2.5小时,去北京耗时4小时,中欧班列每周往返满洲里三次,地铁运行5条线路,金普新区和旅顺口都被覆盖,跨海通道推进之后,烟台到大连的车程会缩短到1小时。
高等教育给大连添加“智造”基因,大连理工大学在船舶、化工、力学这些学科领域占据全国领先地位,被称为“工程师摇篮”,大连海事大学由交通运输部直接管辖,航海与轮机专业在行业人才培育方面占重要地位,东北财经大学在金融人才培育上发挥关键作用,支撑着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大连外国语大学和医科大学在外语和医疗领域起补足作用,校企合作紧密,海事大学的学生能进行登船实训,大连理工大学和一重共建核电装备实验室,高校集群吸引韩资电子企业入驻金普新区,也促使桂林路创业咖啡馆里的年轻创客用东北话讨论算法。
山海是大连底色,历史是大连纹路,滨海路串联起老虎滩海洋公园,金石滩度假区,奇礁和黄金沙滩并存,冬日海冰凝结出极地奇观,夏日夜晚荧光海泛起阵阵蓝光,旅顺口军港见证甲午海战过往,老铁山灯塔守望着辽河与渤海交界线,俄罗斯风情街再现沙俄商站旧址,中山广场聚集着巴洛克式建筑见证金融史,音乐博物馆里百年留声机可播放唱片,旅顺潜艇博物馆里陈列的都是国防科技展品,金石文化博览广场里科技艺术交融碰撞,沉浸展演绎海洋文化故事,夏天的达沃斯带来国际商务游项目,长海县海边海钓,庄河地区有温泉疗养,京津冀人也爱到这里度假,冰雪天地用本地LED灯带制作节能冰雕,与哈工大比拼特色来竞争。
大连的崛起从来都带着“海”的烙印,深圳在南海边圈地划出一块的时候,大连把渤海湾的浪花变成东北振兴的助力,这座城市从没被严寒定义过,西伯利亚的冷风往南吹,大连湾的钻井平台还在开采能源;当全世界的寒带城市因能源和人口流失陷入困顿,大连用港口吞吐、高校聚集、金融工具证明,真正的“北方深圳”不必借光,自成灯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