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浚县位于河南省北部,隶属鹤壁市,地处华北平原与太行山过渡带,是一座拥有两千余年建城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作为中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浚县古称黎阳,自西汉初年置县以来,因其毗邻黄河、卫河交汇处,曾是隋唐大运河永济渠段的航运枢纽,素有运河明珠之誉。
县城格局保存完整,2014年被列入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录。
二、主要景区
大伾山风景区,大伾山是浚县的文化地标,海拔135米,属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山上有北方最大的摩崖造像群:大伾山摩崖造像,其中北魏时期的天宁寺大石佛高22.7米,被誉为八丈佛爷七丈楼,是中国北方最早、体量最大的大型摩崖佛像之一。
此外,吕祖祠、禹王庙等古建筑群与历代碑刻、题记交织,形成集宗教、艺术、历史于一体的文化圣地。
浮丘山景区,与大伾山遥相呼应,以道教文化闻名。山上的碧霞宫(又称圣母庙)始建于明代,是豫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群,每年农历正月、八月的古庙会吸引数十万香客。
黎阳仓遗址,作为隋唐大运河沿线的重要粮仓遗址,黎阳仓于2014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考古发掘证实其仓窖数量达数百座,见证了古代漕运体系的辉煌。
古城风貌区,浚县古城墙始建于明代,现存部分段落的夯土遗址及清代修缮的砖石结构。城内文治阁、云溪桥等古建筑保存较好,街道格局仍延续明清风格,兼具居住与旅游功能。
三、 特产美食
浚县石子馍,以鹅卵石烘烤而成的传统面食,表皮酥脆、内里柔软,已有千余年历史。其制作技艺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唐代曾为贡品,又称贡馍。
义兴蒋烧鸡,创始于清顺治年间的百年老字号,选用本地散养鸡,配以十余种香料,经卤煮、熏烤等多道工序制成,骨酥肉烂、咸香透骨,是中原地区代表性的卤味美食。
王桥豆腐皮,产于城关镇王桥村,以当地优质黄豆和天然地下水制作,薄如绢帛、韧性十足,可凉拌、炖煮或卷菜食用,明清时期已闻名遐迩。
吴庄饸饹面,以荞麦面或小麦面压制而成的传统面食,搭配羊肉或素卤汤,口感筋道爽滑,是浚县庙会中的标志性小吃。
四、历史人文
浚县的历史脉络与黄河、大运河紧密相连。西汉置黎阳县,北魏至北宋时期因漕运兴盛成为军事重镇与商贸枢纽。
隋炀帝开永济渠,黎阳仓成为供应北方边境与都城的重要粮储基地。
明代以后,虽运河功能衰退,但浚县仍凭借农耕与手工业维系区域经济地位。
浚县正月古庙会始于北魏,延续至今已有1600余年,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二月初二举办,被誉为华北第一古庙会,期间社火表演、高跷、舞狮等民俗活动纷呈。
泥咕咕(泥塑玩具)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杨玘屯村几乎家家擅长捏制色彩艳丽、造型古朴的陶俑动物,保留了原始图腾崇拜与生殖信仰的痕迹。
五、知名人物
端木子贡(前520-前446),孔子弟子,孔门十哲之一,儒商鼻祖。浚县为子贡故里,现存有子贡墓、子贡祠等遗迹。其经商智慧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理念对中原商业文化影响深远。
王越(1426-1499),明代成化年间兵部尚书,浚县钜桥人。文武双全,曾总督西北军务,屡次击退蒙古侵扰,著有《黎阳王太傅诗文集》。浚县古城内曾有其府邸遗迹。
六、 结语
行走在浚县,既是在翻阅一部立体的中国北方历史年鉴,也是在触摸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乡土脉络。
你和浚县的故事,还在继续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