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灵宝县有个叫阌乡的老县城。阌乡县,东边靠着函谷关,西边连接潼关,位置在黄河南岸,曾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连接东西的交通要道。
阌乡县城是一座有2100多年的历史名城。
它耸立于黄河南岸约50米,东经110。38’,北纬34。34’,东西长约1.2KM,南北宽约0.65KM,原城占地面积约0.78平方公里,东高西低呈椭圆形状。鸟瞰城区,南、北、西三水环抱,犹如一艘停靠港湾的航空母舰。城设东、西、南、北四大城门,东西南北中轴相对,东、西、南城门上各有重楼。东门上额嵌“瞻洛”,西门上额嵌“瞻华”,南门额上嵌“望鼎”。北门额上嵌字已无记载,但听老人们说是“听涛”(无考证只是传说)。四大城门雄伟高大,均为砖石结构。最壮观的是南城门楼,它是砖石白灰砌筑,城门主基墙约7米高,下有门洞,高约4米,宽约4米,长约12米。城上有小铺八座,主城门外又建瓮城,门额上曰“锦官铁瓮”,以防不测。
“南门外稻子莲花,北门外没有人家,西门外两座宝塔,东门外一片黄沙”。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城内曾设有县政府、警察局、高小(小学)、城隍庙及武庙等公共设施。
王琏,建国前最后一任县长,后去台湾。与我村的一家人是亲戚,解放前自然沾了不少光。《阌乡县志》有王琏书写的“阌乡县志”四字,书法造诣颇深。
阌乡钟灵毓秀人才辈出,也是一个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传说出的官员有三斗六升之多,许天官斩穴子,就是在阳平镇上沟的断梁沟发生的事,因为他们忌惮,故斩断龙脉,据说挖出类似血迹,无奈昼挖夜生,奇迹再现。
阌乡县城位于文西村东约五里处,1954年与灵宝合并,1956年由于修三门峡水库,悉数迁移,原址淹没。当前目之所及仅残留一、二百米的南城墙遗迹,1976年先父在黄河林校时,我和父亲曾经路过此地,当时听说有人在其中窑洞里养鸡养羊。
涛声依旧,黄河奔流不息。谨以此纪念千年古城阌乡,斯城已去,唯留回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