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国别都,賨人故地:溯流历史长河,阆中曾是巴国晚期的别都。华光楼附近,战国时期的巴国青铜器(柳叶剑、虎纹戈)默默诉说“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的骁勇。这里是古代賨人(板楯蛮)的重要活动区域,其尚武、善酿、能歌的基因,早已融入古城血脉。
阆中(巴国别都)
伏羲画卦,华夏滥觞?城郊云台山,相传是人文始祖伏羲诞生及画卦之地。山巅有观星台、八卦井遗迹,虽多为后世附会,却承载着阆中作为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的古老传说,为古城披上了一层神圣的灵光。
伏羲广场
汉唐星辉,落下闳与袁天罡:
春节老人:落下闳:西汉阆中人,应诏入长安,制《太初历》。他确立“孟春正月为岁首”,将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奠定了后世春节的基础。春节文化广场、星座苑(观星楼)纪念这位“春节老人”,他的智慧光芒,至今温暖着亿万华人的年节记忆。
春节文化公园(为纪念落下闳农历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而建)
风水大师:袁天罡、李淳风:唐初,两位旷世奇才奉唐太宗命,在阆中观星测地,为皇室选择陵址(传说中阆中为“龙脉”所经)。他们长眠于城郊天宫院,墓地按星象布局,神秘莫测。其传奇故事与风水实践,深刻影响了阆中古城最终的规划理念。
为风水大师袁天罡,李淳风而建
张飞镇阆,巴蜀咽喉:公元214-221年,张飞任巴西太守,坐镇阆中七年。他保境安民,兴修水利(开凿张飞渠),深得民心。汉桓侯祠(张飞庙)内,塑像豹头环眼,不怒自威。墓冢松柏森森,历代香火不绝。正殿悬“虎臣良牧”匾额,是对他勇猛与治绩的双重肯定。阆中牛肉名产“张飞牛肉”,其色如重枣、干香浓郁,传说亦与其有关。
张飞庙
川北道署,明清遗韵:步入川北道署(清代四川分巡川北道衙门),官威犹存。大堂上“明镜高悬”匾额肃穆,刑具森然;后衙庭院深深,古树参天。这里是明清时期阆中作为川北政治、军事、文化中心的有力见证,保存着最完整的古代道台衙门格局,是解读古城政治生态的活标本。
川北道署
科举圣地,文脉昌炽:清代四川贡院(考棚)规模宏大,号舍森然。想象当年学子们在此伏案疾书,梦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状元坊、学道街之名,记录着阆中“状元之乡”(唐尹枢、尹极兄弟状元,宋陈尧叟、陈尧咨兄弟状元)的辉煌。文风鼎盛,弦歌不辍,滋养了陈氏“三状元一宰相”的家族传奇。
四川贡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