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8月20日电 近日,万盛经开区黑山谷的飞瀑流泉涤荡暑气,石林的嶙峋怪石间藏着清凉,成为八方游客避暑纳凉的优选之地。当人们沉醉于这份馈赠时,一幕幕文明风景线同样动人:游客自觉将垃圾投入分类箱,文明实践志愿者耐心为游客做引导服务,商家在店门口张贴着“诚信经营,不坐地起价”的承诺……盛城正以“景美”与“人善”的双重魅力,让避暑之旅更添温度。
“出门看天色,旅游看品行”,这句在万盛流传的俗语,凸显着当地对文明旅游的深切考量。进入7月避暑旺季以来,万盛将文明旅游宣传织成一张细密的网,悄然融入夏日文旅场景的每个角落,让“文明”二字如山间清风般拂面而来,于潜移默化中浸润人心。
以黑山谷景区为例,在游客服务中心大厅,LED屏滚动播放的文明旅游行为公约与游客咨询的声浪交织,导购台上分门别类码放着文明旅游宣传单页,供游客随手取用;景区入口处,循环播放的温馨提示——“互相礼让自觉排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文明出行需靠大家”;景区内,栈道旁、树荫下,“脚下是风景,手中有文明”“让垃圾回家,让美景常驻”等提示牌错落分布,既不扰景,又时时提醒。这些随处可见的细节,既播撒着文明的种子,也让清凉之旅多了份被温柔守护的安心。
文明旅游的培育,更需“润物细无声”的长效浸润。万盛经开区将避暑季作为文明实践的生动课堂,一边招募亲子家庭开展“文明在行动·万盛更洁净”景区文明旅游宣传活动,策划“文明与旅游同行”“每个人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等主题宣传志愿服务活动,发起不文明行为“随手拍”活动,让文明理念在互动中自然传递;一边把文明旅游纳入区级文明单位评选硬指标,以制度力量撬动更广参与度。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里,移风易俗讲座与文明旅游宣传同场开展;农家书屋的书架上,旅游礼仪手册与乡土读物相邻陈列;“报、网、微、端、台”组成的传播矩阵,年播发文明旅游公益内容超10万条次,黑山谷、石林等景区的LED屏和各镇街宣传栏、公交站台,更成为5万余条文明标语的展示窗口,让“硬环境”持续释放文明引力。
与此同时,万盛着力培育旅游行业的文明标杆,通过选树先进典型树起看得见的榜样。从业者们在讲好万盛山水故事、民俗风情的同时,善用自媒体为文明行为点赞、对不文明现象劝诫,让文明旅游的声音在网络空间广泛传播。截至目前,该区已有13人在全市“文明在行动·满意在重庆”“新重庆·新风尚”等活动中获评重庆市岗位服务明星,以专业素养与文明风范,成为万盛旅游最鲜活的名片。
如今的万盛,避暑游的热度与文明的温度相互交融,越来越多的游客带着“文明”来,载着“快乐”归。(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