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旅融合的时代浪潮下,沉浸式演出作为创新的文旅体验形式,正逐渐成为各地文旅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它打破了传统旅游中单纯的观光模式,让游客从被动的欣赏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在与文化的深度互动中感受地域特色的独特魅力。
济南融创乐园的大型国风实景秀“梦回西楼”,便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为游客带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沉浸式国风盛宴。这场演出不仅让观众深入领略了济南的文化根脉,更成为文旅产业中“本土文化+科技+体验”融合发展的成功范例。
沉浸式体验:一秒“穿越”大宋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济南融创乐园内早已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来自五湖四海的市民游客怀揣着满心的期待,陆陆续续步入“梦回西楼”的演出现场。
当周围的灯光渐渐暗下,一幅幅宋代济南的山水画卷、市井生活场景在眼前徐徐展开。同时,激光特效在空中不断闪烁,时而如繁星点点,时而如流星划过,与水幕投影相互呼应、交织变幻,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氛围。观众仿佛踏入了大宋的时空,开启了一段奇妙的文化之旅。
随着演出的推进,观众跟随着李清照和辛弃疾的人生轨迹,在他们的故事中感受着喜怒哀乐,体会着那份深沉的家国情怀。
李清照,这位被誉为婉约词派代表人物的宋代才女,她的人生在演出中被细腻地铺陈开来。“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伴随着音乐,一群身着淡雅襦裙的演员们迈着轻盈的舞姿步入场地中央,她们灵动的表情、欢快的步伐,将少女时代李清照的活泼与纯真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仿佛看到了那个无忧无虑、对生活充满热爱的少女李清照。
当剧情推进到李清照与赵明诚相遇、相知、相爱的阶段时,整个场景都被甜蜜的氛围所笼罩。“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舞台上,李清照与赵明诚在朦胧的月光下深情对视,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浓浓的爱意与无尽的眷恋。周围的场景布置也充满了诗意,皎洁的月光洒在古朴的西楼之上,斑驳的树影在地上轻轻摇曳,营造出一种浪漫而温馨的氛围。观众沉浸在这动人的场景中,仿佛自己也成为了这段美好爱情的见证者,感受到了那份跨越千年的真挚情感。然而,人生总有悲欢离合,国家的动荡、丈夫的离世,给李清照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故。演出中,演员通过落寞的舞姿、哀伤的眼神,让台下的观众也被这悲伤的情绪所感染。
另一边,辛弃疾的故事同样扣人心弦,让观众的心情随着剧情的起伏而跌宕。从他年轻时的意气风发、立志收复失地,到暮年时的壮志未酬、报国无门,辛弃疾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悲壮,却也始终闪耀着爱国的光芒。“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舞台上,辛弃疾带领着士兵们奋勇杀敌,威亚技术的巧妙运用让演员们在空中如行云流水般穿梭、翻腾,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与激情,生动展现出激烈的战斗场面。
而当剧情发展到辛弃疾面对朝廷的昏庸、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时,演员通过低沉的唱腔、沉重的步伐,将那份壮志难酬的苦闷表现得淋漓尽致,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大家为辛弃疾的遭遇感到惋惜,同时也对他那份始终不渝的爱国情怀肃然起敬。
在整个演出过程中,演员们凭借着精湛的演技,将李清照和辛弃疾的形象鲜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仿佛是历史人物的重现,让观众仿佛与千年前的历史人物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交流。而“二安”的诗词则如一条无形的线索贯穿始终,成为了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这些曾经在书本上显得枯燥的文字,在演出中变得生动可感,每一句诗词都伴随着相应的场景和情感,让观众在欣赏演出的同时,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诗词的内涵,真切感受到了“二安”文化的独特魅力。
科技+本土文化:传统与现代的惊艳碰撞
“梦回西楼”的成功,离不开舞台技术与本土文化的深度融合。在演出中,多种高科技舞台技术手段被巧妙运用,它们并非炫技的工具,而是与本土文化有机结合,共同为观众呈现出一场震撼心灵的视觉盛宴。
当1600度的高温铁水被奋力泼向夜空的那一刻,瞬间化作千万点金色的火花,如倾泻而下的星河铁花,在空中绽放出璀璨的光芒。这些铁花与周围的激光、水幕交相辉映,红的、绿的、金的光芒交织在一起,营造出“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壮丽景象。每一次铁花的绽放,都伴随着观众阵阵惊叹。
打铁花不仅带来了视觉上的极致享受,更承载着“祈愿火花”的精神内涵,它与济南的本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在济南的历史长河中,打铁花曾是民间祭祀、祈福的重要仪式,人们相信那绚烂的铁花能够带来好运与平安。在这场演出中,它成为了传递美好祝福、展现宋代济南繁荣景象的重要元素。当铁花在空中绽放时,观众不仅感受到了视觉的冲击,更在震撼中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厚重与力量。
水幕投影也是舞台技术的一大亮点,它将科技与艺术完美融合。通过水幕投影与实景表演相结合,让观众产生了强烈的身临其境之感。当水幕上出现济南的名泉画面时,观众仿佛真的站在了泉水边,能感受到泉水的清凉与湿润;当水幕上展现出宋代济南的繁华街市时,观众又仿佛穿梭在人群之中,感受着市井的热闹与喧嚣。
而且,水幕投影的内容也与“二安”诗词紧密结合,将诗词中的意境通过生动的画面展现出来。“水光潋滟晴方好”的明媚、“泉眼无声惜细流”的静谧,都在水幕上一一呈现,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了诗词所描绘的美好景象和深刻内涵。
此外,480台数控灯光、两侧大型LED屏幕、升降舞台、威亚等虚实交融的科技手段也为演出增色不少。数控灯光的运用极为精妙,它能根据剧情的发展和情感的变化,精准地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场景。在李清照的少女时代,灯光明亮而柔和,如春日阳光般温暖,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衬托出她当时无忧无虑的心境;而在辛弃疾的战场场景中,灯光则变得强烈而闪烁,红色与金色的光芒交织,营造出紧张激烈、热血沸腾的氛围,让观众更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士兵们的英勇。
大型LED屏幕则如一扇扇通往历史的窗户,进一步丰富了演出的内容和视觉效果,让观众对宋代文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升降舞台的运用更是巧妙,它能让演员们在不同的场景中自然流畅地出场和退场,也为演出增添了层次感和立体感。威亚技术的运用则让演员们如虎添翼,他们在空中自由穿梭,展现出各种高难度的动作,为观众带来了刺激的视觉体验。
这些舞台技术的运用,并非简单的堆砌,而是与本土文化深度融合,始终为剧情的发展和文化的表达服务。它们让观众在欣赏演出的同时,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济南“诗泉共生”的文化根脉,使本土文化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惊艳碰撞。
文化传播:让济南魅力“可感可传”
“梦回西楼”作为一场扎根济南本土文化的沉浸式演出,不仅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更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播价值,让济南的魅力变得“可感可传”。
整场演出通过沉浸式体验,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了济南的文化魅力。以往,人们对济南的印象可能仅仅停留在“泉城”的美誉上,知道趵突泉、黑虎泉等名泉的存在。而通过这场演出,让更多人感受到了济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尤其是李清照和辛弃疾所代表的“二安”文化。
观众在欣赏演出的过程中,被“二安”的诗词和故事所打动,那些优美的词句、真挚的情感,让他们对济南这座城市产生了更深的情感认同。有观众在演出结束后表示:“以前只是在课本上学习过李清照和辛弃疾的诗词,觉得它们很优美,但并没有太深的感触。看完这场演出,我仿佛走进了他们的生活,理解了他们的情感,也更能体会到济南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
这种沉浸式体验让济南的文化符号成为了可传播、可分享的情感记忆。许多游客表示,这场演出让他们对济南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浓厚的兴趣。一些外地游客甚至因为在网上看到了关于这场演出的介绍,而对济南产生了向往之情,专程前来参观游览。他们在看完演出后,还会去济南的各个景点实地感受,进一步了解济南的历史文化,形成了良好的文化传播效应。
济南融创的大型国风实景秀“梦回西楼”,以其独特的魅力,为游客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国风盛宴。它通过创新的演出形式、震撼的舞台技术、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沉浸式的体验,让观众深入领略了济南的文化根脉,成为文旅产业中“本土文化+科技+体验”融合发展的范例。
相信在未来,“梦回西楼”将继续发挥其文化传播和产业带动作用,不断优化演出内容和形式,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济南、了解济南,让济南的文化根脉在新时代不断传承与发扬。(济南日报·爱济南 记者:刘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